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微醫CEO廖傑遠:整合四大業務平台,未來將加碼布局智能醫療

微醫CEO廖傑遠:整合四大業務平台,未來將加碼布局智能醫療

「中國每年會產生大量的醫療數據,但是這些數據並沒有真正地實現共享、開放應用。這個時候發布的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平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微醫創始人廖傑遠如此評價道。

在此前舉辦的首屆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大會上,發布該平台的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主任也表示,健康醫療大數據基礎在連接,核心在於應用。在此背景下,微醫推出了基於共享平台的處方共享平台和AI共享平台,同時整合以大數據為驅動的「微醫雲、微醫療、微醫藥、微醫險」四大業務體系。

從2010年起,整個醫療市場上誕生了一大批以互聯網醫療為創業方向的公司,微醫也是其中一員。作為「大浪淘沙」後的堅守者,微醫此番動作背後基於怎樣的邏輯和思考?

微醫CEO廖傑遠:整合四大業務平台,未來將加碼布局智能醫療

微醫董事長兼CEO廖傑遠

七年之癢

微醫的前身是2010年成立的「挂號網」,如果把微醫的創業經歷比喻成一段婚姻的話,微醫也算是熬過了「七年之癢」,慢慢過渡到一個平穩的發展期。從風起雲湧的互聯網醫療時代沉澱下來,微醫都走了哪幾步?

移動醫療時代,微醫以醫院為切入口打開局面,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微醫主要扮演的是「IT服務平台」的角色,將醫院窗口外移,實現就醫流程的優化。通過免費挂號的方式與專家建立信任,隨後通過為醫院建立雲平台,讓醫院的操作流程及醫生協同在雲上進行。

如今的微醫以醫療場景為中心不斷向外延伸。第一,基礎業務:挂號,微醫APP可以提供在線挂號、智能導診等院內全流程服務。第二,線上輔助醫療服務,包括在線問診、遠程會診、診後隨訪、電子處方等。第三,從「診斷」到「治療」形成完整的流程閉環。

微醫CEO廖傑遠:整合四大業務平台,未來將加碼布局智能醫療

(實時更新的微醫雲大數據)

發展到第二個階段,微醫更多地是在發揮著「醫療服務平台」的作用,同時把品牌升級為「微醫」,並且獲得國開金融、騰訊、復星醫藥等共同投資的3.94億美元的C輪融資。

2017年,在人工智慧的風口下,微醫也強化了自己「智能醫療平台」的屬性,由醫療服務的外延向醫學場景切入。3月,微醫首家全科中心開業,打通醫療服務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最後一公里。11月,微醫雲發布,正式對外披露基於微醫雲的AI診療成果。

兩個應用平台要解決什麼問題?

為什麼會發布這兩個應用平台?廖傑遠在接受雷鋒網採訪中表示,缺少家庭醫生、醫藥流通環節費用高、醫保使用效率低是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急待解決的三個難題,而「鏈接+AI」將會給醫生、醫藥和醫保帶來變革。

因此,微醫率先發布的處方共享平台、AI共享平台分別對應了「看病貴」和「看病難」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處方共享平台。據廖傑遠介紹,該平台以微醫作為技術支撐和服務支撐,他稱之為「倒逼行業進步的一把利器」。「處方共享平台可以真正地縮短供應鏈,通過醫藥分開實現藥品的陽光化。」

將藥廠和醫療場景直接連接在一起,可以大幅壓縮醫藥的流通環節。「中國看病貴,貴在哪裡?貴在藥品、耗材、器械。中國葯企花在新葯研發上的費用只有3.7%。但花在流通上的費用則是50%到70%。微醫要做的就是減少醫藥在流通環節上的耗費。」

解決藥品貴、流通環節多的痼疾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微醫為什麼能夠作為處方共享平台的支撐單位?廖傑遠認為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處方共享平台的建設,前提是要有醫院願意將處方分享出來。微醫已連接全國2400多家重點醫院,在政策的引導下,處方外流的工作可以有序地向前推進。

其次,處方共享平台要和藥店連接,跟藥店的系統連上超過2萬家的,除了微醫,也沒有別家可以勝任。

最後,微醫在處方共享上擁有經驗。前兩年成立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就是一個典型的處方共享醫院。經過兩年的探索,烏鎮互聯網醫院已連接全國2400多家重點醫院、100多家醫聯體、7400組專家團隊,一年有數百萬的處方在一個平台上流轉和共享。

構建這樣一個平台的好處在於發揮微醫的「連接」屬性,以此來撬動醫藥流通中的各個環節——後端的葯企和藥店以及前端的醫院和醫生,灰色利益鏈慢慢地被擠出。

廖傑遠透露,2018年微醫的目標是開拓到8萬家線下藥店,「只有達到這樣的覆蓋面,我們才能夠擔起處方共享平台的支撐作用」。

雷鋒網了解到,就在大會召開的當天,微醫與馮氏集團控股的利和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在吉隆坡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在中國成立智慧醫療供應鏈及採購合資公司,連接醫院、護理機構、醫療器械商和服務供貨商,實現醫療器械、耗材和服務的集中採購,打通健康醫療服務產業鏈,壓縮流程環節和成本,提升醫療機構整體運營效率。

