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六十四卦之否卦

《易經》六十四卦之否卦

卦辭

否(pǐ)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卦違背人的需求。不適宜君子正固,大的前往,小的來到。

否卦是泰卦的覆卦。人需要與人交流溝通,「否」卻是閉塞不通,完全隔絕了同其他人的來往,君子這個時候若堅持原則,恐怕是不適宜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有退隱。《序卦傳》說:「物不可終通,故受之以否。」永遠通達是不可能的,所以會有阻塞,我們只能做到持盈保泰,而前提是能夠謙虛,得意的時候要想到失意。君子順應趨勢而退隱,不宜正固不變。

彖傳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彖傳》說:否卦違背人的需求,不適宜君子正固,大的前往,小的來到。意思就是天地二氣互不交流,使得萬物無法通順暢達;上位者與下位者不相往來,天下沒有國家可以存在。陰柔居內而陽剛處外,內在柔順而外在剛健,進用小人而疏遠君子。小人的作風在成長,君子的作風在消退。

否卦代表與泰卦相反的情況。「天地不交」,因為天在上地在下,兩者不互相交流,萬物完全處於閉塞不通的狀態。國君遠離百姓的需求,變成獨裁者。「內小人而外君子」,因為離看卦者比較近的下卦是坤,所以用小人而把君子排除在外面。

象傳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象傳》說:天地二氣不相交往,這就是否卦。君子由此領悟,要收斂修德以避開災難,不可謀取祿位來顯耀自己。

《大象傳》最能代表儒家的思想,想成為君子,德行學養各方面都有所要求。小至朋黨,大至國家,凡在否時就是小人得道當權,君子就要收斂修德,避開災難,不必在這個時候還堅持直言無隱。

孔子也認為「邦有道,危言危行」,意思是:國家上軌道時,說話正直、行為正直;但是國家無道的時候,就要「危行言孫(遜)」,意思是:行為還是要正直,但說話要比較謙卑,否則誘使別人加害於你,就是白白犧牲了。

爻辭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初六。拔取茅草,根莖牽連著同類,正固吉祥,通達。

《象傳》說:拔取茅草,正固吉祥,是因為心意在君王身上。

跟泰卦類似,「茹以其匯」的「匯」都是指同類。「亨」一般代表通達,君子的「窮」也是一種通達,這是儒家很特別的觀念。儒家思想認為,貧賤的生命比較單純,有助於修德與走上人生正路。過富貴的生活,每天都得忙著應付外面的事情,根本沒時間修養,最後反而會亂了分寸,忘了自己是誰。窮困的時候天天都可以自我反省,久而久之,收穫當然比較大,永遠不會忘了自己是誰。

此爻提到君子正固,因為他的心意在君王身上,君王代表上面的乾卦。事實上初六隻能針對九四,陰陽正應,並且初六在下,九四在上,陰從陽是很好的現象。他的心意本來就是要跟從上面,和陽爻在一起,這個陽爻不只是代表九四,還代表整個乾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二。包容承載,小人吉祥,大人閉塞,通達。

《象傳》說:大人閉塞,通達,是因為沒有變亂成群的同類。

包字的用法在蒙卦九二已談過,須得底下有東西才能包,在初爻時沒有可包的對象。整個否卦是小人吉祥,大人否,既然是否,又為什麼亨呢?這就是前面說的,大人和君子貧困的時候,依然通達,這是孔子的觀念。《莊子·讓王》借子孔子口說過:「君子窮亦樂,通亦樂,所樂不在窮通,而在於道。」莊子下筆毫不客氣,反映出他真實的想法,所以司馬遷讚美莊子,說他「其學無所不窺」,意思是他的學問廣博,涉獵廣泛。

莊子不懂儒家嗎?他比誰都懂。他了解孔子窮快樂,通也快樂,他的快樂不在於窮或通,而在於道,安貧樂道。這裡的「大人否,亨」就是這個意思。「大人閉塞」在六二來說是通達的,因為初六、六二、六三,在同一類裡面而沒有變亂。六二基本上是很好的爻,既中且正,並且與九五正應,只是大人和小人的遭遇不一樣。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六三。包藏羞恥。

《象傳》說:包藏羞恥,是因為位置不恰當。

「位不當也」所說的陰爻在剛位。六三位置不好,不中也不正,並且與九四陰陽相鄰,往上有九四可以靠,就想往上走,攀附其他族類,不顧底下有兩個同類的陰爻撐著,所以變成包羞。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四。有所受命,沒有災難,眾人依附而得福。

《象傳》說:有所受命而沒有災難,是因為心意得以實行。

九四在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裡面,巽代表風,風代表命令,發布命令如同風行大地,代表命令廣傳各地。「疇」就是儔,意為同類或眾人,是指底下的坤卦。坤卦代表眾,與九四直接接觸,九四是一個當權者,陽剛處陰柔位置,與初六正應,等於是初六帶著底下老百姓上來,所以說是「眾人依附,得到福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九五。終止閉塞,大人吉祥。想到要滅亡了,要滅亡了,這樣才會系在大桑樹上。

《象傳》說:大人的吉祥,是因為位置居正而恰當。

「休」是終止,否卦一路否到九五,這時可以停下來了。否卦的九五有實力,既中且正,是一個可以穩住的天子。他知道否卦的下一步是什麼,陰爻從三個變成四個,就成了觀卦(第二十卦),再變成五個是剝卦(第二十三卦),再變成六爻皆陰是坤卦(第二卦)。所以他說:小心!再往上走陽爻越來越少,可以停止了。

九五在九四上面,九四在底下形成一個互卦艮(六二、六三、九四),艮代表停止,代表九五底下是停止,所以說「休否」。「苞桑」為高大的植物,來自互卦巽(六三、九四、九五),巽為木,為繩。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與亂的輪替,就像是一種循環,隨時有這樣的警覺心,就不會滅亡。孟會子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人在憂慮中可以生存,在安樂中就會滅亡。九五這爻,所揭示的就是居安思危,終能吉祥。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傾覆閉塞的現象,先閉塞然後喜悅。

《象傳》說:閉塞到了極點就會傾覆,怎麼會長久呢?

一般的卦到上爻的時候都會有壓力,但是在比較不好的卦,反而是終於結束了,有撥雲見日的感覺。先否後喜,所以最後的上九很輕鬆,有六三正應,在《易經》之中,凡是提及喜慶都是陰陽相應,心愿可以得到肯定。所以泰卦一定好,而否一定不好嗎?也不一定,要看哪一爻。泰卦的上六「城復於隍」,可不見得好;否卦的上九卻很不錯,「先否後喜」。

學《易經》就要知道,「易」代表變化,不論佔到任何卦、任何爻,所代表的都只不過是眼前的情勢,並不代表永遠如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因應下一步變化。好好修鍊自己,將來有機會出頭時,才能展現實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里最特別的一卦——六爻皆吉的謙卦
黃田園攜新書《易經文明觀》於南京開講座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