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令中國制 Triple S 真正尷尬的,是人們的偏見?

令中國制 Triple S 真正尷尬的,是人們的偏見?

原標題:令中國制 Triple S 真正尷尬的,是人們的偏見?


▲ NOWRE TV獨家原創視頻


BALENCIAGA Triple S 的話題熱度可以說從首秀到現在都沒有降低過,在秀場上被瘋狂吐槽丑,到後來全民上腳,不管是人氣還是價格,都奠定了它 「鞋王」 的地位。最初也是由一幫子明星帶起來的:各種帶貨明星的瘋狂上腳,甚至連只穿街頭風格的 Tyler, The Creator 也來了一雙,可見其影響力有多大。而 2018 年更是一連推出了好幾款新配色以及新設計,讓人應接不暇,慢慢變多的貨量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這雙鞋。



兩大實力帶貨王上腳(圖片來源:Instagram)

不過前段時間,BALENCIAGA 又一次掀起了網上的討論熱潮,這次並不是因為什麼配色太丑或者是售價太貴,而是因為他們把製造 Triple S 的工廠遷到了中國,而且定價不變,這波操作隨即引爆了網民的熱議。


網民的最大呼聲:中國制的 Triple S 就應該降價



(圖片來源:Supreme_leaks_news)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網友花了 $850 美元買的這雙來自法國的 Luxury Sneaker,到手之後發現竟然是 Made in China ,而並非官網所說的 Made in Italy。隨即就向官方發起了投訴,得到的回復是:為了打造更加輕量化的球鞋,目前 Triple S 的製造已經交由中國廠商負責。對於這件事,國外網民就有幾種看法:



第一類觀點表示:既然現在是中國製造,那就應該要降價。他們認為中國的製造工藝與義大利的相差甚大,義大利向來以精緻的手工而聞名,而中國則是以大批量的流水線生產為主。中國廠商對於 Quality Control 也遠不如義大利廠商,在產品質量有變化的情況下,理所應當地需要下調價格。



另一個需要降價的原因則是中國的勞動力價格比義大利的要低得多,相比付 100 元/小時的工人和付 10 元/小時的工人,在工作質量、效率、積極性、專業程度上可能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是讓網民們最氣憤的原因,他們認為 BALENCIAGA 在自己大幅節約成本的同時,卻不降低售價,表現出了一種明擺著要坑錢的態度。


(評論來自:Reddit)


第二類觀點則正好相反,但這類觀點也只佔了少數比例:沒有證據表明中國製造就一定比義大利製造要差,中國也有很多工藝非常好的工廠,很多人表示自己買的中國製造單品比如 Arc』teryx、Prada、visvim 等等質量都很好,既然 visvim 也能賣這麼貴,為什麼 BALENCIAGA 不可以?


那兩雙鞋到底有沒有差別呢?先來對比一下




這次,我們也特地為大家準備了兩雙 Triple S 以供對比,一雙 Made in Italy 的紅藍配色,一雙 Made in China 的黑紅配色,均為 43 碼。選擇一樣的尺碼是為了最大可能地減少誤差,更可以驗證官方所說的 「輕量化」 是否屬實。


質量


首先從整體外觀上來說,兩雙鞋是基本上沒有差別的,但是上手感受了一下之後,終於找到了兩雙鞋最大的差別:鞋後跟的支撐板。義大利版本在鞋身、特別是鞋口處添加了支撐板,目的是為了讓鞋身看起來更加的挺拔硬朗,但這樣做的後果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一是硬,二是重。



支撐板主要在後跟

而中國製造則把支撐板移除了,這樣的設計也隨之帶來了問題:首先就是鞋身看起來不那麼硬挺,也許因為這樣,在鞋子的厚度上面中國版本也變得蓬鬆一些,這可能是兩雙鞋外形上最大的差別。


以最明顯的鞋口為例子,經對比可以看到,義大利製造的鞋口會一直維持著一個橢圓形的狀態,而中國製造則是比較蓬鬆,可以隨意變形。其次在失去了板子的支撐之後,鞋身特別是鞋後跟處的皮革會非常容易變形,產生褶皺,這麼貴的鞋皺一下還是很心疼的。



義大利製造絨面鞋墊



中國製造網面鞋底


第二也就是顯而易見的鞋墊了,兩雙鞋被發現產地不同就是因為新鞋沒有鞋墊上的 Made in Italy 標識而變成了鞋舌上印著 Made in China 。除此之外,鞋墊也從絨面變為了網狀。這也是關於取捨的問題,絨面表現的質感無疑略勝一籌,但網狀也能提升透氣性和減輕重量,也是魚與熊掌了。



