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缺乏修行,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缺乏修行,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摘錄自《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若認定戒律只是種傳統,那麼,即使老師告訴我們實相,我們的修行還是會有缺陷。我們可能研究教法並能背誦,但若真的想了解它們,就一定得修行。缺乏修行,會成為一種障礙,使我們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因此,修行就如大皮箱的鑰匙,若手上有正確的鑰匙——禪修之匙,則無論鎖有多緊,當拿起鑰匙打開它時,鎖就會應聲而開。若我們沒有鑰匙,就無法開鎖,將永遠不知道箱子里有什麼。

事實上,有兩種知識。覺知「法」的人,不會只憑記憶說話,他或她說的是實相。世間人通常只憑記憶說話,更糟的是通常是誇張地說話。例如有兩個人久未謀面,有天他們在火車上不期而遇。「哦,真巧」,其中一個人說:「我正想找你!」

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彼此完全沒有想到對方,只是一時興奮才如此說。因此,那變成謊言,是的,那是無心之過。這是不知不覺的謊言,是種微細的煩惱,它經常會發生。

因此關於心,空經法師遵從沙彌的指示:吐氣、吸氣,清楚覺知每個呼吸,直到他看見內在的騙子——自己心中的謊言為止。他看見煩惱浮現,就如從蟻丘出來的蜥蜴,他看見它們,並在它們出現時,認出他們的真實本質。他注意到心如何在前一刻構設一件事,然後到了下一刻又變成另外一件。

思想是「有為法」,是必須依賴因緣而生的法,而非「無為法」。調伏的心、完全清醒的心,不會再構設心境。這樣的心洞見聖諦,無須再攀附外緣,覺知聖諦就是覺知實相。攀緣的心試著迴避這實相,說「那很好」或「這很漂亮」,若心中有「佛」,就不再受騙,因為我們知道心的實相。心無法再創造染污的心境,因它清楚覺知一切心境都是無常、苦與無我的,若執著它們就會衍生痛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佛陀說教四聖諦:苦、集、滅、道
即使讀完大藏經,若不修行也不可能了解佛教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