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譯《射鵰英雄傳》正式出版,武俠小說進入西方世界

英譯《射鵰英雄傳》正式出版,武俠小說進入西方世界

引言:隨著越來越多文藝作品走出國門,中國文化將在交流互鑒中贏得更多「粉絲」,在國際舞台不斷提升軟實力。——新華網

中國知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22日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出版。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在互聯網時代的框架之下,世界各國的文化得以快速的交融,溝通,人們開始對曾經漠視的文化產生興趣,也開始更理解對方。

文學是一座橋樑,不同文化可以「華山論劍」,各國金庸迷可以想像各自的「郭靖黃蓉」。隨著越來越多文藝作品走出國門,中國文化將在交流互鑒中贏得更多「粉絲」,在國際舞台不斷提升軟實力。

新華社:

《射鵰英雄傳》英譯本問世

在倫敦市區的多家書店可以看到,這本400多頁的譯作封面正中畫有一隻展開的黑色翅膀,上方印著第一卷的英文譯名《英雄誕生》,旁邊配以中文書寫的「金庸」。該書標價14.99英鎊(約合人民幣132元)。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沃特斯通在其網站上這樣介紹這本書:「如果你喜歡《魔戒》,那一定不要錯過《英雄誕生》……跟著郭靖和黃蓉踏上探險之路,看他們墜入愛河,和他們一起經歷各種戰爭與打鬥。一部交織著中國功夫、歷史和愛情的小說,保證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由於金庸原著情節豐滿、篇幅很長,出版商將其分為4卷陸續翻譯出版。第一卷翻譯和出版歷時將近6年。該書譯者、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深知金庸原著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受關注度,因此她是「懷著一顆謙卑的心」在翻譯。麥克萊霍斯出版社主編保羅·彭格斯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說,他非常享受閱讀書稿的過程,「這是一個絕佳的故事,有可愛的人物,充滿智慧和魅力,故事背景也極其引人入勝,我希望自己也能親眼看看宋朝的大運河。」據悉,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還將陸續出版《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英譯本。

齊魯網:

英譯中國武俠經典小說 傳播中國文化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個字的一副對聯涵蓋了金庸老先生14部經典武俠著作,每一部都如數家珍,堪稱經典。金庸先生的一些武俠作品曾被翻譯成韓文、日文、法文、柬埔寨文、印尼文、泰文、越南文等,在東南亞廣泛流傳,但是相比較而言英譯本就很少。只有《雪山飛狐》、《鹿鼎記》、《書劍恩仇錄》3部作品被英譯,而我們知道,英語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語言,翻譯文學作品是語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使中國的「武俠、江湖、武功、詩詞、歷史」等走出國門,被世人熟知。此次英譯的《射鵰英雄傳》便是對聯中的「射」,這是金庸先生1955年至1959年連載於香港《高報》的第一部武俠長篇小說,吸引無數讀者,1983年在香港拍攝成電視劇,從而家喻戶曉。

《射鵰英雄傳》除了完整精彩的故事情節,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極富表現力的語言描寫,還有傳統中國文化的滲透,比如宋金遼的民族衝突、民族主義、仁義忠孝的儒家思想,俠肝義膽的英雄主義、武俠精神等。另外,還有古典詩詞的引用,如行雲流水,平中見奇,小說中引用了岳飛的《滿江紅》、朱敦儒的《水龍吟》,連「郭靖、楊康」的名字也暗射勿忘「靖康之恥」的民族情懷。翻譯講究的是「信雅達」,需要對文化、語法、語境的深入把握,因此對小說的翻譯不只是由漢語譯成英語單純語言間的翻譯,還包含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把握。《射鵰英雄傳》被翻譯成英文,不僅使中國更多武俠經典等更多中國文學作品被世人所知,加強語言溝通交流,同時也傳播了中國文化。使更多國外讀者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詩詞歌賦等產生興趣,以此為切入點學習中文,學習中國文化。

澎湃新聞:

