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鬧錢荒,宋高宗他們用這個方法解決

宋朝鬧錢荒,宋高宗他們用這個方法解決

宋朝剛剛統一中原時,全年的財政歲入是一千六百萬緡(貫) 錢,這已經是唐朝的兩倍了;到了天禧末年,這個數字已被翻新到兩千六百五十餘萬緡;嘉佑(宋仁宗年號) 年間,又增加至三千六百八十餘萬緡。到了王安石變法的熙寧、元豐年間,衝破六千餘萬大關;GDP占當時全球的一半以上。宋朝鼎盛時期,一年的鑄錢量高達五百萬貫;明朝兩百六十七年的歷史,總鑄錢量也不過一千萬貫。

宋朝的佛像大多是用銅來鑄造的,鑄錢也是要用銅的,佛像造多了國家就無銅鑄錢。所以川蜀一帶首先改鑄鐵錢流通,當時四川地區的十貫大鐵錢凈重一百二十斤,十貫小鐵錢的凈重也達到六十五斤。富商大賈如果要腰纏萬貫,即使車載馬運恐怕也難以行動。面對這種流通不便的情況,四川的十六家富商決定聯合發行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生意往來,大家可以直接用交子付賬,也可以兌換變現。只是兌換現錢時,每貫(一千文)要扣除三十文的利息。這十六家富商是有魄力、有膽量的,也說明了宋朝經濟環境寬鬆。要是放在漢武帝的時候,早就滿門抄斬,十六家一家不剩了。

宋朝雖然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但錢荒也鬧了不少次。錢荒的原因專家結論不一:有的說是銅錢外流(遼、西夏、高麗、日本、南洋、非洲......);也有說是因為商品經濟發展,導致貨幣供應不足;有的說是因為民間大量私銷銅幣,因為銅價長期高於銅錢幣值(民間的銅都拿去鑄造佛像、大鐘了),銷毀銅錢可以獲利五倍以上;也有專家說是因為物價失控。總而言之大宋朝雖然錢很多,市場上卻還是鬧錢荒。宋高宗就曾下令支付兩百道度牒給岳飛。這兩百道度牒是作為岳飛軍隊的軍餉,和修築城防的開支。打仗沒有錢可是萬萬不能,軍餉發不出,岳飛也只好批發和尚度牒。

做和尚要度牒的做法起於唐朝,由於僧尼出家可以免除賦稅和繇役,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所以政府要想辦法控制僧尼人數。唐朝政府正式向入冊僧尼頒發資格證書──度牒。因為度牒有免稅特權,市面上炒作成風,政府幹脆出售度牒開闢國家財政收入。唐肅宗時,一張度牒要價百緡。北宋的度牒有些偷工減料,是用紙做的。一時間假度牒泛濫,搞得政府十分尷尬狼狽。

宋朝沒有度牒的人如果想要出家,就得先到寺院去當行者,擔負各種雜役。行者也可以從師受沙彌戒,但必須等到朝廷規定的時日,經過官府甄試給予度牒,方能取得正式的僧人資格。度牒行情看漲,社會上就出現了爭購度牒的風潮。豪紳之家競購空名度牒,更主要是為了炒買炒賣,從中漁利。北宋末年,宋徽宗不得不下詔禁止這種投機行為。規定凡是不按官價私相買賣度牒,錢鈔一律罰沒。

在川蜀地區,一張度牒的官價是一千貫,已經比唐朝漲了十倍,民間黑市價格更漲到了一千六百貫。宋高宗給岳飛兩百道度牒,價值在二十萬貫(官價) 到三十二萬貫(民間價格) 之間,相當於一種有價證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南宋初年一大怪事,兩大名臣聽起來同名同姓,卻一忠一奸一文一武
為什麼宋朝是最偉大的時代呢?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