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抱歉,對於這部催淚神作,我哭不出來

抱歉,對於這部催淚神作,我哭不出來

看死君:近期最火爆的韓國電影,無疑是《與神同行》,上映不到兩個月,便拿下韓國票房史上第二高的觀影人次,火得不行。據說,第二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也將會在今年八月於亞洲市場上映,到時又將掀起一番高潮。

已然聽過太多關於這部電影的讚譽之詞,我們今天要推薦的這篇影評也並非出於diss的目的,而是試圖從另外一個側面來談談《與神同行》的不足之處。各位不妨一看!

作者| 縣豪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以前都說韓劇有三寶:「車禍、癌症、醫不好」,但從近兩年的高口碑韓劇《信號》、《秘密森林》、《加油吧威基基》、《迷霧》等來看,韓劇早就摒棄傳統套路,開啟了全新的生存模式,而韓國電影呢?

從《殺人回憶》到《追擊者》,從《老男孩》到《恐怖直播》,這些既具有成熟思路又不乏野蠻力量的衝擊之作,迅速使韓國電影產生氣質獨特又在亞洲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的工業模式,然而,走上這種軌道之後呢?

電影《殺人回憶》

韓影也開始形成自己的三寶了:「催淚、膽兒肥、演技飆」,這三寶本都是電影的優秀品質;但再優秀的品質,在鏡頭中被翻來覆去表現,很少推陳出新,觀眾終將會膩。

電影《我能說》

電影《殺人者的記憶法》、《我能說》、《鐵雨》、《騙子》……這些2017年的熱門韓影,無論話題性,還是電影完成度,都可圈可點,但它們卻似乎喪失了韓影最初「發跡」時的「野蠻力量」。

電影《鐵雨》

整個2017年,唯一真正能令我感受到痛徹心扉力量的,可能只有《黎明那天》。《黎明那天》由河正宇主演,剛好,在同一檔期與其PK的是他主演的另一部奇幻大片,《與神同行:罪與罰》。

影片《與神同行》的拍攝成本約合2.4億人民幣,超過了之前的《釜山行》與《軍艦島》,票房成績也十分令人矚目,觀影人次超1400萬,位列韓國影史第二,僅次於收穫1700萬觀影人次的《鳴梁海戰》。

影片《與神同行》是一部非常聰明的電影。它花費大價錢構建了一個恢弘並極具想像力的地獄世界,部分特效甚至細緻到,能捕捉地獄成千上萬被懲罰者身體由衷散發出的驚恐與顫慄,而它卻讓如此宏大的世界觀和如此成熟的特效,完全服務於一個弱勢小家庭的親情故事。

這種落差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七重地獄對凡人情感的愛護」,已足以令觀眾為其催淚內核買單——你看,這部電影以如此巨大的投入,來呵護一個小人物的親情,多麼動人啊!——然而,這種處理對我而言是失效的。

因為《與神同行》沒有在「大材」與「小用」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所有「大才」都急匆匆撲向「小用」,致使片中角色的淚水來得太快,似乎根本沒時間考慮情緒累積的正常過程。

尤其是金香起飾演的地獄使者之一李德春。金香起是童星出身,我們都知道,韓國童星在哭戲上,個個是一把一的好手,李德春充分發揮這種才能,在最後一關人倫地獄中,面對閻羅王的親自把關,李德春基本處於一種情緒失控的狀態,急於陳述事件表面之下的隱情,卻完全忽略閻羅王對主角金自鴻已經進行了無罪宣判。

這給人的感覺是,重點並非有罪或無罪,而是:閻羅王大人,你需要聽到這個故事,因為它是多麼感人啊!

當然,這也是電影對觀眾的呼籲。然而,金自鴻經歷殺人獄、懶惰獄、欺騙獄、不義獄、背判獄、暴力獄、天倫獄這七重地獄,最終目的不就是「無罪」嗎?

