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科學家初步探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來源

中國科學家初步探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來源

資料圖:北京市民在霧霾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賀克斌27日在北京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初步探明秋冬季大氣重污染的來源,燃煤、工業生產、機動車等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重污染的主要來源。

2017年9月14日,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啟動。按照「1+X」模式,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為主要依託單位,成立了近1500名優秀科學家和一線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形成一支行政管理與技術研發深度融合的攻關隊伍,負責攻關項目的組織管理和實施。

賀克斌介紹,截至目前,項目組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獲得了更加精準的污染源排放清單。首先,分析結果表明,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2+26」城市在不到全國3%的國土面積上,排放了全國10%以上的二氧化硫和揮發性有機物、15%以上的氮氧化物和一次顆粒物。其次,初步探明秋冬季大氣重污染的來源。進一步確定燃煤、工業生產、機動車等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重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中,燃煤排放是冬季重污染的主要來源,針對重污染期間燃煤對PM2.5的貢獻,個別城市燃煤對重污染的貢獻率達到50%。

賀克斌說,第三,進一步深化了大氣重污染成因的認識。在污染物排放強度較大的城市,如石家莊、邯鄲、唐山等,一旦出現氣象不利條件,首先會形成本地積累型污染;第二種形式是形成高濃度污染氣團,會沿著下風向輸送,導致下風向城市出現區域傳輸性污染。第三種形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態污染物在一定適宜條件下,會反應生成硫酸鹽、硝酸鹽,伴隨著高濕情況下,會進一步加劇PM2.5污染,形成二次轉化型污染。如北京市冬季重污染天氣往往是三種形式的疊加。

專家表示,在更精準的污染源排放清單的基礎上,攻關項目在宏觀和中觀層面上形成了重污染成因的科學共識,從宏觀層面看,排放強度大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的主因,氣象條件不利是誘因。從中觀層面看,PM2.5爆髮式增長的成因可概括為本地積累、區域傳輸和二次轉化等三種類型。針對「2+26」城市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5倍的現狀,攻關項目提出了精確有效的重點行業治理方案,提出了冶金行業「一市一策」和鋼鐵企業「一廠一策」治理方案。

賀克斌表示,根據下一步工作安排,我們將全面深入實施攻關項目,指導「2+26」城市制定「一市一策」的三年作戰計劃,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朝鮮體育省副相元吉宇今率冬奧體育代表團抵韓
探訪「小平故里」:民眾紀念鄧小平逝世21周年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