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聊青春期那些事兒

聊聊青春期那些事兒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變化都很明顯,如果父母無視這種變化,不及時調整教育方式,親子關係很容易變得緊張。隨著孩子的長大,不少家長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感覺孩子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無話可說。

青春期的孩子,部分是孩子,部分是成人,身體和心理變化明顯。這一時期的親子溝通,衝突根源主要在於父母。不少家長並未隨著孩子的長大給他們應有的理解和尊重。青少年與父母間的矛盾明顯地增多了。那麼,父母應如何和子女一塊共同度過這段「心理危機」呢?應該說,青少年出現的各種變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轉化過程中的正常表現。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看他們需要什麼?

1. 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即使你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請你把它留給我自己做

很多父母緊緊的抓住孩子不放,過度包辦替代孩子過多,從而弱化了孩子的能力,心理上也不能獨立,做父母的要把孩子推出去,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成長,允許孩子自己去經歷,允許孩子嘗試,允許孩子在經歷和嘗試著成長。在人生的路上總會有些磕磕絆絆,度過這種磕絆的人生是一種能力,需要勇氣,這種能力需要孩子自己去歷練,父母代替不理了,父母放手了讓孩子客服人生路上的一個個難題,孩子在面對的過程中得到克服困難的能力,是心靈的強大,是勇於闖的勇氣,是成長後的喜悅。

2、請允許我犯一些錯誤,哪怕您事先提醒了我

允許孩子犯錯,因為人是在錯誤中成長的,聖賢先師孔子對他最欣賞的弟子顏回的評價,「唯顏回者學,不遷怒,不貳過」,很多人都是在錯誤中總結經驗,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站在失敗的肩膀上走向了成功。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威爾遜出遊》,威爾遜和同學到山裡去參加野營,他信心十足的做好準備工作,媽媽在進行檢查行李時,發現他沒帶齊衣服和手電筒,但媽媽卻沒說什麼,過了兩天,威爾遜回來了,媽媽問他「玩的開心嗎」威爾遜說「我帶的衣服太少了,沒想到山裡要比家裡冷,而且因為沒帶手電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別人借才能出去,這兩件事讓我很難堪,下次出去,我會列一個清單,這樣就不會忘掉東西了。

我們要給孩子體驗成長的機會,不教育就是最好學的教育。停止說教,相信孩子的每一次錯誤都是一次人生體驗,每次錯誤都會讓孩子獲得更強的免疫力,都會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會積累更多的人生經驗,以後的道路會走的更順利,孩子成長的會更好。

3. 請不要強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

做父母的,習慣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並且認為這是為孩子好,是愛他們的表現方式,每個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是父母也沒有權利干涉、限制個體的成長,做父母的責任是提供安全的空間,適宜的土壤讓這個孩子自由成長,長成他本來的樣子,但是很多家長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做什麼,我才愛你。你必須聽我的,我愛你,當父母這樣做後,孩子的一切行為以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孩子要麼會更加強烈的反抗,慢慢的會變得很叛逆,不好管教,要麼會壓抑自己,聽父母的話,但是成年以後,壓抑的孩子會在工作折騰,會在婚姻中折騰,這是每個父母都不想看到的。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相信每個孩子都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4. 請保護我的自尊心,我需要的是肯定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不要在當眾批評孩子,或者把孩子隱私當成笑話宣揚出去,讓孩子毫無顏面,往往會自卑失去上進心,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打擊。

家長認為,為孩子樹立榜樣是為了激發孩子進步,而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否定,被批評,繼而憤怒、自卑、故意和父母作對。效果適得其反,人性里每個人都是需要得到肯定和認可的。

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少講道理。命令會使孩子產生壓迫感,也會讓孩子失去主見,讓孩子學會思考,也有利於父母之間的溝通。

不要告訴我某件事該怎樣做。家長越喜歡講道理,孩子越叛逆越不聽話。

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的是媽媽的啰嗦,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對孩子多肯定,少命令,抓大放小。

遠方的人屬於遠方

遠方屬於遠方的人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接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青春期孩子的最大願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家長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變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從單純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轉變到指導孩子的發展和成長,任何時候,好的親子關係永遠大於教育,那些順利、平穩度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氣氛與和諧的親子子關係。

青春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需要理解,需要父母的支持,需要心理的疏導。希望家長從關注孩子的成績轉到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從說教轉向傾聽孩子的心聲,因為傾聽不但讓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價值感,更是開通了孩子發泄負面情緒的一個渠道,希望父母通過自己的充實和快樂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家長應在這一時期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引領,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心,使他們順利地進入成人階段。

本文作者:張艷平 未來心理與生活高級研修班學員

本文終審:冀未來

本文編輯:果果

鄭州未來心理工作室

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