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祭祖篇——祭如在 記如在

祭祖篇——祭如在 記如在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記得父母在世時,每到年三十,母親都會在廚房忙碌一天,做很多豐盛的菜肴擺上桌,恭恭敬敬擺好酒杯碗筷,然後父親帶著我們,一邊燒紙磕頭,一邊逐一念著逝去的祖先、親人名字,請他們都來受供。供飯完畢,一家人才開始歡歡喜喜吃年夜飯。大年初一,父母會帶著我們去墳上祭拜,到正月十五,還要再去墳上供燭(也叫「送燈」)。 這是家鄉小鎮的過年習俗,家家如此,年年如是。

過去,我對這些代代相承的祭祀習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甚至認為人死如燈滅,啥都沒有,過節祭祀只是寄託一下對親人的哀思而已。隨著年紀增長,父母也相繼離世,自己開始接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才逐漸體會到,事實上這些祭祀習俗有著非常深厚的涵義。

我們兄妹五人,各居一方,各有各的小家。父母去世後,相聚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少了。但是逢年過節,一定同去父母墳上祭拜。父母生前,沒給我們留什麼遺言,只是母親臨終前日,病卧在床已經說不出話,她費力舉起左手作五指合攏狀,我們明白這是母親的遺願——希望五個兒女要團結。

每次去祭拜,腦海中便會浮現母親臨終這一幕,這時愈發深刻體會到為人子女若不互敬互讓、友愛和諧,九泉之下的父母、祖先也不能放心安眠。也只有此時,才能體會到古人所言的「祭如在」,其實父母、祖先未曾遠離我們,他們只不過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存在,當我們時刻記起他們的懿行和言訓,他們的德風便得以傳遞。

這時,一種承上啟下的家族責任感就會油然生起——我們既是過去父母、祖先的子孫,也是未來子孫的父母、祖先,我們是同一體,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前人的德行庇蔭我們,我們又該如何德蔭後人?父母、祖先的德風不能在我們這裡停止,需要代代相傳相承,需要我們作好榜樣給子孫看,繼往開來,生生不息。

前些日子一部名叫《尋夢環遊記》的外國卡通片深受中國觀眾歡迎,片中小主人公的祖先歷盡千辛萬難,只為讓子孫在家中供桌上放一張他的照片,以喚醒家人對他的記憶,這樣他就能永遠活在家人心中,他就能跨過冥界「海關」,常回家看看。雖是戲說,卻富哲理。片尾,當家人終於找到祖先照片放上供桌,當家人終於恢復對祖先美德的記憶,並唱起祖先譜寫的歌曲《請記住我》時,真情與愛心在這一刻突破時空,讓陰陽兩界合二為一,不再隔離。

祭如在,記如在。祭祀,才能民德歸厚;記住,才能慎終追遠。

日月如梭,轉眼又是一年。記得父母在世時,每到年三十,母親都會在廚房忙碌一天,做很多豐盛的菜肴擺上桌,恭恭敬敬擺好酒杯碗筷,然後父親帶著我們,一邊燒紙磕頭,一邊逐一念著逝去的祖先、親人名字,請他們都來受供。供飯完畢,一家人才開始歡歡喜喜吃年夜飯。大年初一,父母會帶著我們去墳上祭拜,到正月十五,還要再去墳上供燭(也叫「送燈」)。 這是家鄉小鎮的過年習俗,家家如此,年年如是。

過去,我對這些代代相承的祭祀習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甚至認為人死如燈滅,啥都沒有,過節祭祀只是寄託一下對親人的哀思而已。隨著年紀增長,父母也相繼離世,自己開始接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才逐漸體會到,事實上這些祭祀習俗有著非常深厚的涵義。

我們兄妹五人,各居一方,各有各的小家。父母去世後,相聚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少了。但是逢年過節,一定同去父母墳上祭拜。父母生前,沒給我們留什麼遺言,只是母親臨終前日,病臥在床已經說不出話,她費力舉起左手作五指合攏狀,我們明白這是母親的遺願——希望五個兒女要團結。

每次去祭拜,腦海中便會浮現母親臨終這一幕,這時愈發深刻體會到為人子女若不互敬互讓、友愛和諧,九泉之下的父母、祖先也不能放心安眠。也只有此時,才能體會到古人所言的「祭如在",其實父母、祖先未曾遠離我們,他們只不過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存在,當我們時刻記起他們的懿行和言訓,他們的德風便得以傳遞。

這時,一種承上啟下的家族責任感就會油然生起——我們既是過去父母、祖先的子孫,也是未來子孫的父母、祖先,我們是同一體,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前人的德行庇蔭我們,我們又該如何德蔭後人?父母、祖先的德風不能在我們這裡停止,需要代代相傳相承,需要我們作好榜樣給子孫看,繼往開來,生生不息。

前些日子一部名叫《尋夢環遊記》的外國卡通片深受中國觀眾歡迎,片中小主人公的祖先歷盡千辛萬難,只為讓子孫在家中供桌上放一張他的照片,以喚醒家人對他的記憶,這樣他就能永遠活在家人心中,他就能跨過冥界"海關",常回家看看。雖是戲說,卻富哲理。片尾,當家人終於找到祖先照片放上供桌,當家人終於恢復對祖先美德的記憶,並唱起祖先譜寫的歌曲《請記住我》時,真情與愛心在這一刻突破時空,讓陰陽兩界合二為一,不再隔離。

祭如在,記如在。祭祀,才能民德歸厚;記住,才能慎終追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現在說法 的精彩文章:

做人先想別人 後想自己

TAG:今現在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