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劉亮程:心定的地方,才是故鄉

劉亮程:心定的地方,才是故鄉

文:海謐

策劃:十點讀書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在一個村莊活得久了,就會感到時間在你身上慢了下來,而在其他事物身上飛快地流逝著。這說明,你已經跟一個地方的時光混熟了。水土、陽光和空氣都熟悉了你。」

「我只是耐心地守候過一隻小蟲子的臨終時光。在永無停息的生命喧嘩中,我看到因死了一隻小蟲兒從此寂寞的土地。別的蟲子在叫。別的鳥在飛。大地一片片明媚復甦時,在一隻小蟲子的全部感知里,大地暗淡下來。」

1998年,一本叫做《一個人的村莊》的書,紅遍大江南北。

在這本散文集里,一個「閑人」每天在村莊田野上遊盪著。他不忙於春種秋收,他仔細聽著曠野上的蟲鳴,凝視風中搖曳的花朵。在他眼中,拉車幹活的驢是歷盡滄桑的智者,沉默奔走的狗心裡藏著他人不懂的秘密。

從1998到2018,這本書火了20年。這20年里,社會經濟蒸蒸日上,城市飛速發展,人們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豐足和社會便利,卻在這樣的一本書里,懷著深深的鄉愁,重新憶起了鄉村的月光、晚風、牲口和沉默而忙碌的村民。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劉亮程。

有太多人說,讀劉亮程,總是能感受到震撼與讚歎。震撼他能在那些我們熟視無睹的日常事物中發現動人心魄的美,讚歎他敏銳的觸覺,橫溢的才華和奇特的想像力。在浮躁的現代社會,這樣的文字讓人沉靜。

是怎樣的人,寫出了這樣的文字?他經歷過什麼,才在大腦里藏起這麼多奇妙的意象?在這個越來越快節奏的信息化碎片化時代,他又如何自處?帶著這些問題,借著他的經典之作再版的時機,我們採訪了劉亮程。

這個自在逍遙的「閑人」,他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五彩斑斕,趣味盎然。

「買民宅」的作家

作為一個作家的劉亮程,在常人眼裡,已經足夠成功了。

他的《一個人的村莊》火了20年,20年間,這本書每年的銷量都能有十萬冊左右。他的新作不斷推出,《虛土》《在新疆》《鑿空》等,每本反響都相當好。他也被譽為「自然文學大師」,榮任新疆作家協會副主席。

然後呢,他就回到村裡買民宅去了。

這聽起來像是個地產商或是暴發戶應有的舉動,初衷卻無比單純——他偶遇了一個風景優美,卻走向衰敗的小村莊,他不想讓這個村莊白白埋葬在現代社會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之中。

那是2013年的冬天。他的工作室正致力於推廣新疆當地的旅遊開發。他受邀來到一個叫做「木壘縣」的小縣城,一行人沿著天山邊走,「走著走著一拐彎就到了菜籽溝」。

菜籽溝風光

這裡山色起伏,景色壯美。既有新疆特有的自然風光,又保留著漢族文化的獨特餘韻。「人在自然的一個小小角落,炊煙緩緩上升,從地通到天。」

美得他有點走不動道兒了。

然而,這又是個行將破敗的小山村。外面的城市飛速發展,農民們紛紛外出打工,400多個農家院落里,只剩下了100多戶人。村子裡都是老人。年輕人在外,忙著討生活,而村裡的老人,也不時逝去。

「這是一個只有出,沒有進的村莊。」

一座這麼美的村子,慢慢地人就要走空了,沒了人氣,他不忍心。

於是,他和當地政府溝通,希望能把村莊交給他們去打理。

他率先申購了幾十戶民宅,很短時間內,30多位藝術家也積極響應,菜籽溝藝術家村落由此建了起來。

藝術家們不僅打理民宅,還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幫助拓展銷售渠道增收。劉亮程自己申購了村裡的廢棄老學校,成立了「木壘書院」,這是一個傳播儒家文化的道場。慢慢地,這個破敗的村莊重新復甦了活力。

木壘書院

「以前一個商店都沒有,現在有了,還冒出來好幾家農家樂,給村裡解決了就業,村莊建設的勞務收入已有上百萬元。」書院籌資設立「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村文學藝術獎」,獎勵對中國鄉村文學、繪畫、音樂、鄉村設計作出傑出貢獻者,吸引了全網數千萬點擊量,

