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巾城:英格瑪·伯格曼《秋日奏鳴曲》影評

巾城:英格瑪·伯格曼《秋日奏鳴曲》影評

《秋日奏鳴曲》影評

巾城/文

國籍:瑞典

導演:Ingmar Bergman

時間:1978

兩位女演員的表演非常精彩(作為配角的生病的二女兒也很出彩),讓母子間的衝突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個電影主要表現的是兩類不同的人之間的不可溝通性。母女的矛盾(無論是女兒年幼時還是女兒長大時)建立在她們對互相的生活不能了解。但這種不可溝通性建立在母女這種特殊的關係上,又變得尤其複雜。雙方試圖通過一種責任性的愛來接近對方,最終卻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有意思的是,在女兒的控訴和母親的辯護中,出現了某些她們共性的東西:失落感、渴望保護感,與為壓抑真實情感而刻意做出的姿態——無論它是冷漠、親切,或順從。伯格曼在這裡要展現的情景已經不再是這對母女間的問題,而是人和人在溝通中頗為常見的齟齬。這部影片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刻意營造了一個母女間必須交流的環境,再通過她們孜孜不倦的互相碰撞去剖析一種常見的「我和你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的對話,哪怕最終展現的是不可調和的衝突,也要讓這種對話變成可能,使它產生結果。

另外,伯氏的很多電影其實都在探尋一種人被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所刻意壓抑的原始情感。這部片子也從其中一個側面展現了這點。片中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牧師,是個基督徒。她善待自己的有病的妹妹,努力把母親接回家中,她在做的一切都顯示了自己是一個傳統的充滿善意的牧師妻子。然而當她終於開始控訴的時候,說出的話卻也是最激烈的。這些話揭示了她內心被壓抑的某些負面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可能不僅僅是她的母親造成的,她長期出於信仰的責任而行的善也許也助長了這種壓抑。當她必須天天面對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妹妹,出於一種「我須要這麼做」的信念而非真正對母親的愛而邀請母親回家的時候,她也在壓抑和扭曲自己最本真的,也許是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完全相反的情感和慾望,而這種情感和慾望在失控的時候就會爆發。在片中女兒酒後失控,嚇壞了母親,並最終導致了她的離開。清醒後的女兒卻又寄出家信一封請求原諒。到底哪一個她才是真實的?

在伯氏的電影中,從來就沒有至善的人性。也正是如此,他電影里的內在矛盾才顯得尤為深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塵之宴 的精彩文章:

TAG:華塵之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