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第7期 行業資訊

2018年第7期 行業資訊

【監管動態】

保監會支持國債期貨對衝風險 部分險企盼政策落地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提到,「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創新,支持保險資金運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對沖和管理風險。」 一家大型保險機構量化投資人士表示,因為保險資金配置大頭是固收類資產,國債期貨放開有利於套期保值,降低風險。在固收領域,目前只做一些利率對沖,體量非常小。一家保險機構固收投資總監表示,大型保險機構持倉量大,可能會存在對衝風險的需求。而中小保險公司對套期保值的需求不多,如果運用成本估值法,也沒有對沖的必要,套利交易的需求反而更大。

保險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準則出台

2月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準則規範》,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基本原則、信息披露流程、信息披露內容、披露文件格式、聲明的署名等做了具體要求。

【行業動態】

僅39家滿足設立養老目標基金 基金公司急聘基金經理

自去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便開始積極籌備養老目標基金。據不完全統計,符合監管層要求的基金公司(成立超過2年,至少有3位在本公司任職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或者具備5年以上的養老金、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經驗)僅有39家,佔比不足三成。目前有4家公募基金正在招聘養老目標基金經理,平安大華基金實名認證招聘,另外3家則通過獵頭招聘。

【公司動態】

48家險企旗下公司超500家 保監會醞釀收緊子公司監管

據有關統計發現,9家大型保險集團和39家中小險企旗下子公司、合營/聯營公司已超過500家,其中非保險類公司占多數。與前幾年保險公司熱衷向能源、金融等行業延伸不同,近年來醫療、科技行業成新熱點。2014年10月,保監會發布了《保險公司所屬非保險子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目前三年試行期限已到。據了解,目前保監會正在醞釀修訂暫行辦法,以對保險公司投資非保險企業進行更加有效監管。

四大險企保單質押貸款節節升 連續5年均增長超300億

保單質押貸款規模最近五年迅猛發展,以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為例, 2017年三季報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規模分別為1011.95億元、777.05億元、359.57億元、258.5億元,合計2407.07億元,超出2016年全年319.56億元。從2013年到2017年,保單質押貸款規模連續5年每年增長額均在300億元以上。

大型險企境外投資新年新動作 國壽海外超10億元增資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的國壽財險在1月30日斥資2億元申購兩款港股通產品。其中一款產品公開披露「採用絕對收益績效基準進行考核,不跟蹤任何指數,績效比較基準分為年化收益率8%和16%兩檔」。此外,國壽海外亦在今年獲得股東增資10.37億元。

中國人壽營收突破八千億元 錨定另類投資不放鬆

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壽集團合併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其中保費收入突破6000億元,合併總資產3.6萬億元。國壽股份2017年業績大增,或與加碼另類投資有較大關聯。另類投資全年落地項目42個,落地規模是2016年的4.7倍,存量規模近4000億元。國壽資產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表示,2018年,國壽資產將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和品種投資能力,做精固收,做優權益,做強另類。

中國平安旗下三科技公司完成定向融資

中國平安日前宣布,旗下三家科技公司——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分別順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資。其中,平安好醫生為Pre-IPO融資,融資金額為4億美元;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一賬通分別完成首次融資11.5億美元和6.5億美元。據了解,三個項目融資均以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主,包括軟銀願景基金、IDG、SBI集團等。

人保資產再曝內幕交易 保險系"老鼠倉"案件超10起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起內幕交易案件刑事判決書,人保資產再次上榜,判決書顯示,人保資產投資經理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被判刑5年。無獨有偶,這並非人保資產首次被揭露「老鼠倉」事件。據媒體報道,早在半年前,2017年11月,同樣一起內幕交易指向人保資產,涉案金額高達4.81億。

保監會支持國債期貨對衝風險 部分險企盼政策落地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提到,「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創新,支持保險資金運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對沖和管理風險。」

監管層釋放出支持險資運用國債期貨進行對沖和管理風險的信號後,何時放開國債期貨投資許可權的話題被熱議。對部分持券量較多的保險機構而言,希冀參與國債期貨來對衝風險,從而實現套期保值的目的。對於中小保險機構而言,套期保值的需求相對較少,更希望進行套利交易。

險資期盼 放開國債期貨許可權

日前,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提到,「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創新,支持保險資金運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對沖和管理風險。」

事實上,國債期貨這類金融衍生品目前尚未向保險資金開放投資許可權。「我們一直對國債期貨有預期,也希望能儘快放開,公司比較渴望能獲得國債期貨的投資資格,大資管統一監管是大趨勢,不能把紅利只釋放到公募和券商。」一家大型保險機構量化投資人士表示,因為保險資金配置大頭是固收類資產,國債期貨放開有利於套期保值,降低風險。在固收領域,目前只做一些利率對沖,體量非常小。

另一家保險資管投資人士也表示,在金融強監管和海外經濟復甦的影響下,債券市場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市場對國債期貨對衝風險有了更多期待。

