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苔: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苔: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春節期間,袁枚的一首詩火了: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就是日常可見的青苔,小篆從艸治聲,隸變之後楷書寫作菭,不過一般我們省略寫作苔,改為台聲。《說文解字》言其為地衣,是因為苔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貼著地面生長延伸,故有此稱。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有陽光照得到的地方,也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有乾燥的地方,也有潮濕的地方,在白日不到之處,青苔爬滿,青春照樣萌動。苔所處之處,背陽就陰、違喧處靜,苔所生之貌,不根不葉、無跡無影,然而就是這樣好似被遺忘的角落、就是這樣容易被忽略的外貌,卻讓很多詩人對其情有獨鍾,在詩文里將其作為必不可少的一抹綠痕。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一直蔓延到台階之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連帶著帘子也變得青青。苔痕之上,是環境的寧靜與雅緻。葉紹翁想遊園卻沒能進門去游,猜想或許是主人擔心這滿地青苔被人踩踏而閉門謝客:「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王安石閑居之處庭院之中一半長滿青苔:「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閑能有幾人來。」

這些詩句所傳達出來的苔,大多是安靜的,幽僻的,帶著一份安靜與閑適,苔好像也就是這樣。可是袁枚的這一首頗有點打油意思的詩里,苔卻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這首詩在沉寂百年之後醒來,帶給人們截然不同的審美意味。或許在袁枚寫《苔》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別的意思,覺得好玩,便寫了,寫得好,便自得其樂了,要說有多少深意,可能並沒有。可是那一天,在台上,當梁俊老師和烏蒙山裡的孩子們唱起這首詩的時候,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為這首小詩加了新的註腳。我們聽他們唱,聽他們說,獲得了對這首詩的認識,並且很有可能是最初的認識,於是激發起文字中潛在的意義,苔便忽然間成了有志氣的苔,這首詩也變成了言志之詩。人們通過苔看到了什麼?看到了雖小猶敢綻放的勇氣,看到了從羨慕到行動的力量,看到了小小生命里的大大光彩。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牡丹當然是向陽而生,她的雍容華麗使得她獲得眾人的喜愛,她姿態高雅,自信綻放,苔呢?生於不見陽光的陰濕之地,卻不卑不亢,兀自生長,哪怕無人關注也極力展現自己的青春,勇敢表達自己的志向。行走人世,會遇見很多出眾的人才,但遇見更多的是平凡。可是平凡又怎樣,即使我們不是最出眾的最聰慧的最好看的最有特色的,但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樣開放。任何人,都不要小看自己,每個人做好自己,做到自己的極致,積極進取,努力向上,怡然自得於自己的美,自得其樂於自己的綻放。終有人會看見,終有人會欣賞,終有人會為此感到驕傲。

很多人說這首詩沉寂了三百年,其實袁枚的這首《苔》,常常被收入幼童啟蒙讀本。這是因為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意思簡潔明了。古人說詩教詩教,是溫柔敦厚的,教小孩子去讀詩,並不是讓他們領會詩的內在思想了悟更為深刻的內涵,而是教會他們去擁有一顆溫柔敦厚的內心,讓他們從詩里讀到生活,從詩里看見自己,學會駐足,學會感受,學會從身邊的這些小花小草小事物之中找尋愛與力量。

中國傳統繪畫中有一種技法,名為點苔,畫家在山石交互處,界限不是很清晰,便用苔來點醒。在這裡,苔是一種概括性的符號,不一定是指青苔,有時候的確是石上青苔,有時候則是路邊蔓草,是樹上藤蘿,是山頂小樹,有時候非石非草非樹,只是恰好應有一片什麼在這裡,難以具體描繪,於是便選擇了點苔。這些點點青苔,在畫家的筆觸之下,形成了山石草木。因為被需要,所以點苔,因為苔,被需要。在畫里也好,在生活中也好,苔很小,但不可缺少。(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更多精彩,為您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的精彩文章:

臘八粥 那份甜蜜的記憶還在么?
一座書院,一代文豪,一粒詩和遠方的種子

TAG: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