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一說,諸葛亮39歲就能當丞相的可能秘訣

說一說,諸葛亮39歲就能當丞相的可能秘訣

諸葛亮三十九歲就當上了蜀漢丞相,參照當時蜀漢的人員編製、部門配備等細節,諸葛亮的這個丞相職務等同於三公中的大司徒(丞相改稱過大司徒),屬於最年輕的最高級幹部之一,同級別的驃騎將軍馬超比他大5歲,車騎將軍張飛應該和劉備差不多,比諸葛亮要大20歲。諸葛亮年紀輕輕就當上丞相,一方面取決於劉備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取決於諸葛亮本身的能力,同時,我認為,諸葛亮的方式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的腦子沒有諸葛亮的好,但學到他的方式方法,也應有所幫助的。

仔細閱讀《三國志》之《諸葛亮傳》,詳細分析統計,發現在劉備生前,諸葛亮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說一說」,在傳記中,截止到劉備去世,一共約2150字,而其中諸葛亮「說一說」的內容,字數就達到約930字,快要達到44%了,也就是,諸葛亮在劉備生前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說一說」,包括在其他人的傳記里,諸葛亮也說的挺多的,我就來總結一下他的「說一說的方式方法」,我們沒有他說得好,也趕不上他的智力,但是他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鑒學習,尤其是諸葛亮對待金主劉備的「說一說的方式方法」,我粗略總結如下:

一、先提建議,劉備同意,立刻去干,必須要幹得漂亮;

說一說提建議,這是展現才能,建議一旦被採納,尤其是放手讓自己去干,那就是機會,典型的例子,在赤壁大戰之前,諸葛亮提出建議,必須要聯合孫權,不然就完蛋了,劉備聽從建議,讓諸葛亮去說服孫權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曹操,這就是機會了,其實也是諸葛亮出茅廬之後的「真正第一說」,這一次,說得漂亮,說得孫權心服口服,最終同意和劉備聯合。一旦有機會,一定要把握。

劉琮

二、先提建議,劉備反對,立馬閉嘴,絕不堅持;

曹操大軍南下直奔荊州,荊州人心惶惶,人心各異,諸葛亮跟著劉備,跑到了新任荊州牧劉琮那裡,諸葛亮突發奇想,建議劉備一刀殺了劉琮,趁亂下拿下荊州再說,劉備沒有同意,諸葛亮就閉口不談了,「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先主傳》)。這是諸葛亮為數不多的「陰謀詭計」,被劉備否決了,立馬閉嘴,不說第二遍,絕不堅持,當做沒說過。不過也奇怪,這位荊州牧劉琮最終結局如何,史書中居然隻字未提,似乎人間蒸發了,說不定是被神叨叨的諸葛亮活活咒死了。

三、先提意見,劉備沒有叫他去干,他就絕不做,也絕對不插手;

關羽這個人脾氣比較大,喜歡攀比,聽說馬超剛一來就打下成都,當上了平西將軍,心中有些不太滿意,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諸葛亮可能沒有請示過劉備,就給關羽回了封信,解釋工作幹得漂亮,字裡行間把關羽捧上了天,關羽也就舒坦多了;結果沒過多久,黃忠要被提拔當「後將軍」了,諸葛亮怕關羽不舒服不服氣,於是就主動找到劉備,建議劉備是否考慮一下關羽的感受,不要把黃忠提拔到這麼高的位置,劉備回答他「這件事你就別管了,我會對關羽說的」。

諸葛亮提了一個建議,劉備沒有讓他去實際操作「去做好關羽的思想工作」。諸葛亮提了這個建議,也同時服從劉備的安排,絕不插手此事。不該插手就絕不插手,這也是關鍵。

四、絕對重要的,一定要說,不聽也要說,一生也許只使用一次。

眾人反覆要求劉備稱帝,劉備有些猶豫不決,按照諸葛亮的性格,他是絕對不會再說的,但是,在這件事情上,他一反常態,居然跑去再勸說一遍,說的劉備心動,就當皇帝了,這是諸葛亮一生的唯一的一次「再說一遍」,在絕對重要的問題上,一定要說,不聽也要說,也許一生就使用一次,而這一次,足以頂得上千百次了。審時度勢最關鍵,該要說時就要說。

五、不妨做做事後諸葛亮

借口關羽被殺一事,劉備大舉進攻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而歸,劉備氣得發昏,躺在白帝城直喘氣,諸葛亮也來做個小檢討:「如果法正還活著,就能勸住劉備不出兵了,也不會敗得這麼慘了」,劉備發兵前,絕對有人勸過,諸葛亮有沒有勸,我不知道,但史書上記載,至少黃權就勸過,劉備沒有聽,而法正早死了好多年了,做個事後諸葛亮,抬高一個死人,貶低一下自己,變相做個小檢討,反正死人也沒有競爭力,一舉幾得。有些時候,還得要說一說,不妨做個事後諸葛亮,連諸葛亮都可以做事後諸葛亮,何況我們呢。

雖然諸葛亮事業沒有成功,但是他名垂青史,比事業成功還要成功,必有他的道理,學不到他的智慧,也可以依葫蘆畫瓢學習一下他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他的「說一說的方式方法」,應該有所裨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緣漫步者 的精彩文章:

劉備去世前,諸葛亮七說八說,只打過一次仗啊?

TAG:邊緣漫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