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侍》暴力病態美學塑造的反英雄

《死侍》暴力病態美學塑造的反英雄

與當代社會主流電影風格不同的《死侍》另闢蹊徑,並沒有選擇背景宏大的場地,也沒有加入引人注目的超級影星加盟助陣,而是選擇了獨具一格的另類幽默來詮釋漫威的同樣獨具風格的超級英雄死侍。

這部電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就受全世界各大漫威粉絲的期待。前不久的日子便是女生周三周四見宋仲基,男生日思夜想等死侍。或許是受蜘蛛俠鋼鐵俠等漫威風格的英雄主義色彩的渲染,多數影迷一定會認為這是一部極具正能量的傳記式電影。

那麼我只能說,只能是沾了點兒邊。正當我們在這邊興高采烈的期待英雄死侍到來時,遠在大洋彼岸的那個《死侍》卻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正式定級為R級。「WTF!」在天朝的我們望洋興嘆,不是想辦法證明自己大過17歲,而是先考慮期待的刺激鏡頭要被局總電廣和諧了。(並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感慨資本主義大法好。)孤獨而又勇敢的死侍大哥來到天朝卻刪減成為了五好青年。(「上帝為我們關上一扇窗的同時,還會加上一把鎖。」《死侍》在大陸直接禁播,專程去港澳瞻仰超級英雄成為了新的風向標。)

電影中的死侍當然比我要嘮叨,接下來的文字排列可能會引起不適,高能預警。專程去看豆瓣最熱的幾段評論。先將劇情拋開不說,他那不停的嘴炮才是貫穿電影的最大殺招。 生活就像死侍的嘴,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句能叨叨出來個啥。「You look like an avocado had sex with an older more disgusting avocado.」( 你看起來就像牛油果跟另一個更老更噁心的牛油果在做愛)」類似這樣的話(比這重口的數不勝數)你將在接近兩個小時的電影里被耳朵強行收聽。

我想這部電影給那些情緒壓抑的人看,一定會爽到尖叫,直呼痛快。由此而來滿嘴跑火車進行人身攻擊的死侍成為了反英雄主義的典型人物。身殘嘴賤卻又為愛而戰,美式幽默甚多讓人難以捉摸,正是如此才讓人被賤賤死侍吸引。這口才在美國能去脫口秀,在中國能去說相聲。去報仇還要打車,打車還不給錢。我敢說這肯定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超級英雄,而是最接地氣的屌絲糙漢。

至於暴力美學這個辭彙放在死侍這部電影中我想也不為過。暴力美學最早便是起源於美國,而被人熟知確是在香港。片中開場的時間定格就將死侍中的重點串聯起來。血腥暴力的槍戰被賦予表演化,令人體驗到酣暢淋漓的感官刺激,更加深刻的體現了死侍的魅力。仔細咂摸死侍這個人物的形象,也並非簡單。扮豬吃老虎用在他身上恰到好處。

Deadpool有著他自己的處世哲學:處亂不驚 ,調侃人生;有悲有喜,好漢性情。「I may be super .But I』m no hero.」死侍是唯一一個活在自己世界中的英雄。從劇情的設定來看,在所有的漫威超級英雄中,他是知道自己是活在漫畫中的主角。帶著這個充滿自我般的情節設定,我第一個聯想到了蝙蝠俠中出現的小丑,與哥譚騎士生死相依的小丑(是生死相依),為此我又去知乎翻閱了大神的雞湯暖文。

「希特勒因瘋狂而覆滅,尼采因瘋狂而永恆。瘋狂是一種結果,還是一種本能?」儘管這種人生境界我們常人難以企及。但是與小丑的處世哲學相似,不與膚淺的社會作揖。漫威的死侍與DC的小丑出現了共同點,他們並不是絕對的反派或是絕對的正派君子,不會虛與委蛇。任何情況下,極致的瘋狂下面隱藏的往往都是極致的寂寞。

電影中美學的魅力總是在你腦海中似是而非的存在,一個個鮮明人物形象的刻畫是由你自己選擇,而不是直截了當的告訴你。觀眾不知不覺的融入在這個生動的人物身上經歷著故事。在導演插敘的整個故事中,每一次的打鬥戲份都通過暴力美學的手法展現出來。靜態的畫面穿插了死侍搞怪的無厘頭言行。如同死侍自導自演的一幕舞台劇。詼諧的藝術修飾配合如同蠢蛋一樣的對手設定,加上浮誇的語言和行為藝術糅合的死侍出現無疑是一匹黑馬。造就了這部電影的時代特點。

