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玩文化之佛珠手串文化,佛珠的起源和數量講究

文玩文化之佛珠手串文化,佛珠的起源和數量講究

當下人民都喜歡把玩一些手串啊,葫蘆啊還有核桃等文玩,尤其是賭核桃,雖說是玩物喪志吧,但是文玩總歸是引領了時尚,尤其是手串更是意義非凡。

手串最早是僧人手裡拿的佛珠,又叫念珠,最早起源於古印度人纓珞鬘條纏身的風俗,後來一直延續到中國,之後變成了僧人在修行或者念佛時計量用的法器。

從佛明示波流離王開始,佛對他說,要消滅煩惱和業障,需要用繩子穿108顆木槵子,隨身攜帶,無時無刻的去撥佛珠子,數二十萬遍,則身心不亂,數一百萬遍,則消除業障,永不煩惱。之後波流離王讓人們開始加工木槵子,分給了皇親國戚,讓他們時常誦念。

佛珠分為持珠、佩珠和掛珠,僧人一般是脖子上有掛珠,手裡還有持珠,現在我們玩的手串一般是小顆粒的佩珠在手腕上戴著,而手裡拿的大顆粒的一般是十八顆珠,多以名貴的材質組成,現在我們玩的比較好的材質是紫檀木、黃花梨木居多,也有用菩提子、金剛子和桃核製作而成。

18顆手珠和108顆意義相同,表示六根清凈,祛除煩惱,也有做成14顆的,表示觀世音菩薩的十四無畏,還有21顆,27顆等等,有諸多講究,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在印度還有一個手串的分支,叫辟邪手串,是用印度獨有的辟邪木加工而成。相傳當年菩薩修行,當時印度連年征戰,民不聊生,戰亂饑荒外加瘟疫橫行,於是菩薩把甘露灑向林間,被點化過後的草木治好了疾病,於是印度人稱這些樹木為辟邪木,人民把這些木頭加工成手串辟邪消災。

在漫長的發展中,把玩佛珠有著諸多講究,比如碰過葷腥之手不能觸摸佛珠,從事體育活動不能碰佛珠,上廁所都需要摘下佛珠放到上衣口袋裡等等,所以佛珠已經是一種體現一個人自身修養的象徵,尤其是經過主人無數個日夜的把玩,讓佛珠好似經歷了洗禮,佛珠的色澤也會透露出光澤,不僅如此,作為藝術品的佛珠手串還有很高的保值和升值潛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文明號 的精彩文章:

在中國門神文化中,除了秦叔寶和尉遲恭,竟然還有拿女人做門神的
鑒賞柳永與蘇軾不一樣的蝶戀花,「翻階蛺蝶戀花情,經久不衰蝶戀花」

TAG:華夏文明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