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慧物流機器人正大量「上崗」 大潮興起

智慧物流機器人正大量「上崗」 大潮興起

近年來,無論是電商平台還是物流公司,都在加大智能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的投入。特別是在春節人手短缺的特殊時期,不少「機器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保障了物流的正常運轉。詳情一起來了解。

智慧物流機器人正大量「上崗」

近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流機器人」系統形成了系列產品,不僅可適應多種作業場景,還能像物流工人一樣完成從路徑規划到揀貨、搬運等工作。

這些安裝有激光雷達感測裝置的機器人,一改只能按照鋪設在倉庫內的磁條或二維碼按部就班前進的模式,其利用激光雷達構建室內地圖,實現了精準建模和2D、3D地圖定位,並可自主選擇最優路徑「單刀直入」。

就連以往只能人工駕駛的「大塊頭」叉車安裝上了感測器後,通過軟體演算法改造,也可以自動行走、避障、叉貨。

而快遞分揀機器人——能一口氣干8個小時而不用休息。從外形上看,快遞分揀機器人像一位萌萌的「小灰人」。接到系統分派的工作後,便會動用「智能大腦」,選擇最便捷路徑找到自己的位置,快速高效運送貨物。此外,它們還會緊急「剎車」,避免發生碰撞。

在靈巧躲避障礙物的同時,小「快遞員」還會將一個個包裹精準、快速地送達指定地點。

二維碼倉儲物流機器人會自動前往貨架執行任務。別看它佔地面積不大,可力量不小,「馱著」500公斤的貨物還能「旋轉跳躍閉著眼」。它身上的二維碼是一種導航系統,可以在行進的途中不斷通過二維碼掃描來糾正路徑,以達到路徑最優、效率最高。

智慧物流大潮興起前景可觀

作為全球「物流大國」,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252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全年物流業總收入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作為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標,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15年的16%,已下降到2017年的14.6%,效率逐年提升。

目前,物流行業內各方企業正爭相斥巨資布局智慧物流,從不同角度切入市場以搶佔發展先機。這其中,既有以阿里、京東、蘇寧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也有以UPS、DHL、順豐等為代表的快遞物流企業,還有以馬士基在線訂艙平台、搜航網等為代表的國際航運物流智慧平台型企業等。

據了解,至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4億美元。然而,只有條碼技術在我國物流企業中較為普及,其餘技術的普及率均未達到50%。由此可見,我國智慧倉儲和物流仍存在龐大的升級改造和市場發展空間。

特別說明:此文章素材來源於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經編者收集整理後,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如果您認為某些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編者聯繫!我們核實後將立即修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伺服與運動控制 的精彩文章:

2018怎麼干?運控大佬聚頭開啟高端對話!
風雲動 大潮起 台達15MC開啟重磅升級!

TAG:伺服與運動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