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宵節的浪漫時光

元宵節的浪漫時光

再過幾天,就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有一點非常特殊: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年輕女子是不能隨意出門拋頭露面的,唯有元宵節時能出門娛樂。

因此,在古人眼裡,元宵節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人們往往把元宵節和青年男女的愛情連接在一起,千百年來,不僅湧現出一大批吟誦愛情的詩篇,在這一天還發生過非常浪漫的故事。

隋煬帝時,正月初一萬國使節前來朝拜,滯留到正月十五,隋煬帝舉行盛大的元宵晚會,戲台連綿八里之長,處處張燈結綵,歌舞昇平,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通宵達旦,盡情歡樂。隋煬帝攜帶著妃嬪宮女,登樓觀燈,他賦詩說:「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到了唐朝,國富民強,京城長安已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元宵燈節場面自然更加豪華。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浩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朝元宵節不僅放假三天,還取消宵禁的限制,允許人們出門賞燈,稱為「放夜」。女子也予以解放,可以上街往來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當時唐玄宗在長安興慶宮前舉辦大型元宵晚會,《明皇雜錄》記載:「金吾及四軍士兵,列明陣仗,盛列旗幟,皆披黃金甲,衣短綉袍,太常陳樂。」宮女數百人打扮得花枝招展,邊歌邊舞,太常寺樂工演奏破陣樂、太平樂、上元樂等樂曲,大象、犀牛也紛紛入場,伴隨著音樂鼓點起舞,府縣組織的龍燈旱船、馬戲鬥雞也來助興,徹夜燈火輝煌。

宋代的元宵節,比前朝還要繁華熱鬧,假期也比唐朝延長了兩天。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為慶祝元宵節,皇宮前面從年前的冬至日以後,就開始搭建山棚。搭建的山棚正對著宣德樓。從那時起,遊人已開始聚集到御街。御街兩廊下彙集了表演各種奇特技藝的人,歌舞百戲,樂聲喧鬧,聲聞十餘里。

蘇軾曾在杭州度過三個元宵節,對元宵節有很深的感情。熙寧八年(1075),蘇軾在密州過元宵節,思念在杭州時的元宵節盛況,寫下了《蝶戀花·密州上元》:「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明朝時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張燈十夜,京城內家家戶戶懸掛五色彩燈,其上繪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鳥魚蟲,競相爭艷。「今夕何夕春燈明,燕京女兒踏月行。燈搖珠衫張華屋,月散瑤光滿禁城。」明代名臣張居正的《元夕行》描繪了北京城元宵夜姑娘們賞月觀燈的盛況。

不僅京城裡的青年女子觀燈幽會,而且鄉村女子也穿戴一新,描眉點唇,走出家門踏月夜遊,在元宵夜浪漫走一回。唐寅的《元宵》詩曰:「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這首詩描寫了鄉村的元宵節,燈月映照下的村女更加美麗。

元宵佳節,良辰美景,五彩斑斕的花燈,營造了溫馨浪漫的氣氛,待字閨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閨,提供了談情說愛的機會,古代的青年男女借觀燈之機,相約幽會,成就了無數的良緣美眷。傳統戲曲《陳三五娘》就是以元宵節為背景,敘述泉州人陳三邂逅黃五娘的浪漫愛情故事。明朝文人阮大鋮創作的幽默戲曲《春燈謎》也講述了韋節度之女影娘與宇文彥在元宵燈會一見鍾情定終身的故事。

除了文學戲曲表現的元宵結緣的故事外,歷史上真有浪漫的故事發生在元宵節。南朝後主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陳貞看上了江南才子徐德言,召為駙馬。不久,南朝陳國被隋文帝楊堅所滅,樂昌公主被虜押往長安。樂昌公主將一面銅鏡摔成兩半,與夫君各執一半,相約元宵節在長安以賣銅鏡尋找對方下落。到長安後,樂昌公主被賜給丞相楊素做妾。每年正月十五,樂昌公主命貼身的年老女僕拿著自己珍藏的半面銅鏡沿街售賣,以求找到另一半,可是連續兩年都杳無音信。第三年元宵節終於找到了另一半銅鏡。後來,楊素得知實情後,動了惻隱之心,把徐德言請到相府里讓二人相見。最終把樂昌公主送還給徐德言,並贈資讓他們回歸故里養老。

相傳,北宋宰相王安石也因元宵節成就了一樁美好姻緣。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王安石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一地,正遇上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征聯招親。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將此聯牢記心中。到了京城後,主考官出的聯竟然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高中進士。放榜後王安石回鄉又路過那戶人家,聞知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作對,竟被招為乘龍快婿。一副元宵對聯,竟使王安石雙喜臨門,真乃人生快事。     鄭學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市旅遊政務網 的精彩文章:

3億元,迪拜建了 一個世界最大「畫框」
平谷春節廟會今起免費搶票

TAG:北京市旅遊政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