處方共享平台解決的是「看病貴」的問題,那麼AI共享平台解決的就是「看病難」的問題。據了解,該平台是由浙大睿醫作為技術支撐。廖傑遠認為,「看病難」的原因在於基層醫療力量薄弱,一年79億人次的門診量,單靠1308家三甲醫院來消化並不現實,只有把基層醫療的能力調動起來,看病難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AI共享平台解決的正是「看病難」的問題。

現在,哈佛大學、浙江大學和微醫正在共同開發「21世紀的赤腳醫生」,將把38種常見病的診斷放置到機器里,讓基層的醫生在機器的幫助之下,成為一個專業的全科醫生。「醫學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在於放大和複製專家能力,人工智慧可以成為醫生的助手,讓基層醫生擁有『院士級』的診療能力。」

微醫的「四駕馬車」

在兩大平台之外,微醫還整合了旗下的「微醫雲、微醫療、微醫藥、微醫險」四大業務平台。「這四大業務是微醫戰略和業務的全面升級,也是對國家大力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共享與應用的積極響應。」

微醫雲

發佈於2017年11月的「微醫雲」可以說是其一切業務的基礎。在雲化的基礎上,微醫與浙江大學等機構合作,推出兩大醫學人工智慧產品——睿醫智能醫生和華佗智能醫生。在微醫的體系中,微醫雲也是最底層的技術平台,微醫療、微醫藥、微醫險都依託微醫雲支撐。過去7年間,微醫通過連接全國2400多家醫院,實現了全國最大規模的「醫院窗口雲化」;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和全國100多家醫聯體,實現了全國26萬醫生的「診室雲化」;以電子病歷、家庭醫生簽約為抓手,微醫幫助黑龍江省、溫州市、常州市、平頂山市等省市實現了區域人口健康信息的深度連接。

微醫療

以微醫云為技術驅動,微醫打造了面向億萬家庭和千萬機構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微醫療」。該體系由「基地、網點、終端」三層服務體系組成,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全科+專科」的醫療服務。截至2017年11月,微醫已與全國30個省市的2400多家重點醫院、26萬名醫生實現連接,建立了包含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在內的100多個區域醫療服務基地,搭建了包含微醫全科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葯診店在內的2萬家覆蓋全國的醫療服務網點。

隨著「基地、網點、終端」的規模化落地,全新的「家庭醫療」服務模式逐漸成型。由微醫通、微醫APP組成的軟硬體終端已幫助1.5億多個人用戶和100萬家庭便捷地獲得醫療健康服務。截至2018年1月,微醫通累計簽約訂單已超過120萬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廖傑遠表示,未來50%的醫療健康服務有可能在家解決,35%的疾病可到附近的網點就醫,大約15%的疑難病症轉診到服務基地。通過智能健康終端,用戶一鍵即可呼叫家庭醫生,並獲得在線問診、在線購葯、在線醫保等全方位同步服務,幫助老百姓實現從「被動醫療」到「主動健康」。

微醫藥

純線上的醫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流量,但很難實現規模化營收。微醫藥板塊以處方共享平台為依託,規模化連接醫院信息系統、零售藥店藥品流通配送系統和醫保結算系統,實現醫療、醫保、醫藥多方的醫療信息共享應用。該平台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幫助全國近2萬家藥店實現在線處方和處方審核,規範了處方葯的流通和使用。

微醫險

微醫險是微醫推進開放式互聯網健康險平台的主載體,通過大數據推進商業健康險的「開源」和社會保險的「節流」,目前已與人保健康、眾安保險、泰康人壽等30多家機構開展了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保險電商等業務合作。

通過更加科學的預測,「鏈接+AI」能提高健康險公司服務能力,提高整個就醫過程中醫保的使用效率。微醫還率先在四川實現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保在線支付,居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在線問診、在線處方、藥品配送和在線支付服務,醫療服務和醫保使用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未來要做好三件事

馬雲曾經說過,下一個能超越他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作為最富有想像空間的醫療行業,互聯網醫療的熱潮已經慢慢平靜下來。經過市場、資本的洗牌之後,目前,互聯網醫療的產業資源已經向頭部平台聚攏,作為頭部企業之一,微醫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會更多。

對於未來的期待,廖傑遠向雷鋒網表示,微醫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公共服務平台。在整合了四大業務體系之後,微醫要做三件事:

第一、堅持微醫的「連接」屬性,連醫院、連藥店、連葯企。

第二、處方審核,目前微醫正在花大力氣開發處方審核系統。

第三、在連接、審核工作做好之後,平台的公平性和開放性也要同步跟進。

「對於未來微醫在整個產業當中的定位,我期待微醫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台,能夠以大數據的應用作為根本的路徑,然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推動醫療效率的提升、醫藥效率的提升和醫保效率的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重型獵鷹」首飛大成功,SpaceX再創里程碑
中國 AI 初創企業融資額全球第一,比爾蓋茨:中國 AI 硬實力暫居第二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