和香港的吳宇森式的暴力美學不完全相同,或許是文化差異的影響。死侍並沒有強調運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沒有著重刻畫個人英雄主義的存在,沒有東方傳統俠義的情感表達。客觀來說,兩類電影之間的暴力美學共同點較多。

1.主角並非正派人物,但是卻不做有違道德的事。2.通過視覺語言向觀眾展現唯美的武打格鬥藝術。例如慢鏡頭和定格表達形式美感,強調的並不是暴力本身,而是肉眼所能看到的形體美感及畫面色彩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的快感。4.槍戰戲的忽快忽慢的蒙太奇手法,鏡頭的快速轉接,體現驚心動魄的劇情節奏。5.共同點都是為了刻畫出英雄或反英雄的人物形象,為了襯托出主角的能力及思想高度。總之,暴力美學在這部電影中還是著重強調了死侍這個人物的情感宣洩和行為美感,給言語粗鄙的死侍增添了不少藝術氣息。

有人說過:審美分為四個逐漸向上的層次:艷俗,含蓄,矯情,病態。病態美學的定義在目前為止是不存在的。但是病態審美是眾所周知的。例如我國的裹足。病態美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在常態美學的發展下產生了質變,也就是過於極端的病態審美,便稱之為病態美。這也就解釋了一些不符合普遍審美的作品會被認為是藝術珍品。病態美是小眾的,為少數追求極端美的人所熱捧。而在《死侍》中,粗鄙而又惡俗的語言,鮮血肉沫四濺的場景所受到的感官刺激恰恰是病態的。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絲反英雄主義的存在,都存在善惡兩性。有人熱衷主旋律正能量,便有人熱衷黑暗系和負能量。《死侍》這部電影面向的是大眾,亦正亦邪的人物特性使得暴力病態的美學展現的恰到好處。宣揚的是自由不受任何約束追求真愛的熱血精神,體現的是壯士斷腕(顯而易見的梗)的男人氣概。

在這方面來說病態審美作品最多最廣泛的當屬日本藝術作品,不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創作,甚至是日本動漫都或多或少的涉及了病態的美。例如日本的佐伯俊男,號稱為「情色藝術巨匠」「現代浮世繪」等等。在他的畫作中就常常出現扭曲、變態、野獸、鬼怪的混合創作,展現人性中的重口味淫慾。他將自己的創作看做藝術娛樂,而不是創作淫穢有些人對此趨之若鶩。人類的審美潮流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雅俗共賞的藝術才是令大眾所為接受的。在藝術思想較為開放的國家電影都採取了分級制度,鼓勵了大量的思想開放的人的藝術創作。當然在我泱泱天朝將這類藝術歸為到和諧的範疇中甚至拒之門外。死侍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影片中採取了非線性敘事,幾乎沒有幾個唯美意境的渲染,而是用病態藝術手法展現出大量的色情語言和少兒不宜的裸露鏡頭,也包括如上提及的暴力之美。有一絲後現代主義風格。平心而論,粗鄙之語配合獨特審丑觀念,儘管死侍並不是第一個這樣另闢蹊徑的作品,但是相對來說是極為成功的作品。當然這並不一個偶然事件。

這部標新立異充滿美國自由主義味道的反英雄電影在全球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票房。這一點也不得不著重提及。這也直接反映了當前該類限制級電影的走向。甚至可以側面看出暴力美學題材的受眾方向。拍攝成本較低的《死侍》獲得了7.45億美金的票房。當仁不讓的獲得了史上最高票房的R級影片。與前一段時間國內熱映的《美人魚》難分伯仲。

客觀的總結一下死侍這個人物。他稱不上一個超級英雄,但是他經歷了非人的生死折磨,逼到絕境的死亡抉擇,遭受肉體心靈的雙重打擊,他能堅持他自己的獨特性格,保持自己有一個「頑童」一樣的心態。他是叛逆的,調侃經典,也是打破傳統的。英雄救美的情節,令他至少也對得起「好漢」二字。「無厘頭」的機關槍一樣的嘴,多動癌的晚期患者這樣的辭彙形容他一點也不誇張。兩個小時的人物塑造展現給大家一個超級「奇葩」。但其實他也是一個平凡的人,無欲無求,世界和平與他有何關聯,他只是堅持了自娛自樂的自我態度。

最後引用一句預告里的話:能力越大,越不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跨文化雜談 的精彩文章:

《芳華》:一個被捲入時代漩渦的悲劇
《西遊降魔篇》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TAG:跨文化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