一家量化私募投資總監表示,保監會支持險資參與國債期貨,以此來對沖現貨市場上的波動風險。如果險資放寬衍生品市場的投資標的,能促進衍生品的流動性,因為參與衍生品套保的都是大票。另外,也能使收益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區間,促進實現長期投資,避免急漲急跌的風格。

除套期保值外 存在套利需求

據了解,國債期貨的交易策略根據目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交易方式主要分為投機、套利和套期保值三種。

「現在保險能配置的種類很多,國債屬於低配需求」,一家保險機構固收投資總監表示,大型保險機構持倉量大,可能會存在對衝風險的需求。而中小保險公司對套期保值的需求不多,如果運用成本估值法,也沒有對沖的必要,套利交易的需求反而更大。

據了解,保險機構持債規模在下降。據中債登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保險機構持有國債1.57萬億元,同比減少18.16%;持有記賬式國債2537.38億元,同比下降27.25%。

「預估保監會的政策會以國債期貨的套保交易為主,但如果持債體量不大,套期保值也很難做。」另一家保險資管人士表示,關於套利交易的規定得看監管層的態度。

據東證衍生品研究院總結,國債期貨的期現量化策略主要包括期現套利策略和基差交易策略。期現套利策略主要通過把握期貨交割價與現貨成本之間的價差波動來提前鎖定交割收益的盈利模式;基差交易策略一般不交割,具體通過做多基差和做空基差的模式來獲取收益。

「就國債期貨這一品種來說,將其運用套利會比較有優勢。」上述量化私募投資總監表示,目前,公司CTA策略的投資標的也涵蓋了國債期貨,但只做單一品種的國債期貨套利。

「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相對更大,它像一把雙刃劍,做好了能獲得收益,做差了會雪上加霜。」上述保險資管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監管層的重點在合規監察上,國債期貨不是關注焦點,暫時來看放開的可能性不大。(新浪綜合)

保險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準則出台

2月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發布《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準則規範》(下稱「信息披露」)。

究其原因,主要是為規範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的信息披露行為,防範投資風險,避免由於內容要求等不規範造成的披露不完整、延遲披露、異常披露等問題,強化風險責任人意識。

其中,對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基本原則、信息披露流程、信息披露內容、披露文件格式、聲明的署名等做了具體要求。

以披露內容為例,包括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的備案投資能力、開展境外投資、轉移投資能力、投資信託計劃等。其中,備案投資能力包含股票投資能力、股權投資能力、不動產產品創新能力、基礎設施產品創新能力、無擔保債券投資能力、不動產投資能力、衍生品運用能力。

中保協資金運用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董真瑜指出,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風險責任人是按照《關於保險機構投資風險責任人有關事項的通知》確定的行政責任人和專業責任人,單一人員原則上不得擔任兩項以上投資業務專業責任人。同時,保險機構變更風險責任人,或對風險責任人的紀律處分、撤職或解除勞動關係的決定,應當於作出決定10個工作日內,向保監會報告並說明理由。

董真瑜表示,這一信息披露規範將填補保險資金運用領域信息披露業務標準的空白,為風險責任人信息披露提供技術依據。這符合金融嚴監管導向,對於提升行業風險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1世紀經濟報道)

僅39家滿足設立養老目標基金 基金公司急聘基金經理

編者按:進入2018年,基金行業迎來新氣象。去年6月份,監管層對港股通基金設立新規,對投資人設立高標杆,去年11月份,《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公開意見稿發布。隨著基金行業新規的實施和新產品的提出,基金管理人積極應對,在基金經理這個核心人才上更是投入心思。《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觀察發現,多家基金公司實名認證招聘港股投資基金經理和養老目標基金經理,緊跟監管和行業發展的節奏。

自去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便開始積極籌備養老目標基金,北京一家大型募集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配置了人手準備產品,只等指引落地。

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統計,符合監管層要求的基金公司(成立超過2年,至少有3位在本公司任職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僅有39家,佔比不足三成,不滿足條件的基金公司想要分享養老目標基金這塊兒蛋糕則是開始緊急招攬人才。記者查閱招聘網站發現,目前有4家公募基金正在招聘養老目標基金經理,平安大華基金實名認證招聘,另外3家則通過獵頭招聘。

4家基金公司招聘 養老目標基金經理

新年伊始,基金業人才流動逐漸進入高峰期,2018年第一個月,已經有10位基金經理離職。相應的,為了招攬優秀人才,基金公司的招聘啟事也已經早早放出。《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招聘網站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20家公募基金實名認證招聘基金經理,另外有多家基金公司通過獵頭匿名招聘。

從招聘類型上來看,除了常規的貨幣基金經理、債券基金經理、權益基金經理和QDII基金經理,今年招聘基金經理的業務方向上,出現了新的熱門職位——養老目標基金經理。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有4家基金公司招聘養老目標基金經理,其中平安大華基金實名認證招聘,而另外有3家公募基金則是通過獵頭尋覓人才。