《射鵰英雄傳》將在英出版

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

英文版推介文字稱之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媒體傳播時也多選擇將這一說法放入題目。以西方知名作品來類比中國的作品,固然有利於傳播,但背後的邏輯仍是西方視角。這是一個尷尬的隱喻,說明中國文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文學從沒放棄過「走出去」的夢想,但文化的「出國」也是多場域角力的產物,不可能孤立地憑藉「純文學」自身。比如,國人漫長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直到莫言獲獎才徹底破除。這並不表示此前的中國作家沒有獲獎的實力,而是因為缺乏文學上的自信和外界對中國文學的了解。魯迅先生就曾說,梁啟超與自己都「不配」得諾獎。現在看來,魯迅的說法還是過於「保守」了。但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下,產生這樣自貶的心態也在所難免。

隨著中國各個領域發展的全面提速,作家們的「底氣」也越來越足了。《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施戰軍曾表示,「現在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好時候。」他認為,在文化外交盛行的今天,作家應被當成「文化名片」,作為外界了解中國當下現實的最好鏡面 文學無高低貴賤。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園裡,不同國家的文學和文化都應得到尊重。我們說中國文學「走出去」,並不是簡單的「東方壓倒西風」或「西風壓倒東風」,而是要讓中國文學回到一個應有的、正常的位置上來。長期以來,歐美文學佔了主導地位,中國文學作為東方文學的一部分,和日本文學、韓國文學乃至印度文學歸為一個大類,這種人為的割裂既不符合文學內部的邏輯架構,更不利於各國、各民族的文學、文化交流。只有積極「走出去」,在更廣闊的視野、更宏大的格局中充分參與、廣泛交流與融合,才能讓中國文學這一瑰寶,為世界文學之豐富與絢麗增光添彩。

英版《射鵰英雄傳》譯者郝玉青:

期待激發更多文化對話

郝玉青認為,金庸作品裡有俠肝義膽、江湖情仇,是全世界讀者都喜歡的內容,「現在有許多西方人在練武術,也喜歡看功夫電影,這說明武俠小說在西方一定會有一群『核心』讀者」。她非常看好中國武俠小說在英文圖書市場的前景。

對於文學翻譯,郝玉青認為,譯者的責任是「創造新的對話,激發新的興趣和討論」,因為一本譯作的面世可能會促使更多相關作品被翻譯介紹給其他國家的讀者。「翻譯永遠不是終點,每一本譯作都是(不同文化)對話的一小步。我知道沒有翻譯是完美無缺的,總有地方讓人不同意或者不喜歡,但我一直堅信:不翻譯才是最大的缺失。」

外媒報道

美媒:

金庸《射鵰》三部曲英譯

被稱中國版《指環王》

美國Quartzy網站報道稱:在中國作家金庸構想的古代世界裡,身懷「輕功」的俠客們穿梭於林間,用「一陽指」來一招斃命。他們武功高強,忠勇雙全,挑戰專制君王和封建社會。對許多武俠小說讀者來說,這個世界並不陌生。在他們心中,筆名為金庸的路易斯·查(金庸原名為查良鏞——本網注)是華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家。

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魅力非凡,不亞於英國作家J·R·R·托爾金的幻想世界。兩位作家的作品在創意、廣度和深度上不分伯仲。然而,由於語言的鴻溝,金庸在英語國家不太知名。現在,金庸最受歡迎的作品——《射鵰》三部曲,在他93歲高齡之際,終於被翻譯成了英文。這部小說首次出版可是在1957年。

英媒:

中國的托爾金」志在征服西方讀者

英國《衛報》以英雄再生:「中國的托爾金」志在征服西方讀者為題進行報道:很快郭靖就會成為吸引西方人探索的文學人物,像托爾金名作《魔戒》中的巴金斯,或《權力的遊戲》中的雪諾一樣家喻戶曉,西方世界也能感受到武俠世界的魅力。

西方文學界認為,金庸所撰寫的這些情節虛構但暗含真正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意義非凡,在過去的很多年一直都是最暢銷的中文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古天樂巧妙化解失手摔名表的尷尬 為這低調的慈善家點贊!
KTV唱歌想賒賬被拒 一夥男女竟狂毆服務員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