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缺少了京韻的京腔兒也不好聽

缺少了京韻的京腔兒也不好聽

京外的人士喜歡聽北京人說話,連台灣人都如此。三十多年前紅遍華語世界的台灣組合「小虎隊」,就公開表達過「北京人說話很好聽……」今天大陸的「TFBoys」,總讓似我這樣人到中年的人想起小虎隊。看著兒女們迷戀「王俊凱」、「王源」……這些男人,我輩父老鄉親只有搖頭嘆氣的份兒。

現在在大陸工作的台灣青年很多,奇怪的是他們中很多人早已擺脫了「台灣腔」,聽起來最多像是南方省市的同胞說普通話,一點兒都不「發嗲」。因為是學語言出身,我對別人的口音比較敏感。

前些日子因為工作,與石景山區的一個「創業空間」經營商接洽。接待我的是一個小夥子,中等身材,體格健壯卻溫文爾雅。從招呼寒暄開始,我就有些疑惑,總覺小夥子的口音有點兒怪。

「正事兒」談完,總要聊幾句閑話,其實就是彼此了解更多信息、以增加判斷是否可以合作的參考項。大約是我的疑惑一直寫在臉上,小夥子第一句題外話就是「我是台灣人」。多少有些吃驚之餘,忙解釋說,我以為您是廣東或者福建過來的人,而且一定在北京待了好長時間了。因為您的普通話,總覺有口音、又想不起來是哪裡的口音……

想起二十年前,美國著名的IT廠商「惠普」公司駐中國大陸總負責人,就是一位台灣人,程天縱先生。那時候的美國IT企業都有這個習慣:因為之前在我國台灣省有分支機構,進駐大陸時中國方面就用台灣同胞。

程天縱先生是現代職業經理人的楷模,為了工作方便,把家小也帶到北京,孩子就在北京的學校里上學。程先生還是孝子,為侍奉年邁的老母親返台。離開北京市,上完高中的女兒一口純正的北京話,那不是訓練就能成就的,那是只有「北京人」才能自然流露出的。

女兒地道的北京話為程天縱先生在大陸IT界更加贏得了分數,當時他的離去成為IT媒體的大新聞。想到這件事,我忽然對眼前這位台灣小伙兒增添了幾分敬意。

「外省人」有不少詬病北京話的,說聽不懂。廣為流傳的段子就是初到北京後公共汽車上售票員的報站。感覺是在拿鼻子哼哼,舌頭在嘴巴裡頭做著最經濟的動作,不但節省了發音、想來更加節省能量——畢竟要不斷地說上六個小時,還在各色人員混雜、夏燥冬寒的「公交」上。

其實,外省人士詬病的不是北京話,是說北京話的人的態度。這正如大傢伙兒能聽清楚、聽明白電台播音員的播報,卻絲毫不領情;相反,那些「拿鼻子哼哼」的北京土語,卻感覺悅耳動聽。

原因很簡單,北京話是在說人話,用當下的流行語,叫做「接地氣」。北京話沾了「普通話」的,更為重要的是,是從人嘴裡說出來的,這會一下子拉近說者與聽者的距離,而不是像電台播音那樣生硬。

北京當地的電台有一位主持人「立新叔叔(讀作「shǔ shú」)」,創辦了個節目叫「話里話外」,用地道的北京話讀報。說「地道」的北京話,不是發音,而是大量的北京方言詞兒、套話、獨特的用語。「立新叔叔」的節目贏得廣泛的聽眾,多數還是京漂、北漂——聽的就是那一口親切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有個講故事的小夥子叫段純,是「京漂」的後裔,地道北京人。用北京、北城、的北京話通過電波向全世界發送故事。聽者的地域分布很奇怪,廣東省排第一!廣東省內的幾個城市,聽眾數量排序依次深圳、廣州、東莞、中山……人員流動性大,外省人多,偏愛的竟是北京話。

這讓「國家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看到了好處,也上了地道北京話主持的節目——不然收聽率上不去呀。

到北京工作的第三年,單位里分來了幾個高學歷的同事。中午一起去食堂打飯,其中一個問起各人的老家。問到單位的領導,老闆用滿不在乎的語調說「我?北京人呀」;我笑著接話道:「沒聽人京腔京韻的嗎……」老闆嘿嘿一笑,誇張地自謙道「京腔京韻……其實不好聽……」我毫不客氣,直接插話「誰說的?!我們這些人想學都學不來,您就甭跟這兒玩兒深沉了……」那最先詢問的來自重慶萬縣的新同事,也跟著大笑起來。

本文圖片,完全取自網路。其中一幅使用了版權作品「視覺中國」中的一幅。鑒於讀者的不確定性,如有異見,請有關方面與本文作者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漂二十年 的精彩文章:

小衚衕,大飯館

TAG:京漂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