在薪資上,記者通過招聘網站統計,3家由獵頭招聘的基金公司開出的年薪在60萬元-160萬元之間。其中,一家成立於2005年的基金公司開出的薪資最低,年薪為60萬元-90萬元,該公司管理規模在600億元以上。另外一家成立於2003年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管理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開出了100萬元-160萬元的年薪。

「這個年薪是預估的,具體的薪資要看基金經理各方面的條件」,北京一家獵頭公司人員告訴記者,她表示,目前養老目標基金指引尚未正式出台,基金公司招聘只是為了儲備人才,達到監管要求,擁有發行養老目標基金的資格。在公司成立養老目標基金之前,基金經理可以先任職其他類型基金的基金經理。

此前多位公募業人士預計,2018年可能推出養老目標基金。而業內多家公募基金已經積極籌備,只等指引落地。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去年養老目標基金指引的公開徵求意見稿一經發出,公司就開始配備人手準備產品,目前就等指引落地,就可申報。

滿足設立養老目標基金要求者不足三成

去年11月份,證監會下發《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要求養老目標基金經理應當在本公司擔任股票型、債券型或混合型基金經理5年以上,或者具備5年以上的養老金、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經驗,要求十分嚴格。且要求基金管理人成立滿2年,投資、研究團隊不低於20人,其中至少3人符合養老目標基金基金經理條件。

據記者統計,截至2月2日,目前公募基金中,任職年限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有343位,佔比僅為20.73%,約兩成左右。在目前131家基金管理人中,成立滿2年的基金管理人有116家,擁有3位5年從業年限基金經理的基金管理人僅49家,佔比僅為37.4%。而其中「至少3人符合養老目標基金基金經理條件」的基金公司僅有39家,佔比為29.77%,不足三成。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公示表》統計,截至1月19日,有94隻FOF基金排隊待批,其中有5隻養老基金,建信基金、興業基金和平安大華基金旗下分別有2隻、2隻和1隻。這3家基金公司中,僅建信基金旗下符合監管要求的基金經理數量達標,正在招聘的平安大華基金只有1位符合要求,興業基金目前尚未有滿足條件的基金經理。

想吃到養老目標基金這塊兒蛋糕,基金公司只能從外界招聘。「但是,符合條件的基金經理很難招,一般從業超過5年、業績不差的基金經理,沒有跳槽的動力,也未必願意在FOF基金中擔任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經理,而有5年以上養老金管理經驗的投資經理又很少」,這位獵頭告訴記者。(證券日報)

48家險企旗下公司超500家 保監會醞釀收緊子公司監管

一家保險公司的未來事業版圖,往往通過旗下子公司來實現。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9家大型保險集團和39家中小險企旗下子公司、合營/聯營公司已超過500家,其中非保險類公司占多數。與前幾年保險公司熱衷向能源、金融等行業延伸不同,近年來醫療、科技行業成新熱點。

保險公司跨界延伸

保險公司非保險子公司情況及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近年,通過設立或者收購等方式,保險公司的觸角伸向不動產、養老、健康、消費、教育諮詢等多個領域。

擁有資金、資源優勢的大型集團公司,是保險業跨界的主力軍。最新信息顯示,泰康保險集團旗下的各類非保險公司多達96家,業務範圍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健康管理、養老服務、康復醫療、醫院、新能源等。

中國平安也是跨界大戶,截至2016年底,該集團旗下保險、銀行、信託、證券、期貨、金融科技、不動產投資等各類公司多達81家。

近年來,中小型保險公司也在大力拓展業務領域。以前海人壽為例,該公司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旗下各類子公司和合營/聯營公司多達53家,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不動產類投資、醫院、管理諮詢等領域。

上海人壽成立僅3年,旗下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已有6家,涵蓋醫療科技、醫療產業投資、融資租賃等多個領域。

根據天安財險更新至2017年3月底的信息,該公司全資持有的非保險子公司共8家,累計註冊資本達60億元,涵蓋企業管理、信息科技、基金銷售等多個行業。

目前,保險公司主要是通過設立子公司的方式來進行跨界布局,也有一部分採用了控股式收購或者參股方式。從類別來看,非保險子公司主要包括四類:一是銀行、證券和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二是承擔保險公司部分職能的共享服務類公司;三是投資保險業上下游產業鏈形成的關聯產業公司,例如投資醫院、科技公司、健康管理公司、養老管理公司等;四是其他無業務相關性的公司,例如進入商業地產、酒店、管理諮詢類公司等。

醫療、科技成布局重點

在眾多領域中,醫療、科技正成為保險公司布局重點。以眾安保險為例,該公司雖然成立不到5年,旗下非保險子公司已包括眾安信息技術服務公司、重慶眾安小額貸款公司、眾安科技(國際)集團、杭州企匯網路科技公司、眾安(深圳)生命科技公司等5家公司,多是2016年以來設立的,且大多數與科技、互聯網等相關。