當電影的情節表現已經不願服從於電影角色的最終訴求,這便會成為一部「脫韁的電影」,它的一切便會形成通常所說的「用力過度」。將所有情節牢牢控制在角色的最終訴求之中,直至抵達最終訴求,這才是合適的力度。

電影《與神同行》的特效的確是很立體、細膩的,令人尤為驚艷的是,河正宇飾演的地獄使者在城市中追逐怨鬼,成功營造出一種風馳電掣的氛圍。

更值得讚賞的是,在這場特效展演中,編劇加入了一個動人的細節:一位老爺爺看見了地獄使者的身影,便對自己的孫子說道:我快死了吧?都已經能看見陰間的使者了。——這是一句何其悲涼的台詞!

但在這部電影中,流暢的特效是否包容了故事的合理性?

片中說,1000年之間,只有49人成功投胎轉世。是因為在韓國地獄中,投胎的審核機制十分繁複、標準十分嚴苛嗎?這本來應該是1000:49這一設定的正常驅動邏輯,然而電影給人的感覺是:投胎率如此之低,是因為地獄的各位大王們太隨心所欲,都是情感的俘虜。

他們不需要參考或依照任何條規明文,並在條規明文的基礎上加入人性考察與實際判斷,他們判你有罪無罪,主要看你的嘴能不能改變他們的心情。

這讓《與神同行》的故事根基失去韌性與邏輯依據,使支撐巨資特效的內核癱軟無比,就彷彿整座地獄的核心如同麵糰,可以被任意捏來捏去。

我們再看故事核心,即金自鴻一家百轉千回、充滿愛與罪辨證關係的親情故事。乍看之下,故事主體的三個角色,他們的每一種行為都是出於對愛的通透理解,即真正的愛,必誠摯站在對方角度,體察對方的深層需要。

比如片中母親那兩次出人意表的行為,簡直類似於一種「愛的詭計」,這種「詭計」再依託結尾處類似沙畫的表現,不可謂不動人,但細想,其中的部分行為其實經不起推敲。

比如金自鴻對弟弟金秀鴻的毆打,及金自鴻的離家出走,都屬於「反應過度」的表現。這兩種行為的極端性,需要與之程度相匹配的動機。在金自鴻未對母親造成實質傷害的前提下,他實施這兩種行為的動機並不充分。

其實母親聾啞背後的秘密,以及這一秘密最終的揭示,我們已經在金自鴻舉起枕頭(卻沒有放下去)時可以預知,這也是《與神同行》的失策之處:想要集聚一股風暴般的情感力量,不惜使用任何手段——影片的這一目的,暴露得實在太明顯了,以致於為了儘快抵達風暴中心,片中的某幾重地獄竟形同虛設。

這並非「強略得當」可以解釋,根本就是急於煽情的表現。

相比於親情這條主線,怨鬼在軍營的副線反而更流暢、動人。副線所體現的「戰友情」其實有點「基」,但劇作在把握度的同時,給了這條線相當完整的人物弧光與情節弧光。

兩人之間,從照顧到突變,從突變到怨恨,再從怨恨回歸到照顧,人物性格促成人物的行為,行為再促成情感轉變,角色與事件的每一種元素展現,都具備足夠的基礎與鋪墊。

影片《與神同行》在想像力、故事設計、對觀眾心理的揣摩、完整度等各方面,都具有毋庸置疑的優點,但最為重要的一點,它卻急於求成了:情緒的漸變與合理。

對於這樣一部催淚大片,如果只將觀影群體定位於感性的那一群,它將無法成為經典,真正能讓其成為經典的,是那些理性的觀眾所流下的淚水。

因為只有那樣的淚水才能證明,電影誘發了人類情感最深層的動因,而非一種極其表面的煽動情緒。

作者| 縣豪;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迷 影 手 帳

「看電影看到死」微店有售

這是一位資深電影記者設計的電影節神物

如果電影不是記錄,那麼就是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外國影評人diss《馬戲之王》有理嗎?
徹底息影之前,他能四奪奧斯卡影帝嗎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