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菜鳥級礦工的「區塊鏈」隨筆

一個菜鳥級礦工的「區塊鏈」隨筆

一個菜鳥級礦工的「區塊鏈」隨筆

1、關於挖礦

我是去年六七月份開始參與「挖礦」的。因為,無論聽多個大咖講區塊鏈,我都無法真正的投入,認真的思考與我的關係。後來,開始成為一名礦工,擁有了第一枚BTC,一切自然水到渠成的明白起來。至少理解區塊鏈比理解「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引力場」這幾個人類最近一百年最有突破性的發展更容易一些。雖然,區塊鏈沒有「時間、空間、黑洞的熱」對我那樣充滿吸引。

我做「礦工」是想搞清楚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要挖礦?挖礦倒底在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工具來挖礦?於是「區塊鏈+代幣」就密不可分地來到我的面前。我天真的想,如果沒有代幣這種激勵機制,也許就不可能讓區塊鏈浮上水面。人性將這兩個伴生的規則推了出來。

當我第一次走進的一處「礦場「,熱浪、伺服器運算的雜訊、各種綠色與紅色的閃爍撲面而來。這與我第一次聽人講起」比特幣「的時候,完全是兩種感受。原來,BTC的生產是由硬體、算力與演算法支撐的。所謂」礦場「實際上是提供」算力「的數據中心。是持續運算的鏈式的大腦與神經網路。

於是,我沒有選擇從市場上(交易所或場外市場)購買比特幣,而是選擇了通過投資「礦機「進行挖礦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我想從無到有體驗這種過程。當然隨著數字貨幣投資在全球的熱浪,礦機成為一種奇貨可居的商品。最大的瓶頸似乎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超性能晶元的產量受到限制。台積電與三星似乎成為這個產業鏈中最大的收益方。礦機就是「印鈔機」,哈哈。有了礦機還不夠,需要有穩定而便宜的電。區塊鏈產業鏈中的「礦場」或者更應當稱之為「BDC中心」正成為一種需要爭搶的資源。

從去看7月到現在,我和小夥伴們經歷了幣價從1萬多到12萬多的過程。又經歷了從最高點回落到3萬多的過程。起落間,各種味道雜陳。礦機價格從600多每T漲到了2000塊每T,這從某種意義上是礦機商對礦工的割韭菜行為。這是不可持續的。按照現在的幣價,2月、3月期貨價買機器的兄弟們都虧得血淋淋的。但是,我們看到BTC算力還在增加,估計到18年底可能突破8萬P。

一台工作中的礦機,不斷進行重複的哈希運算,倒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我的理解其作用至少有這幾個:其一鏈不能憑空產生。不能是空氣鏈。因此,算力的支撐很重要。所以我們一般不要去投資不是「挖」出來的「發行幣」。至少讓人放心些,因為成本就擺在那裡。礦工不會跑路,幣價就不會差到哪裡去。其二,根據中本聰的文章《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的思想。「挖礦」解決了比特幣公鏈中的用戶間清結算交易問題。點對點實現了「支付即清算」,而這個過程是由算力、演算法、硬體的工作來解決的。當然這個過程中,也通過「競爭性記帳機制「、」工作量證明「、時間戳等重要的創造性規則發行了激勵性的「代幣」:比特幣。「礦工」提供了「挖礦」的勞動,需要系統發「工資」。其三,通過分散式記帳機制(這點最有意義),去中心化的解決信息獨立保存的問題,使保存在「鏈」上的信息很難被修改,並且可以回溯。做為一個AI菜鳥,我想,未來機器人大腦如果用中心化的方式很難低成本的解決超級運算的問題,也許去中心化的方式即可以解決安全問題、管理問題,也可以解決運算問題。

我忽然覺得挖礦對企業管理最有意義的思想是「即時激勵」。出多少力,有多少熱情,誰更積極更主動,誰更容易獲得多的回報。反過來不工作,激勵就停止了。如果給每個員工配幾台礦機,大家說不定就能體驗一把分分秒秒被激勵的感覺了。

當然,我們現在很清楚,比特幣的區塊還不夠大,每秒鐘只能同時成交7筆。這是人類用去中心化的生產方式創造性的在數字世界進行的實踐。必然是不夠成熟的。但是,能參與其中,不斷的體驗世界的變化,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真的是這樣,成為一名「礦工」,擁有自已挖出來的「幣」,再用這些「幣」去嘗試做一些交易,能讓你更快的理解一些新的知識。