多位保險公司股權投資人士告訴記者,醫療、健康、養老、科技等產業正成為保險公司關注和投資熱點,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到互聯網和信息科技衝擊,傳統保險運營流程和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保險公司在採取各種辦法應對轉型挑戰,設立科技公司是大、中型公司比較熱衷的方式;二是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養老、健康產業機會大增,對於養老健康產業鏈上一環,保險公司有動力進行產業鏈延伸,以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醞釀修訂 保險子公司監管辦法

隨著越來越多的非保險類子公司出現,給保險公司風險控制和保險監管均帶來新問題。

早在2014年10月,為加強對保險公司所屬非保險子公司的監督管理,防範風險傳遞,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保監會就發布了《保險公司所屬非保險子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對保險公司實施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不屬於保險類企業的境內、外公司進行監督管理。

不過,《暫行辦法》三年試行期限已到。據了解,目前保監會正在醞釀修訂暫行辦法,以對保險公司投資非保險企業進行更加有效監管。

一位保險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大量非保險子公司被設立和收購,一些監管盲區也隨之出現。例如,保監會對於保險公司有一整套監管體系,但這些監管手段對於非保險公司經營行為尚不能有效覆蓋。這需要在新的監管辦法中著重考慮。(證券時報)

四大險企保單質押貸款節節升 連續5年均增長超300億

隨著春節的臨近,各大保險公司開門紅逐漸進入到下半場。開門紅合同生效後,現金價值逐漸增大,投保人可把保單質押給保險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貸款,一般而言,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利率要低於同期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對於需要資金周轉的投保人而言,能提供一種較好的貸款途徑。

事實上,保單質押貸款規模最近五年有了迅猛發展,以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為例,據其2017年三季報顯示,2017年1月份至9月份,四家保險公司合計保單質押貸款規模已超2016年全年319.56億元。並且,從2013年到2017年,保單質押貸款規模連續5年每年增長額均在300億元以上。

業內專家認為,保單質押規模暴漲的背後是各種力量推動的結果。未來從銀行流出存量保費將越來越快,而這部分保費將在很大程度上以保單質押的形式形成另外一種信貸資產,這種形勢不可逆轉。

貸款額為現金價值七成到九成

何為保單質押貸款?中國太保在2017年半年報中表示,「保戶質押貸款是指在保單有效期內,本集團根據投保人的申請以保單為質押,以不超過申請借款時保單現金價值的一定百分比發放的貸款。根據不同險種條款的約定,最高可貸金額為保單現金價值的70%至90%不等,貸款到期前不能增加貸款金額,貸款到期時投保人歸還貸款利息後,可辦理續貸。」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在財務上需要短期周轉資金的投保人,保單質押貸款既可以有助於解決投保人短期財務問題,又可以繼續維持保險合同的效力,按照合同約定得到保險保障。

包括開門紅產品在內的絕大多數壽險產品具有一定的現金價值,投保人在合同生效一定期限後,可按照合同約定將保單作為質押向保險公司申請貸款,保險公司對辦理貸款的投保人收取利息。以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為例,其推出的2018年開門紅產品包括璽越人生年金保險、盛世尊享年金保險、聚寶盆年金保險、華實人生終身年金保險和惠添利兩全保險,這些產品均具有保單質押功能。

《證券日報》記者在平安人壽官網看到,該公司在對「璽越人生(成人版)保險產品計劃」的介紹中,有「可貸可領」的描述,貸款金額最高可達現金價值的80%。

當前大部分險企的借款期限在6個月,並可進行續借。據平安人壽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保單貸款/還款類)顯示,保單質押貸款期限不超過6個月,如到期未還款,當事人一致同意產生新貸款,新貸款本金為前一次貸款的本金和利息總和,貸款期限仍為6個月;對於存在養老金領取的保單,新貸款到期日不得超過養老金第一次應領日;未還貸款本息加上各項欠款超過保單現金價值時,保單質押貸款合同即行終止。

四大險企保單貸款規模猛增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四大上市險企的保單質押貸款規模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17.58%。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規模分別為924.42億元、646.34億元、278.44億元、238.3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8%、24.1%、42.0%、14.1%。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規模分別為1011.95億元、777.05億元、359.57億元、258.5億元,合計2407.07億元,已超出2016年全年319.56億元。

此前,2016年四大上市險企保單質押貸款規模比2015年增長312.11億元,2015年同比增長388.44億元,2014年同比增長351億元,2013年同比增長355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保單質押規模暴漲的背後可以說是各種力量推動的結果。經濟進入新常態使得保險資金的配置壓力越來越大,佔據固定收益大頭的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對險資而言,是巨大的挑戰。也就是說,未來從銀行流出存量保費將越來越快,而這部分保費將在很大程度上以保單質押的形式形成另外一種信貸資產,這種形勢不可逆轉。

保單貸款利率5%至7%

在貸款利率方面,不同保險公司、不同保險產品貸款利率各不相同,一般以各保險公司掛牌顯示為準。2017年10月,恆安標準人壽發布《關於保單貸款利率的公告》稱,按照保險產品的差異,保單質押貸款利率在5%至5.6%之間,據記者了解,部分險企就不同保險產品進行了保單貸款年利率的差異化規定,保單借款的利率區間在5%至7%之間。

