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種方法,解決「鹽重」問題

5種方法,解決「鹽重」問題

本文是《大眾醫學》的約稿,發表在2018年2月的期刊上

從老祖宗種糧食開始,就學會食用了。因為糧食中幾乎沒有鹽分,只能依靠額外添加食鹽來保持人體內的鹽平衡。

鹽在我們的飲食中至少有3個作用:營養素、調味品、保存劑。

食用鹽的化學名叫氯化鈉(NaCl),0.9%氯化鈉注射液又叫生理鹽水。

也就是說,鈉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記得影視劇中印象最深的是:戰爭年代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給八路軍送糧食、送鹽巴。可見能量與鹽是最基本的需求呀。

不可缺少,但是絕不意味著多多益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不超過」傳遞的信息是:要限制在6克以內,似乎沒有底線。

現狀是:全國每人日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10.5克。鹽吃得多,並不是我們的身體需要那麼多,而是長期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10.5克遠遠超過了人體需要量。

鈉是重要的營養素,但是為什麼沒有設底線?因為天然食物中就含有鈉,如果一日三餐能夠多樣、適量的吃,如果不是大量出汗或者腹瀉等原因丟失很多鈉,一般情況下肉類、蔬菜等天然食物中就能提供鈉。況且醬油、味精、各種加工食品中都含有鹽(鈉)。

所以,控鹽目標是6克以下。

鹽是「百味之母」,沖著這個味我們不知不覺中吃進了過多的鹽。一般情況下,口感合適的菜約含2.0%~3.0%的鹽,湯大約在1.0%左右。

如果一餐吃300克食物(100克魚/蝦/肉+200克蔬菜),再如果按照2.0%的含鹽量計算,會吃進6克鹽。

如果你是重口味,那就更嚇人了,可能一頓飯能吃進去近10克鹽!你和健康,差了不只是一勺鹽的距離呢。

減鹽勢在必行,縱容口味只會導致鹽超標,鹽過多又增加高血壓、胃病等的風險。

5種方法,解決「鹽重」問題

早、中、晚餐減鹽法

不用鹽的早餐---每周二次

推薦2款無鹽早餐:1、雜糧粥、香蕉雞蛋餅;2、牛奶、燕麥片、雞蛋、蘋果。

請注意,不要吃加鹽的小菜哦。

少用鹽的午餐---學會借味

1、借醋增味:如蒸魚時加些蔥、姜不加鹽,出鍋後加幾滴醬油再用醋增味,味道十分鮮美。

2、借味提味:用食材本身的風味,如番茄、香菇、蔥、姜、蒜等香料,加入其他味道清淡的食物中一起烹煮。如西紅柿、土豆、菌菇湯不用放鹽,味道酸中帶鮮。

巧用鹽的晚餐---有咸有淡

一家三口(成人)的晚餐,一般可以用5克鹽。我的做法是:用其中4克鹽煮半斤河蝦,餘下的1克鹽做一道豆腐皮茼蒿湯。美味、營養又控制了用鹽量。

不吃、少吃2類食品

1、少吃加工肉製品。如:鹹肉、火腿、培根、香腸等,因為它們的鹽含量很高。

2、少吃高鹽零食。如:薯片、鍋巴、蜜餞、瓜子、魚片干、魷魚絲、調味堅果等。

遲放鹽,減鹽不減味

出鍋放鹽,讓鹽停留在菜表面,舌頭感覺到了鹹味,可以在同樣的鹹度下減少鹽的用量。

減鹽,實際上是限【鈉】

凡是含鈉的都要控制。這個需要學會看懂【營養成分表】,還必須記住一個簡單的公式:1 克鹽 ≈ 400 毫克鈉。

某挂面每100克含鈉1200毫克,相當於3克鹽。吃一碗不加任何調料的這樣的面,竟然有3克鹽。其實,很多加工食品中都含有鈉,而鈉是國家強制要求標識在營養成分表中的,不看是你的錯。

用低鈉鹽--減鈉不減味

低鈉鹽是用氯化鉀替換了30%的氯化鈉,從而把食鹽中的鈉含量降低。也就是說在不影響鹹味感覺的同時,輕鬆減少了1/3的鈉,同時還增加了鉀的攝入量。 低鈉鹽不僅符合減鈉的要求又補充了日常飲食中鉀的不足,有利於防治高血壓,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當然,多年養成的重口味生活習慣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很難,但必須重視「鹽重」問題。

循序漸進,慢慢減少,逐步達到低於6克鹽的理想水平。

附:《大眾醫學》2018系列(1)《油多不壞菜,油多壞身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放眼營養 的精彩文章:

送禮就送粗雜糧燕麥

TAG:放眼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