2、關於ICO

在中國一個好的東西往往很快會被玩壞。這是最近十來年大夥的共識。ICO也是這樣。如果用在好處,就會產生象以太坊這樣的好企業。如果用在歪道上,就會出現各種「空氣幣」「傳銷幣」,各種非法集資,各種民不聊生。ICO的本質是用代幣的方式進行眾籌,獲得N多投資人的支持來發展企業。在法幣領域,中國式」股權眾籌「已被叫停,因為違反《證券法》。ICO通過數字代幣的方式變相突破這樣的限制,很快也被監管層定性為非法集資,在中國叫停。很難說,這種叫停沒有意義,至少目前會少很多事兒。

現在流行全球割韭菜了。國內一叫停,聰明人立即出海。東南亞幾個落後的國家成為騙子與傳銷者的天堂。對於那些象通過ICO去割韭菜的兄弟們,我還是勸一句:要敬畏。我們創業的目的還是要做「正能量」的事情。在中國創業就必需要符合法律。不然再多錢,進去了都是空的。

通過ICO發行代幣的方式融資有幾點很有意思:其一這是一種沒有門檻的直接融資。雖然是通過幣幣交易。但是所籌集的BTC或是ETH都是數字貸幣領域的硬貨。應用的好解決了科技企業早期較難獲得銀行貸款、股權投資等啟動資金的痛點。我也相信,有一小部分創業者募集到了錢是想做點事情的。其二代幣本身是一種很好的流量入口。擁有代幣的人就是項目最早的粉絲。獲客成本較低,粘性好。其三,一種幣就是個社群。不管這個社群里哪些是大咖哪些是韭菜,這不重要。關鍵是大家達成了共識。這種共識是人性的共識。

3、關於最近的一次大咖級撕B

最近三點鐘群有一段經典的撕B,張顯了最近幣圈的浮躁與輕狂。我個人覺得這個群其實沒有存在的必要典型的文人相輕。不過都是大咖么,總規脾氣不太好。

這段爭吵讓我想起了13年互聯網金融起來的時候,一批技術人員下海創辦了不少平台。當時,主流的說法是互聯網技術引導了金融創新,所以技術+流量為王。那時,也有許多人只要互聯網金融就投,彷彿就比搞傳統金融的弟兄們高上一個層次。後來出了一系列跑路事件,國家開始整治,大家才發現互聯網的高效與普惠服務的還是金融。金融就與風險相關。與風險相關的事情就有可能掉腦袋。現在討論區塊鏈好象也有一點這個味道。表面宣揚的都是技術理想與信仰,私下裡割韭菜。現在搞區塊鏈的程序員比一般的貴上50%。那麼我們來看看現在所謂的這些技術大咖主要又在幹什麼?不過是ICO、ICO產業鏈·、錢包、交易所、代幣等等。現在連一個遊戲貓都吃以太幣,身價幾十萬。但是,如果沒有幣價的瘋狂,這些技術理想還在不在?而這其中所有的交易與兌現都與金融有關,離錢很近。記住,離錢很近的事情一定要小心。如果現在幣價跌到1000塊,估計是一地雞毛。排除一些真正有理想的人與公司在默默尋找落地的機會,也可能即將落地。大部分都是混水摸魚,沒有那麼高大上。換一身區塊鏈的外衣招搖起來,更受歡迎。從去年開始,全國出了一大批區塊鏈專家、行業大咖與大牛。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講得十分深奧與聽不懂。這樣的白皮書才有韭菜喜歡。

傳統的VC與PE們與幣圈的所謂大咖不是一個等級的。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的風險投資家雖然不是太有水平,也不是太靠譜,但是真地支持了許多好企業的發展。接地氣,看得見,哪怕虧了也虧到明處。參與VC投次的LP也不是幣圈的韭菜可以比的,大都是合格投資者,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那場撕B沒有任何意義,大家立場不同,所以就南轅北轍了。

幣(鏈)圈一天,人間一年,搞得好象很高大上。其實不然,這個生態當中沒有人是高尚的。都是奔著容易賺錢來的。有一些人也是很苦的,比如說礦工,比如說韭菜兄。另外,想想當年新浪的那些大V是怎麼被打擊的。想保命的話,話少講,群解散,悶聲大發財。不要學人家全球割韭菜。有巨大因果。2018:聽黨的話,執善念,講真話,做好事,邁向新時代!

(不要笑我外行與無知噢,不要來打我噢,哈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壽壽的精神家園 的精彩文章:

TAG:壽壽的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