大型保險公司則維持大部分保單借款利率統一,自2016年5月以來,中國人壽的保單借款基準年利率維持在5.5%左右;中國平安電銷渠道的保單貸款利率在5%左右。

據央行發布的最新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2015年10月24日)顯示,6個月至1年商業貸款基準利率為4.35%、1年至5年商業貸款基準利率為4.75%、5年以上商業貸款基準利率為4.9%。在商業貸款實例中,貸款利率一般高於基準利率。保單質押貸款利率多處於基準利率和商業貸款實際利率之間,對於需要資金周轉的投保人而言,保單質押貸款能提供一種較好的貸款途徑。

業內人士分析,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保單質押貸款的利率要高於銀行存款,又有保單做抵押,屬於一項安全性較高的投資;對於客戶來說,從保險公司獲得的保單抵押貸款利率同樣低於銀行貸款和P2P平台;而對於參與這項業務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來說,它則以更快的速度為潛在需求者提供資金,作為保險公司和保單持有人之間的中間商,更可以分得一杯羹。

印花稅起征點2000元

為進一步體驗保單質押貸款的細節,《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搜索進入到平安人壽網上保單質押貸款業務客服服務頁面。

該頁面顯示,申請資格人分當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時、當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為非同一人時兩種情況。

在提前還款方面,貸款人可申請償還部分或全部本息貸款。申請部分還款後,投保人、被保險人和保險公司一致同意產生新的貸款,新貸款的本金為還款後的本金和利息,貸款期限6個月。同時,平安人壽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還列舉了三個自動還款的場景。

另外,根據國家相關稅法規定,每次貸款需徵收貸款金額0.05%作為印花稅,由保險公司代扣,起征點為人民幣2000元。(證券日報)

大型險企境外投資新年新動作 國壽海外超10億元增資

作為中國頂級保險機構投資者的中國人壽集團及平安保險集團,近日在境外投資方面各有動作。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的國壽財險在1月30日斥資2億元申購兩款港股通產品。其中一款產品公開披露「採用絕對收益績效基準進行考核,不跟蹤任何指數,績效比較基準分為年化收益率8%和16%兩檔」。

此外,國壽海外亦在今年獲得股東增資10.37億元。目前,國壽海外持有多隻港股。

平安人壽方面則情況不同。2017年12月28日,原股權投資業務專業風險責任人孟森替代張雪岩成為境外投資業務風險責任人,擅長另類投資的張雪岩6月15日才成為境外業務風險責任人。而這一變動是否意味著平安人壽在境外投資品種方面的改變?

韜睿惠悅亞洲投資部負責人Yayne Bok於表示,大部分香港退休計划去年都受益於全球股市的強勁反彈,特別是在香港股市,40%的回報是資產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據Yayne Bok分析稱,香港退休計劃持有大約70%的股票,而其中30%-35%是在香港。

國壽海外獲增資10億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財險」)昨日公告披露,於1月30日申購「華泰資產-國壽富蘭克林港股通精選一號資產管理產品」1.5億元。

南都記者從公告獲悉,該產品為非保本權益類資產管理產品,主要投資範圍包括港股通標的股票、國內依法發行的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產品。該資管產品採用絕對收益績效基準進行考核,不跟蹤任何指數,績效比較基準分為年化收益率8%和16%兩檔。

與此同時,國壽財險亦申購「華泰資產-國壽富蘭克林港股通精選二號資產管理產品」0.5億元。南都記者此前獲悉,華泰資產「華泰資產-國壽富蘭克林港股通精選二號資產管理產品」滿足成立條件,於2017年11月22日成立。不過該資管產品的績效比較基準暫未披露。

國壽財險稱此舉有助於提高公司投資收益水平,對公司的本期和未來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具有積極影響。

事實上,中國人壽集團在香港的投資在增加。南都記者獲悉,1月25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及全資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增資合同,向國壽海外現金增資等值人民幣10.37億元。增資後,國壽海外註冊資金變更為69.78億元。國壽海外的經營範圍中,除了承保各種人壽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外,各種投資買賣黃金、股票、債券。

據南都記者統計,國壽海外此前持有人和商業、禹州地產、恆盛地產、陽光油砂、匯賢產業信託、中國9號健康產業、中國資源交通集團、朗廷酒店等港股上市公司的股權。

平安人壽境外投資換帥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包括內地險資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對港股的熱情在加大。

韜睿惠悅亞洲投資部負責人Yayne Bok於昨日表示,大部分香港退休計划去年都受益於全球股市的強勁反彈,特別是在香港股市,40%的回報是資產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據Yayne Bok分析稱,香港退休計劃持有大約70%的股票,而其中30%-35%是在香港。