鞋底拼接處的溢膠


另外,中國版的鞋頭網格要比義大利版的密一些,精細一些,唯一差別不大的,是兩地產的鞋底,鑒於 Triple S 的鞋底是三層鞋底黏在一起的,所以不管是中國產還是義大利產,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溢膠(如上圖所示)

縱然有這麼多差別,但也都是 BALENCIAGA 官方要求的輕量化以及提升穿著體驗而做出的取捨,與兩地的製作水準其實並無太大關係


腳感


再者就是腳感。支撐板作為兩雙鞋最大的不同,不僅僅對外觀產生了影響,BALENCIAGA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減輕重量,增強穿著舒適性。中國版的實物也確實提升了一定的穿著體驗,讓鞋子變得更軟、更輕便,走路時更有包裹感(因為蓬鬆了一點),和之前義大利版硬頂著板的僵硬腳感不同,經本人親自嘗試後,走起路來確實舒服了不少。



義大利製造鞋口較為緊湊


同時由於鞋子非常寬大且沉重,之前平滑堅硬的鞋口並不能牢牢鎖住腳踝,蓬鬆的鞋口更能夠防止腳滑出來,避免尷尬的發生。看來 BALENCIAGA 也很重視網上對於這雙鞋的評價,至於為了穿著體驗而捨棄掉堅挺的外形值不值得,還得自己斟酌一下了。


另一個影響腳感的因素就是鞋墊了,前面提到了鞋墊面料的差別,在上腳測試之後,絨面確實比網格要舒服一點。絨面鞋底讓我有一種踩棉花的感覺,異常柔軟。但是網狀鞋墊就像是在穿普通運動鞋一般,好處是可能透氣性會增強一點,因為把腳悶在絨面鞋底裡面的確是熱…



左邊中國製造,右邊義大利製造


上面的這些材料的變化、支撐板的移除都是為了減重,那麼重量到底有沒有變化呢?我們特地找順豐小哥借了一個精準吊秤,來測量一下兩雙鞋各有多重。出來的結果是義大利產的 920 克,中國產的 840 克,相差 80 克。官方確實沒有說謊,儘可能地減少了這雙鞋被人詬病的沉重穿著感,雖然 80 克聽起來幾乎是有點微不足道的數字,但是在上腳對比感受了之後,我可以說 80 克還是有差別的,穿上之後走兩步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重量上的不同,尤其是穿一天下來的感受。

說了這麼多的不同,BALENCIAGA 進行這些改變的原因就是改變大家對這雙鞋的不滿:重、硬、難穿。雖然兩雙鞋在外觀上存在一些細微不同,但實際上並沒有影響鞋子呈現出的質感,另外,這些改變也確實讓穿著體驗加強了些許,可為什麼大面積的網民還是怨聲載道,街訪里的部分朋友還是寧願選擇義大利版呢?


這關乎到中國製造,與它的現狀



(圖片來源:HYPEBEAST)


其實現在中國製造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了,不管是工廠規模、硬體技術等等,不敢說是世界聞名的話,也都可以說是世界製造業的焦點國家。除了 BALENCIAGA 之外,很多品牌比如 Prada,Gucci 等都在中國設立了代工廠,這些大牌不會冒著砸自己招牌的風險來中國開廠就只為了多賺點 「廉價勞動力」 帶來的成本差價,說到底也要貫徹 「可持續發展」 的策略,畢竟接下來幾十年還是要做生意的。奢侈品牌向來以精細工藝為賣點之一,願意讓產品在中國代工,也完全證明了這裡的工廠都是值得信任的。



(圖片來源:BALENCIAGA)


「我覺得像 Triple S 是一個特例,因為那家工廠是九興。那裡本來就是全世界最頂級的的鞋廠,很多奢侈品都是他們生產的,所以遷廠其實是很正常的。」— 設計師上官喆


「Triple S 將代工廠轉移到中國一定是為了尋求更穩定的供應商,這個從製造生產角度來說是非常明智的。中國已經有為國際品牌代工接近30年了,無論從技術成熟度還是配套供應鏈上都是不二的選擇。」— N3XISM studio Director,Jude


「不可否認中國製造業發展至今,無論在創新、技術水準或生產效率上都呈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是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破;『中國製造』 四個字 成為高科技、高質量的代名詞不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所以,接下來可預期的只會是越來越多的精品製造在中國生產,中國正走自己的製造路。」 — Nilmance creative director,Mike

