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你解析影響茶葉滋味最根本的因素!

為你解析影響茶葉滋味最根本的因素!

喝茶,即一個看其形、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著千變萬化的香氣和滋味帶給感官的愉悅,品茶、識茶,把茶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一種茶便是一種滋味,尤其是普洱茶,更是形成了一山一味的獨特風格。今天,思思就與茶友們分享一下影響茶葉滋味的最根本因素--茶樹品種。

說起茶葉滋味與品種之間的關係,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鮮葉中各種與滋味有關的化學成分含量(主要是茶多酚、兒茶素、氨基酸等)是形成成品茶滋味的物質基礎,不同的茶樹品種,其多種內含成分含量是不同的,因為品種的一些特徵、特性往往與茶樹物質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因而也導致了不同品種在內含成分上的差異,如樹型、葉型、葉色、發芽遲早等均與滋味成分有著密切的關係,那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圖為喬木種

圖為灌木種

一般而言,喬木型品種都含有較豐富的茶多酚,而灌木型茶樹茶多酚含量往往較喬木型低;葉型大小與茶多酚的含量也表現出同樣的關係,葉型較大的品種,其茶多酚、兒茶素的含量一般較高;葉色與茶多酚的關係也很密切,一般來說,葉色呈黃綠色的品種往往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和兒茶素,而葉色較深則相反,其茶多酚、兒茶素的含量較低,而氨基酸的含量較高,紫芽型品種含有較高的花青素;發芽早的品種由於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就能萌芽生長,其氮代謝比較旺盛,使氨基酸、咖啡鹼的含量一般高,而晚發芽的品種則相反,碳代謝較為旺盛,使其茶多酚的含量較高。因為品種與滋味物質含量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同一品種鮮葉製成不同茶類或不同品種鮮葉製成同一茶類,都可能使其滋味品質懸殊。下面,思思將通過兩個實例讓茶友們進一步了解。

其一:我們都知道,雲南早期制茶,紅茶是主導茶類,品質好,出口較多。紅茶包容性強,可加多種調味劑製成不同風味的茶飲,其中,紅碎茶是應用最廣的,其滋味要求濃、強、鮮爽,大量實驗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的含量與紅茶的滋味品質關係最為密切,因此茶多酚含量較高的品種制紅茶,其滋味品質最好,如雲南大葉種、海南大葉種、英紅1號等品種的茶多酚在夏季可高達40%。

其二:綠茶的滋味取決於多種水溶性物質的含量及組成比例,其中多酚主要調節茶湯濃度及苦澀味程度,氨基酸調節鮮、甜味。實踐證明,茶樹品種的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綠茶滋味的品質優次,一般而言,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種制綠茶,其滋味品質最佳,兩者之間呈高度正相關,也就是說氨基酸含量越高的品種制出來的綠茶品質越好。

與適合制紅茶的品種相比,用來制綠茶的品種要求氨基酸含量較高,而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酚/氨比值小,否則若用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酚/氨比值較大的品種制綠茶,則往往滋味苦澀。

-END-

來源:說茶網

作者:思思,參考文獻:《茶葉審評與檢驗》

圖文僅限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偉大的藝術家喝茶都跟別人不一樣!看完整個人感覺都不對了
端午采夏枯,閑時品涼茶——夏枯草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