不過,作為國內最大險資機構之一,平安保險集團旗下的平安人壽,卻罕有地更換境外投資專業負責人。

南都記者昨日獲悉,2017年6月15日,張雪岩成為平安人壽境外投資業務風險責任人,但在2017年12月28日,原股權投資業務專業風險責任人孟森替代張雪岩成為境外投資業務風險責任人。其中,張雪岩主要在另類投資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而孟森於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連續多年擔任平安人壽股權投資業務和不動產業務專業風險責任人。

作為內地保險機構,股票投資偏向內地市場是多年來的情況。從全球機構來看,這類股票投資的國內偏向情況較為明顯。但是養老金市場的這一情況正在逐漸改變。南都記者查閱獲悉,據專業機構的「全球養老金資產研究」的報告顯示,從最大的七個養老金市場的股票投資配置來看,過去20年股權投資本國偏向的情況有所減少,從1998年的68.7%降至41.1%.在過去10年,美國市場保持最大的國內股權配置,而加拿大、瑞士及英國則是最低水平。(中國經濟網)

中國人壽營收突破八千億元 錨定另類投資不放鬆

近日,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壽險、財險公司發布2017年有關業績。其中,壽險原保費收入5123億元,財險保費662.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9%、38%。

不過凈利潤表現剛好相反。中國人壽股份(以下簡稱「國壽股份」)公告稱,2017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55%-75%;而中國人壽財險表現平平,2017年四季度報告中顯示,凈利潤同比出現下降。

有分析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人壽雖然是國內「壽險一哥」,總保費無人可比,但盈利能力卻未能成為「一哥」。

壽險、財險兩重天

截至2017年底,中國人壽集團合併營業收入突破8000億元、其中保費收入突破6000億元,合併總資產3.6萬億元。

壽險方面,國壽股份公告表示,2017年全年累計原保費收入5123億元,相比2016年同比增長18.9%;財險方面,中國人壽財險發布2017年四季度償付報告顯示,2017年全年保險業務收入662.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45%,不過凈利潤8億元,同比上一年的8.1億元有所下滑。

坐著國內壽險的「頭把交椅」,國壽股份在壽險市場佔有率方面逐年下降。歷年年報顯示,2013-2016年,國壽股份的市場份額依次是30.4%、26.1%、23.0%、19.9%。

2014-2016年,中國人壽集團在壽險方面,原保費收入分別為3312.42億元、3640.5億元、4306.07億元。財產險方面,2014-2016年保費收入分別為403.97億元、503.69億元、597.36億元。

相比中國人壽集團,中國平安集團是壽險、財險齊頭並進。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中國平安前三季度利潤增長顯著,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663.18億元,同比增長17.4%。

中國平安的凈利潤常年壓著中國人壽,雖然2017年國壽股份凈利潤有大幅增長,但中國人壽財險表現平平,國壽集團總體凈利潤或許還是將無法匹敵。

繼續加碼另類投資

國壽股份表示,2017年年度業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加大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力度,積極把握權益市場結構性機會,投資收益較2016年同期較快增長,以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

國壽股份2017年業績大增,或與加碼另類投資有較大關聯。早在去年年初,國壽股份相關負責人就表示,2017年國壽股份將加大另類投資。

另類投資不止於國壽股份。國壽資產是中國人壽集團旗下重要的投資管理平台。在2018年工作會議上,國壽資產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稱,2017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公司業務發展穩中向好。投資收益大幅提升,並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另類投資全年落地項目42個,落地規模是2016年的4.7倍,存量規模近4000億元。

數據顯示,2017年,國壽資產合併受託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77萬億元。

王軍輝表示,2018年,國壽資產將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和品種投資能力,做精固收,做優權益,做強另類。

除了城市基礎設施、大健康,中國人壽的另類投資還進軍黑科技領域。就在不久前,中國人壽與百度公司完成百度人民幣基金合夥協議簽署,基金規模為140億元,中國人壽認繳56億元。未來,中國人壽將借力百度公司行業優勢,在TMT等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中加深資產配置。

本項目由國壽股份委託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國壽投資是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專業另類投資平台,業務範圍涵蓋股權投資、養老養生投資、不動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目前已超過2900億元。(時代周報)

中國平安旗下三科技公司完成定向融資

中國平安日前宣布,旗下三家科技公司——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分別順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資。其中,平安好醫生為Pre-IPO融資,融資金額為4億美元;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一賬通分別完成首次融資11.5億美元和6.5億美元。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三個項目融資均以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主,包括軟銀願景基金、IDG、SBI集團等。

摩根士丹利2月5日發表研報預測,中國平安未來將逐步釋放科技業務價值。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平安健康醫療科技的分拆上市,將開始重估平安金融科技各個子板塊的價值,從而提升集團的整體估值。

科技板塊融資加速

繼披露平安好醫生赴港上市後,中國平安又扔下一重磅炸彈。日前中國平安宣布旗下三家科技公司——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和金融壹賬通分別順利完成定向私募融資。其中,平安好醫生此次為Pre-IPO融資,融資金額為4億美元,平安好醫生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A1申請表格;平安醫保科技完成首次融資11.5億美元;金融壹賬通完成首次融資6.5億美元。

