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會打窩,談何釣魚?

不會打窩,談何釣魚?

不管釣友們用什麼釣法去釣,用台釣或者是傳統釣,打窩都是釣魚之前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打窩並不是單純地把窩料扔到水裡就萬事大吉了,打窩也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的,只有先打好窩魚兒才能游過來,而且後續還要注意養窩續窩來留魚,我們一定要重視這一個方面。

1

喂窩不可隨意

喂窩的目的,是誘魚聚集,以便釣之。然而,要是不分時間,不看水情,不論魚種的有啥喂啥,效果就不會很好。要想把魚聚得來、留得住,應做到以下三點:

>>>>

按季節確定餌類

冬春兩季,尤其是隆冬初春時節,因魚兒處於少吃,少動的冬眠、半冬眠狀態,其誘料應選擇色鮮、耐泡、濃香的顆粒類,來增強它的顏色和香味。從而,發揮出誘餌的「強引力」,才相對容易誘魚進窩。

夏秋兩季,魚類特別活躍。四處游弋覓食。正是因為它們遊動性很大,即便誘餌並不鮮艷,其味也不怎麼濃香,但由於游竄中魚與餌擦邊,使它們顯而易見和聞之則停。

此外,在小白條特別多,又十分猖獗的盛夏初秋,不能用霧化性底窩商品餌或麵食性自製粉狀傳統餌撒窩。因為,撒窩時它們不等餌料沉底就上來搶食一空,然後仍會在窩邊半水逗留不散,等你再喂,它就再搶,對水面窩底都會造成干擾。反之,要是用商品顆粒餌且喂量稍大一些,不僅能相對避免和減小雜魚鬧窩,還能保障一定時間內窩裡有魚。

>>>>

根據水情確定餌量

在水色比較渾濁且兩岸水草相對茂密的小溪河或農村一些不是很大的養殖塘垂釣。這些地方的藻類浮游植物及水生昆蟲等天然食料比較豐富,平時魚兒不飢餓不饞食,所以其撒窩喂量並不在多,而在於「精」,才能聚魚、留魚。

要是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庫垂釣,這些地方水面大、水色清,一般都少有水草、藻類,自然食料缺乏。要想誘它們聚集,其喂料的投放量,就應多出「肥水」水域的兩倍,才能發揮誘聚作用。

此外,若在靜水水域用鬆散型的商品餌垂釣,因掛鉤的釣餌有隨釣隨散性,邊散邊喂,越釣越「發」(窩)的作用,可在下竿前一次性少喂或不喂窩料。

>>>>

根據魚種確定餌型

野釣時大家一般都是主釣鯽魚,而誘鯽魚的窩料,最適宜用傳統的「藥酒米」或針對鯽魚的商品餌,能起到誘聚作用。

但如果想專釣草、鯉魚,不僅要以小麥粒、玉米粒、黃谷、大米、紅薯以及玉米面和麥麩皮合蒸的麵糰做「綜合型」誘餌,而且喂量應是鯽魚的5~10倍,才更能起到誘聚作用和長效保窩留魚。

要是想釣鰱鱅、黑魚、鯰魚這類喜歡餿酸腥膻味的魚種,其誘料則應用酸臭味較濃餌料。這種特殊原料製成的誘餌,對它們才更有事半功倍的誘聚效果。

2

投窩遠或近、落水輕要准

「投窩」,即拋竿。拋竿,不僅要輕鬆利索,更在於不管遠近,都要求落水要「輕」,落點要「准」,才能保障進了窩的魚兒不受到驚嚇和避免釣非所喂。要做到這一點,就手竿而言,除了墜子本身不能重於浮漂的「浮力」而上得太大外,在拋線出手的操竿要領上,還應採用竿梢提線,手腕壓竿的「抬式慢落法」,才能減輕鉤、墜、餌入水的振蕩聲。

至於落點要以窩心為準的問題,是按散窩時,窩面以對岸某地、某物作為記號來判定「合一」的。尤其使用鬆散型麵食性素餌,要求竿竿投入窩心的圓周範圍不得超出30~60厘米,否則就發揮不好面餌釣「快魚」的效果。

3

換窩論時段、確定守或遷

手竿野釣,很多人都習慣打3~5個窩點以便選擇,這很正常,也值得推廣。不過,試釣換窩,應根據季節從撒喂投料到能夠誘魚進窩的時間長短來掌握確定。

冬季,由於魚兒冬眠期少吃、少動,撒窩後,至少要兩個小時,甚至更久,才能引誘它們進窩。這期間,釣者若撒喂三四十分鐘不見有魚咬鉤,就習慣性地頻繁換窩,有些操之過急。結果,往往是「不『動』就換,越換越煩,越煩越急,越急越換,人走魚來,人來魚散。」

但到了夏秋季節,因魚類特別活躍,四處游弋覓食,喂窩後一般二三十分鐘就會有魚訊反應。即使釣位不是很理想,最遲1小時左右也該有魚進窩。下竿後,在魚與餌「對路」的情況下,若還是不見浮漂點動,則為無魚「死窩」。對此,釣者若是堅持「守株待兔」,那就是一種固執性失誤了。

面對上述兩種情況,正確換窩的大致時差和方式可分別為:

冬季,當甲窩從撒喂到試釣兩小時後,若下竿20~30分鐘不見有魚咬鉤,則可考慮換窩;要是乙窩也仍無反應,再換到丙窩,如此往下,挨個試釣。當試出某個窩子有魚,即使隔三差五的才釣上一條,最好也莫再「移情別戀」。畢竟是冬天,能夠有所釣獲就已知足,再換也不過如此,甚至不及。

春夏秋季,也是這樣。按撒喂的窩子輪流試釣,將從撒喂到試釣的時間差縮短到30~40分鐘,則可判定窩裡是否有魚,減少「沒魚空守」或「有魚沒釣」的失誤。

4

挪窩忌頻繁、以防利成弊

有人總結過:「挪挪窩,釣得多」的經驗。所以,很多釣友都習慣用這種方式來逗引魚兒咬鉤。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轉來轉去也不肯輕易張嘴的窩中之魚,能起到一定的引誘作用。因為魚兒突然發現有忽起忽落的飄餌,習慣去追逐銜咬。但我們又不能因魚兒的這種攝食習性而頻繁挪窩,那會適得其反。

5

補窩講時量、勤多都不當

補窩的目的,除了為起到邊釣邊誘的作用外,更主要是為留魚在窩,有聚不散。要做到這點,必須把握好補窩的時間和補喂量。

正起魚時不宜補窩。恰恰有的釣友正起魚,又擔心窩裡魚快被釣光了,稍長一點時間不見有魚咬鉤就又馬上喂窩。其實這個時候,不宜立即補窩。至於確實需要補窩的喂量,只宜少,不能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樂發燒友 的精彩文章:

TAG:漁樂發燒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