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記錄無家可歸人們的生活及尊嚴

攝影,記錄無家可歸人們的生活及尊嚴

美國女攝影師Andrea Star Reese

的系列作品《Urban Cave》(城市洞穴),

拍攝於紐約黑人區,

關注的是美國社會的另一面,

一個特殊群體——無家可歸的人們,

他們的生活及尊嚴。

在美國住久了,特別感嘆

美國的社會福利,你只要

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地址,

證實自己是低收入或者沒有收入,

就可以申請並收到政府的各種資助,

包括免費的食品卷、必需品等,

你甚至可以申請低收入補貼住房,

租金幾乎是象徵性的,

因此,每次看見無家可歸者的時候,

總是很不理解,尤其是

與乞討的人狹路相逢時。

慢慢地也理解了這是

某些人選擇的生活方式,

其中多是因為毒品或者酒精等成癮,

失去了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於是,心裡在恨其不爭的同時,

也生出了某種同情心。

在我以往的照片里,體現的

多是我自己生活的縮影:

田園、唯美、小資、和安寧,

這畢竟是美國生活的主流。

當攝影技巧達到某種水平之後,

我相信每一個行攝的人潛意識中

都會被一個問題不斷地困擾:

我一直這樣拍下去究竟是為了什麼?

行攝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什麼是攝影的最高境界?

美國女攝影師Andrea Star Reese的

系列作品《Urban Cave》(都市洞穴,作者譯),

至少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答案。

不論社會怎麼發展,

這個群體註定都會存在,

「每一天每一夜,都有人

來尋找一個容身之地,

面孔在變化,很多人因疾病、

入獄各種問題而離開,

其他一些人只是離開了,

很多人還會回來。」(攝影師語)。

而由此,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

藝術只有在反映社會、人性、

和現實的時候,才更有生命力。


最後

推薦一個超級實用的攝影公眾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攝影 的精彩文章:

如何學好攝影-8個關鍵!
新年,從拍出年味開始

TAG:學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