平安方面披露,本次定向融資三個項目融資均以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主,包括軟銀願景基金(投資平安好醫生及平安醫保科技)、IDG、SBI集團等。以平安好醫生為例,軟銀全景出資4億美元認購其3360萬股B類普通股,預計占最後實際發行股本數量的7.41%。

在「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指引下,中國平安目前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領域,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和平安醫療健康管理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平安好醫生赴港上市打響分拆多子公司融資的第一步,此前平安公告稱,包括並不限於在未來合適的時機,將部分科技業務對外進行各種方式的融資,以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據相關媒體報道,2018年平安集團將分拆多家子公司上市,包括陸金所、金融壹賬通、平安醫療健康管理4家子公司都將陸續分拆上市。其中陸金所初步估值4680億港元,平安好醫生初步估值390億港元,金融壹帳通初步估值585億港元,平安醫療健康管理初步估值686億港元。

迎來科技業務價值釋放期

伴隨子版塊分拆上市,平安科技板塊終於迎來價值釋放期。

2017年11月舉辦的「平安投資者」開放日上,中國平安首次向外闡述了重金投入科技背後的戰略意圖——實現「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布局。平安高管透露,平安科技價值產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五大核心技術廣泛應用於核心金融業務的客戶經營、渠道管理、客戶服務和風險管控等場景中,提升傳統業務價值;二是孵化出一系列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平台,向其他金融機構、醫療機構輸出新科技,獲得輕資產的收入來源。

目前來看,平安構想的這兩個科技價值產出目標正逐步兌現。傳統金融業務方面,藉助科技提升競爭力,2017年平安人壽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4%,保費突破3600億;2017年前三季度,平安產險保費收入為1575.07億元,同比增長23.6%。

科技子板塊方面,截至2017年9月30日,陸金所平台累計註冊用戶3,236萬,同比增長26.9%;截至2017年年底,平安好醫生擁有1.92億名註冊用戶,2017年平安好醫生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了3209萬名;截至2017年9月30日,累計與446家銀行和1,782家非銀金融及准金融機構合作。

科技業務價值的釋放,除了體現在業績上,同時也觸發研究機構對平安的重估。

摩根士丹利發表2月5日發表研究報告,預測中國平安未來將逐步釋放科技業務價值。在最好的預期下,中國平安旗下P2P業務估值約600億美元,對比眾安保險估值達140億美元,而其他科技業務包括平安好醫生在內(未撇除小數權益),估值約為400億美元。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市場尚未充分認識到平安金融科技板塊的價值,導致平安的價值被低估。隨著平安健康醫療科技的分拆上市,將開始重估平安金融科技各個子板塊的價值,從而提升集團的整體估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人保資產再曝內幕交易 保險系"老鼠倉"案件超10起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起內幕交易案件刑事判決書,人保資產再次上榜,判決書顯示,人保資產投資經理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被判刑5年。無獨有偶,這並非人保資產首次被揭露「老鼠倉」事件。據媒體報道,早在半年前,2017年11月,同樣一起內幕交易指向人保資產,涉案金額高達4.81億。

據悉,人保資產在2003年由人保集團發起設立,是國內首家保險系資管公司,與人保集團旗下包括人保人壽、人保財產、人保養老等多家子公司有投資業務往來,目前其管理資產近9000億元人民幣。資金體量「龐大」的人保資產,在投資經理的「肥差」上養出了兩隻「老鼠」,均通過未公開信息,牟取私利,違法犯罪。

「單槍匹馬」與「夥同作案」,人保兩起「老鼠倉」涉案金額達4.81億元

藍鯨財經梳理刑事判決書發現,在最新一封刑事判決書中,被告人蘇繪方曾擔任人保資產投資經理,因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於2016年1月19日被刑拘。2017年9月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下發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人蘇繪方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違法所得人民幣13.49萬元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目前違法所得已繳納。

相對於此次刑事判決書的簡短明了,去年被披露的刑事判決書案情則「跌宕起伏」。據去年底披露的刑事判決書顯示,被告人周效飛利用其擔任某資管公司股票投資經理的職務便利,夥同另一被告人陳勇,通過內幕交易,先於或同期於周某管理的股票組合進行趨同操作。根據上交所、深交所法律部出示的趨同交易明細表,兩人在上交所趨同交易金額達2.5億元,趨同盈利金額為234.6萬元;深交所趨同交易金額2.3億元,趨同盈利330.4萬元。兩人累計趨同交易金額4.8億元,從股票交易中獲利564.89萬元,其中周某分得200多萬,陳某分得100多萬元。

據了解,周效飛及陳勇兩人均因涉嫌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於2016年被逮捕,針對指控的事實,兩人對起訴指控的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並請求從輕處罰。法院結合兩人犯罪的具體情節綜合裁量刑罰,判決被告人周效飛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被告人陳勇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80萬元。並對被告人周效飛、陳勇的違法所得人民幣564.89萬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在案件審理期間,周效飛通過其親屬退出贓款36萬元,陳勇通過其親屬退出贓款40萬元。