「中國雖然匯率不斷惡化,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環保問題不斷升級,人口紅利優勢正在逐漸喪失,但是有一點是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就是我們國家完善的資源配置。我們的產業鏈結構非常完善,從上游到下游,都在一個區域內。全世界經濟危機,消費減退,中國成為最大的市場,所以我們的成本劣勢,又被中國強大的物流,和產業鏈的效率給彌補回來。現在品牌的 SKU(Stock Keeping Unit 庫存量單位)在增加,量在減少,與東南亞這些工廠的需求不匹配。再就是我們國家的政治確實比其他國家穩定太多。所以我認為未來十年,我們中國的製造業的競爭優勢,依然強勁。」 — 訂單供應鏈 hyteks 創始人,Marshall


再加上中國的流水線式工程以及低勞動力價格也是最吸引這些品牌的點。這兩點也對 Triple S 的長遠鋪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當下一鞋難求的情況下,高利潤大貨量的供應鏈正是 BALENCIAGA 所需要的;大批量的生產這一奢侈品,中國高效率生產線是最合適的。



早在 19 世紀中期就開始做奢侈品的 LV(圖片來源:LVMH)


「中國做不出來奢侈品,不是技術問題,是歷史問題,更是文化 Entity 問題。現代服裝起源在西方,也就是現代服裝是西方人發明的,全世界都在穿。所以我們中國人很難引領奢侈品市場,因為這是別人的東西:服裝是別人發明的, 面料是別人發明的,工藝是別人發明的,從文藝復興以來,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別人有一套完整的邏輯。我們國內製造業從業者的文化水平普遍是偏低的,國外服裝學院深造回來的,很少有人去搞製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金字塔最頂端的製造拿不下來,因為我們沒有這種文化邏輯層面的創新能力。— 訂單供應鏈 hyteks 創始人,Marshall


不過奢侈品之所以是奢侈品,因為它有著高昂的價格、優良的品質以及達官貴族的品味傳承。中國作為一個和 「奢侈品牌」 四個字毫不相關的國家,卻在製造奢侈品,這讓一些想要購買這種 「奢華感」 的人非常失望。中國製造的小商品遍布全世界,大家可以接受,但是來自中國的奢侈品,對於他們來說彷彿失去了價值。如果消費者付將近 $1,000 美元去買一件奢侈品,可能並不會希望這雙鞋產自一個以低廉勞動力而出名的地方。


讓中國製造成為「廉價、劣質」代名詞的原因



adidas、Nike 這些運動巨頭早已在中國生產多年(圖片來源:搜狐)


這麼久以來,被品牌如此喜愛的中國製造,卻一直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絕對不是單一的情況,更不是空穴來風的說法,都是事實在說話。

其中之一,也是最多人認知的,莫過於中國製造是「廉價、劣質」的代名詞。因為市場龐大、素質參差不齊,中國市場製造過太多的劣質產品了,暫且不看這些東西是由什麼品牌推出的,在質量品控上,這些劣質的東西就一直受人詬病,這些年間就沒少看各種工廠出現生產上的負面問題,以至於嚴重影響著外國人甚至中國人對於中國製造的評價,這種情況早已演變成了一種大面積的刻板印象。


「我覺得這是跟中國人做事情的方式有關係,跟日本相比,對這個產品的認真程度跟負責程度其實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 上官喆


「關於代工,我認為首先是硬體,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其次是管理。第三是人員。人員其實是可以通過培訓提高技能的。硬體可以通過資本買到的。什麼東西最不容易:管理。製造業的環節太多了,稍有差錯就會出問題。」— 訂單供應鏈 hyteks 創始人,Marshall



中國代工廠環境(圖片來源:Searching for style)


工廠在管理上就可能會出現很多潛在漏洞,渾水摸魚的人也很多,打個比方,某寶上就有很多所謂流出的原單貨現象,涉及到這類問題。對於真正的實力大廠,其實很少有發生這種事,保密協議下相信監管都是嚴密的,哪個老闆都不會為了芝麻掉了西瓜吧。可是,他們的管理層或許不會這麼想,在本地做生意,如果你關係到位的話,還是能從一些管理高層的手中拿到什麼資源,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有些所謂原材料拼裝貨,就是這麼來的。


另一方面,工人素質也是個問題,工人可能並不具有相關的品質或者 Branding 意識,他們只管流水作業上的任務問題。比如 New Balance 美國製造的工廠員工,大家都會對 Made in USA 感到自豪,中國工人就可能不會有這個感覺,說白了可能就是生產出來的東西缺乏 「溫度」 的概念。可是這對於一個小時就拿著十來塊酬勞的勞動者來講,應該是奢侈之談了。


