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做宰相時天天飲酒作樂,死後被譽為千古賢相,創造出一著名成語

他做宰相時天天飲酒作樂,死後被譽為千古賢相,創造出一著名成語

原標題:他做宰相時天天飲酒作樂,死後被譽為千古賢相,創造出一著名成語


「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一直是封建王朝不可或缺的存在,自古出現的名垂千古的賢相比比皆是,例如房玄齡、蕭何等等。他們為自己效忠的主子出謀劃策、機關算盡,最終幫助他們成就千秋霸業。有的一生追求」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而備受尊重,美名響徹四方。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千古賢相」,他並沒有輔助君王成就大業,反而擔任宰相時天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可以說是最悠閑的丞相了,死後卻被譽為千古賢相。此人就是曹參。下面隨筆者一起走進他的故事吧!


曹參開始是管理沛縣監獄的一個小獄卒,機緣巧合,劉邦在此地起義,當時的曹參非常支持他。於是轉而跟隨劉邦,在劉邦打天下時,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兩個諸侯王、三個宰相還有一批大將軍都敗在他的手下,在劉邦建立漢朝後,他被冊封為平陽侯。公元前193年,原漢朝宰相蕭何不幸撒手人寰,蕭何在即將咽氣時,向皇帝推舉曹參為相。說來曹參也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當蕭何去世的消息傳到曹參耳中時,他就說自己即將要成為宰相,要求自己的隨從去收拾行李。但那時皇帝對接任者都尚未定奪,令人震驚的是,不久聖旨就下達,拜曹參為宰相。他任職後,對上任宰相蕭何的所有規章制度一律照搬,一味循規蹈矩,僅僅改動了宰相的手下官員。隨後,就與故友一同遊山玩水,尋酒作樂,一副瀟洒風流的樣子。



終於,皇帝見他整日悠閑玩樂,忍不住找曹參問罪。漢惠帝詢問曹參為何整日無所事事,不為我大漢王朝盡心儘力呢?曹參首先問漢惠帝,他認為自己與劉邦那個更厲害,惠帝作為劉邦之子自然說是劉邦更加英明了。曹參就藉此引出自己與蕭何,他認為自己的能力遠遠低於蕭何,因此他只要按照蕭何做的一切照搬就是了。皇帝聽後覺得很不舒服,但畢竟說的有理有據,只好隨他去了。應付皇帝後,他依舊我行我素,做個瀟洒宰相,而且還創造出一著名成語,這便是「蕭規曹隨」。但是曹參真的是不作為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曹參是建立大漢的元老之一,勞苦功高。並且他文武雙全,戰場上殺敵無數,作詩也是毫不遜色。在古代,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才,真的是鱗毛鳳角。他的循規蹈矩,看似無所事事,實為明智之舉。


大漢剛剛建立不久,一切百廢待興,百姓流離失所。因此他選擇不做事情,這樣使百姓他們率先安家置業,同時也是為大漢養精蓄銳。生產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只有百姓勤與耕作,糧食才能得到供給,這樣國家才能發展壯大。文景之治的「王道」,其實也就是效仿曹參的做法。筆者認為,曹參並不是一個無所事事的「閑」相,而是真正的一個「賢相」,他將老子的道家思想深刻地用在治國理事之中,幾十年的看似不作為使漢朝國富民強,倘若不是曹參的政策,漢武帝的大一統也可能成為黃粱一夢。


給你好看的歷史:讀史閑談


微信公眾訂閱號:dushixiantan(長按複製添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他一生未率軍征戰過,卻為何被孫權任命為大將軍?其實原因很簡單
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始祖是黃帝的孫子,2000年里未出過一位皇帝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