「老鼠倉」案發領域蔓延,保險資管「失守」案例漸顯形

提起保險資管領域的「老鼠倉」案件,就不得不往前追溯,早在2013年2月,證監會網站就通報了4起非公開信息交易的案件,其中,平安資管原投資經理夏侯文浩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行為被立案調查。在證監會下發的通報文件中,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案為證監會查處的首例保險從業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案,並指出夏侯文浩是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貪婪「碩鼠」。

對此,藍鯨財經整理了目前涉及保險資管領域內幕交易,並已公開下發刑事判決書的案件,不完全統計,目前,法院已下發判決書的保險資管「老鼠倉」案件共4起,分別為平安資管張敦勇案、平安資管張治民案、國壽資管歐海韜案、國壽資管曾宏案。涉案過程,則大多是在任期間,利用因職務便利獲取的股票交易情況等未公開信息,進行趨同交易,數據顯示,4起案例累計趨同交易金額達26.67億元,非法獲利3030萬元。

除已下發刑事判決書的案例之外,還有部分「老鼠倉」案件也逐漸「浮出水面」。2017年初,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劉雄軍「老鼠倉」案做出判決,據悉,浙商財險資管部副總劉雄軍多次利用其擔任「浙商財險-傳統保險產品」賬戶投資經理職務便利所獲取的未公開信息,先於、同期於或略遲於「傳統保險產品」賬戶買入「新華聯」等27隻相同股票,累計交易金額人民幣6700餘萬元,虧損32萬餘元。

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而在更早之前,原國壽資管的兩位投資經理張顥、鄧瑞祥也均因利用未公開交易信息獲罪。據悉,張顥先後借用4個證券賬戶非法交易股票101隻,累計成交金額高達8.42億元,盈利1941萬元,後依法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並罰款1300萬元。鄧瑞祥則利用內幕信息通過14個賬戶進行交易活動,涉案總金額6.98萬元,非法獲利854.53萬元。

此外,2018年1月19日,證監會通報稽查了20起「典型」違法案例,其中也包括太平洋資管投資經理李雪「老鼠倉」案。據悉,2009年2月28日至2012年5月17日,時任太平洋資管公司權益投資部經理李雪利用職務便利獲取的股票交易等未公開信息,與其管理的保險投資組合賬戶趨同交易,趨同交易品種達到70%以上,涉及73隻股票,累計成交金額7.66億餘元,非法獲利428萬餘元,現已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

嚴內控牢守道德底線,內幕交易、老鼠倉將被「零容忍」

例數下來,保險資管領域「老鼠倉」案件頻發,且涉案金額多過億元大關,在2018年1月19日通報文件中,證監會也指出,目前「老鼠倉」的案發領域案發領域從基金行業向保險資管領域蔓延。

保險資管公司作為保險公司資金投資的「排頭兵」,往往能夠接觸到第一手的資訊,在豐厚利益誘惑之下,跨越作為保險從業人員「道德紅線」,枉背保密協議,利用職務便利,以未公開信息謀取利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屢禁不止,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損害投資者權益。

「碩鼠」累累,監管層勢必「嚴打」。隨著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資管機構一批長期隱蔽的「老鼠倉」交易也持續曝光。根據證監會最新通報來看,2017年老鼠倉立案13件,立案數量同比減少60%,違法高發蔓延態勢初步遏制。從涉案領域看,8起案件涉及私募從業人員老鼠倉,其餘5件則在保險資管、公募基金、券商自營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在對於之後的稽查執法工作中提出,未來,將會充分依託大數據監控技術,通過對歷史交易數據跟蹤擬合、回溯重演等方式精準鎖定異常交易線索。除密切監控公募基金產品趨同交易的同時,將主動拓寬執法行動的覆蓋領域,其中就包括保險投資賬戶,並表示會加強對經營機構資管業務的合規檢查。

監管聯動也成為未來扼殺「老鼠倉」的重要措施。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保險資金運用的內部控制制度,防範和化解在險資運用過程的風險。2017年10月,保監會下發了《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6號)》(徵求意見稿)。意見稿對險資內部運用在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和金融產品投資等關鍵環節制定了內控標準和流程。

保險機構的股權投資包括直接投資股權和間接投資股權兩部分,而間接投資包括購買證券、股票等各種有價證券。在下發的意見稿中,保監會明文表示,保險結構應關注涉及股權投資的各類潛在風險,其中就包括道德風險,並且要求保險機構在開展股權投資的過程中,建立規範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業務操作流程、投資決策和風險控制等管理制度,確保股權投資內控有效、運作合規。

而在去年的更早之前,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也曾表示監管部門對於涉及內幕交易和老鼠倉事件「零容忍」,一經查實,將採取果斷監管措施,包括取消能力備案和暫停相關業務等,而保險機構要高度警惕此類案件風險在保險行業的蔓延。(新浪保險綜合)

2018年第7期

投資與創新研究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再資產 的精彩文章:

TAG:中再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