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的孩子學習一個小時,能頂別人學三個小時,原因有幾點!

有的孩子學習一個小時,能頂別人學三個小時,原因有幾點!

導讀

孩子主動學習的話,可以發揮120%的努力。如果孩子只是被動應付的話,就只能付出大概60%的努力,區別非常大!

我們先來看一個中學生的真實案例:

中學生真實案例

這是一位諮詢老師分享的真實案例:

有一個孩子小趙(化名)上了大一,受家長影響,學的是財務專業,家長當初是費了很大的勁才讓他上到大學的財務專業。但是他一點都不喜歡財務,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甚至給家人說要離家出走。後來沒辦法,母親帶他去找了諮詢老師。

老師經過與孩子交流,發現孩子的藝術天份和社交能力都比較強。孩子小學的時候一直在學小提琴,也獲了不少獎,但是到六年級的時候,母親不再讓他學小提琴了,說是影響學習,並吵了他一頓,從那以後他再沒碰到小提琴。

小學期間一直是班幹部,初中以後母親找到學校老師,也說是影響學習,不讓他再擔任班幹部了。到了高中,母親沒有問他的任何意見,就直接給他選了文科,到了高考,又是只問身邊的朋友同事,就給他報了財務專業,但是他的特質和興趣愛好,都對財務工作一點興趣沒有。

老師根據小趙的興趣及性格,幫他選擇網路新媒體、廣告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幾個適合他的專業,並選擇了一所廣東的大學(他一直想去那個城市),他一聽感覺非常高興,但是這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比他的高考成績高出三十分左右。

小趙當場就開始算自己的哪一科還能提高几分,最後得出結論,只要努力就有很大的希望考上那所大學,之後他毅然選擇了復讀。

他把那個大學的圖片和介紹列印了出來,貼在自己床頭,每天早上起來就會看到,學習也變得非常積極主動,在吃飯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還在看書及背英語單詞(他母親說這放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以前他學習完全是應付)。

因為有了目標和動力,每天小趙都在努力學習,從沒放鬆。最終經過一年的辛勤努力,他的高考分數超過了廣東那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20多,順利被學校錄取,並且對新專業的學習也充滿了興趣。

孩子學習現象

不少家長朋友身邊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孩子學習有時學了兩個小時,還沒有別人一個小時學的東西多,學習效率不高。遇到問題,也很少能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解決。

現代社會發展飛速,即使大學畢業之後到了工作中,仍然有許多東西需要去學習,甚至不少行業都是要求終身學習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地應付學習。

真正的學習一定是發自內心的主觀學習動機,是那種持續激勵自己攀登學習高峰的心理驅動力。只有在這樣正向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主動學習」的機制才能成立。相比較各種以短期功利為目標的「被動學習」狀態,「主動學習」的效果更為持久,也更為積極。

「主動學習」要解決什麼問題? 其實,就是解決一個學習自覺性的問題。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有自覺學習習慣的學生,必然是為了滿足學習興趣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而努力學習的,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迅速掌握學校的知識之外,更會自覺主動地去探索更多學科領域,逐步擴大自己的視野,反過來也能更好地促進學業及事業的發展。

主動學習的幾個要素

每一個孩子都可以主動學習,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培養孩子學會主動學習,主要有以下幾個要素:

01.激發學習動機

想讓孩子主動學習,一定要讓孩子有學習的動機,要爭取把學習由他人被動轉為自我被動,知道努力學習可以獲得什麼樣的結果。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

通過25年的跟蹤研究,那些佔3%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懈的努力,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佔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中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另外佔60%的有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中下層,他們能安穩的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特別的成就。

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主動學習可以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做成什麼樣的事情,以此來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並且,目標要符合孩子的現狀。學習目標,不是家長一廂情願的目標,也不應該是孩子不切實際的理想,而是整個家庭商量後共同確定的,被孩子接受和認可的目標。

0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設定目標之後,家長要幫助孩子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在被動學習中通過小成就來建立自信心,從相對容易的地方突破,增強孩子的信心,使孩子逐步前進,慢慢地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例如我們讀一本名著,大部頭的書任何人看了都會頭疼從而產生畏懼感。可以把一本大書分開成三部分甚至四、五部分,每獲得一點感悟、每讀完一小部分書,就告訴孩子:你真棒啊!讓孩子有學習的自信心,自然就會更帶勁的去學了。

03.學樂精神

如果學習本身不能給你帶來樂趣,那就在學習過程中找樂子。

比如你可以在學習古詩詞時,把自己想像成詩人本身,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你安照你的想像模擬一下。比如你可以用周杰倫的歌唱風格來演繹一下讓你感覺枯燥的文字,會很有意思。

比如你可以想像一下當年詩人在寫下這首詩時是什麼情況?在哪兒寫的啊?面對的風景好嗎?有茶或酒嗎?詩是寫給誰的?這樣想著你就開始樂了,一樂你就喜歡學了。

講課好的老師總會把一個事情場景化故事化,再加一點可能的故事化猜想,甚至拿這個故事背後的人物開涮一下,這就是學樂精神,也更容易吸引孩子的興趣。

不要覺得這樣不嚴肅,包括李白、蘇軾在內的任何一位大家,都是非常幽默的人,這樣才能從學習中尋找快樂。

04.強化孩子的優勢學科

注意強化孩子的優勢學科。不少家長習慣看到孩子的不足,因為我們有一個思維假設,認為只有改變自己的不足,人才能不斷進步,這是沒錯的,但這要有個前提,就是需要肯定孩子的優勢作為基礎。

孩子只有在優勢確定的情況下,才有餘力顧及弱勢,改善不足。換言之,孩子只有在自信的情況下,才有能力面對和改變自己的不足,自信一定源於優勢。所以,要發現孩子的優勢,強化孩子的優勢,這是家長的重要工作。

05.鼓勵孩子展露才華

這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有特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自信,較少有心理問題。家長要鼓勵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展露才華,如演講、主持、朗誦、話劇、演唱、打球、書法、繪畫,讓才華點亮孩子的生活。

另外,身心健康是第一位,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扛住不斷增加的學習壓力,家長最好鼓勵孩子培養一個運動愛好,鍛煉好身體。

06.關注孩子情緒

家長注意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疏導不良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才能越學越好,一旦心理失衡,勢必成為學習的最大障礙。幫助孩子排解不良的情緒,例如陪孩子運動,去書店看書,請孩子吃飯,去公園散步,都是不錯的方式。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和直接學習對象,在要求孩子進步的同時,家長自己也要不斷成長,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與孩子一起共同提高。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州牛家長 的精彩文章:

2018年五大名校新增的這100個名額,哪些孩子能抓住?

TAG:鄭州牛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