其實要來總結中國製造會出現問題的原因,大多數都能歸在 「事在人為」 四個字上。部分工廠缺乏管理,管理層充滿濃厚的 「官僚氣息」,目光也不在產品做多好做多細,只想著達成產量任務,甚至部分人還想靠職位來撈點油水。其次,則是工人缺乏一定的素質,只管機械式地重複流水線工程,這是想要提升中國製造業品質較為關鍵的兩個要點。



陳冠希在紐約大學的演講

「為什麼大家對國產有偏見?前段時間日本有個街頭採訪,問中國製造的東西印象,受訪者都覺得中國製造很差,但是當記者讓他們看自己衣服的洗標時,居然都是中國製造。她們自己也覺得很驚訝。所以這裡有一個概念被偷換掉了。我前段時間看陳冠希的紐約大學演講視頻,我覺得他講的中國製造不是中國製造業,而是中國的產品。中國的產品的好壞,和品牌的定位、品牌的盈利模式、品牌的選擇有關,和中國的製造業的能力好壞無關。所以,你看,很自然就把中國產品和中國製造統一起來了。很少有人能把這個兩個概念分開。怎麼扭轉這個偏見,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把產品做好。在中國生產牛X的中國品牌,才是真正給 Made in China 背書。」 — 訂單供應鏈 hyteks 創始人,Marshall



這張圖應該很好地解釋了部分國情…(圖片來源:Google)


現在幾乎國內國外的所有人,都把中國的產品直接掛鉤著中國製造業的水準,某個品牌出了個什麼山寨貨、某個品牌生產了劣質產品,這些鍋全部都由 Made in China 來背,某個外資品牌的產品出現了問題,如果剛好這東西是由中國製造的,那這個鍋又得由 Made in China 來背,甚至連那些假冒偽劣的東西,也是由 Made in China 來背鍋,試問 Made in China 的口碑又怎麼會好,況且,本來就不應該用這些情況來衡量中國製造業的水準,他們只適用於用來衡量品牌的好壞。想要甩開這個鍋,道路也是非常的漫長了


對於這份「廉價感」,還有一部分來自過往中國過剩的產能留下的印象,人們總是存在著一種心理,廉價的普遍都不是好的。


解放後,中國勞動力從當初的農業轉移到過往幾十年的社會工業上,從每年浩浩蕩蕩的春運上你就可以看出來,工人們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村裡出來的。在這樣的工業社會上,人口大國就出現了太多過剩的產能,那個時候有多少人等著到工廠里開工,有多少工廠等著訂單開飯,為了競爭,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小時就只有十塊錢的廉價勞動力還是有工人願意投身其中的原因(但這至少比看天吃飯的種地要來得穩定)。雖然現在這種勞動力已經開始轉移到其他行業上(例如快遞、送餐等等吧),但過往製造業工人成本一直都處在低端地帶已經給人一種牢固的印象,這個「廉價勞動力」的印象也並非一下就能扭轉,很多人到今天還是覺得,中國製造業下工人的工資還是很便宜,縱使現實是目前部分生產力已經往更便宜的東南亞地區遷移。


事實是,在人力、產能和技術上,中國絕對有能力製造出高品質的產品,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問題在於固有印象對評價中國製造作出了一定先入為主的影響,而這個固有印象又受到長年累月下來的國情問題所左右,大部分人還是搞不清楚能代表中國製造業水平的因素到底是什麼,綜合這些情況,都是中國製造一直受人詬病的原因,更讓他們產生一種 「中國不可能打造出高水準」 的思維。


實際上我們早就有成熟的產業鏈,更有不少高端生產力,可是大家都只願意將「品牌產品」、「廉價勞動力」以及「山寨問題」等等來代表中國製造業的生產水準,口口相傳、以訛傳訛之下就成了大家的「共識」,在之前討論國潮的文章里我們也提到過,就算做好一百件衣服,也真的抵消不了壞掉口碑的那一件。


也許,要大家把中國產品和中國製造業的概念區分開來已經不太可能了,不過對於 Made in China 的正名之路還是有希望的,做出好的產品可能只是第一步,真正地做好中國品牌各方面的口碑,應該才是治本之道

特別鳴謝:


A2YS(WeChat:a2yshop)


Leon Studio(WeChat:18811363382 )


本文作者: MEL.


攝影師: 方小華


後期: 方小華


面對打折都滯銷的 YEEZY 服裝,侃爺開始打廣告了


從「灰姑娘」到「公主」的進階,可能只是一雙高跟鞋的差別…


涉嫌山寨的上海 colette: ,是怎麼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OWRE現客 的精彩文章:

陳冠希《一隻猴子三部曲》完結篇發布
又漲價又關網店,A-COLD-WALL×到底在搞什麼?

TAG:NOWRE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