「菜籽溝和木壘書院,是一個成功的商業行為嗎?」

「噢不,當然不是的。我們13年冬天來到菜籽溝,到現在已經五年,沒有任何利潤。單單書院一項,就有了上千萬的投資,主要是靠我的版稅養著,已經養了四五年了。

它是個什麼呢?是個情懷。

我們也不做旅遊,我們拒絕做旅遊,就做一個書院,一個藝術培訓,條件成熟之後呢,做點兒國學教育,我還想著,如果有更多的時間,帶一兩個弟子,在青山綠水間,教育別人,啟發別人,這都是一個文人願意乾的事情。」

劉亮程曾如此形容一個時代的現代化進程。

「所有的人們都在朝一個叫未來的地方奔跑,跑在最前面的是繁華都市,緊隨其後的是大小城鎮,再後面是稀稀拉拉的村莊。」

而在菜籽溝,村莊不跑,不鬧。它們靜靜地矗立在原地,時代的新芽從枝頭上冒出來,新鮮的,嫩綠的,根卻扎得很深。

從離開村莊,到回到村莊

從離開鄉村到回歸鄉村,劉亮程走了大半輩子的路程。

1961年的春天,為了逃避可怕的饑荒,他的父親帶著母親從甘肅遷往新疆,落腳在一個沙漠邊緣的小村子裡。那個村子,承載了劉亮程最初的童年記憶。

他抓兔子,撈魚蝦,砍柴,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無處安放。於是,萬事萬物就成了他最初的啟蒙老師。

「那時,我主要是向我放的牛學、向那些風中的塵土、向那隻愛藏蛋的母雞學,我從它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

「草是一個生命,你應該認識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在一根草上發現一個世界,然後對草充滿敬意。」

他也喜歡當時來村裡說評書的藝人,喜歡《楊家將》《三國演義》的故事。後來,他接觸了《楚辭》、《莊子》,雖然一知半解,但屈原那種漂浮於天地間的氣息和精神,莊子筆下的草木、秋風、山水,都讓他深深著迷。

再到後來,他也如許多其他作家一樣,接觸了馬爾克斯等其他西方作家和作品。但他說,「文學作品雖然對一個作家有重要的影響,但他們對我的影響,肯定不會有我家鄉的一場風對我的影響大。」

初中畢業後,劉亮程讀了個中專,畢業後分配回家鄉沙灣做農機管理員。他開始寫詩,小有名氣後,他進了城,在烏魯木齊里做了一名文學編輯。溫飽解決,生活安定後,深藏在他記憶里的家鄉,漸漸復甦了。

他情不自禁地提筆,追憶自己的小時候生活、滋養、教育過他的故鄉。沉澱了近10年的時間,《一個人的村莊》使他得到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因緣際會,他在如今的菜籽溝,找回了童年時期的生活方式。

「來到菜籽溝之後,您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又聽到了雞鳴,在雞鳴狗吠中醒來,回到了白天黑夜中,恢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就是我回到村莊中的最大收穫,也是我的日常生活。」

他重新回到了寫作《一個人的村莊》時的狀態,跟動植物,跟天氣,跟風聲,跟星星和月亮又開始產生了聯繫。

清晨,雞叫到三遍,慢慢醒來。活動活動身子,想一想昨夜做的夢,在院子里走走,趁著才思敏捷開始寫作。下午太陽西斜,人的神思也開始逐漸模糊。黃昏日落西山,彩霞漫天,空氣里都是紅紅黃黃的。一轉眼,天黑之後,又是黑夜了。

可以和狗狗一起看星星,看星空里一個人難以直接解讀的,無邊無際的夢想;

可以坐在大樹下,聽著風吹過樹葉,聽著樹上的鳥叫,聞著遍地花香和泥土的味道;

可以靠著大楊樹讀年輕時沒能真正理解的《老子》,品味歲月沉澱後的莊重和周正。

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

幾乎每個知曉劉亮程背後故事的人,對他都表示了相當的艷羨。但劉亮程說,他有他的隱憂。

歷史有其脆弱之處。當菜籽溝的美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資本慢慢進入。有歷史的東西都是很脆弱的。一個推土機一早晨,就可以推倒一棟上百年的老房子。

「懷舊是一個個人情懷,但一個國家的懷舊就是民族情懷了,對當地政府和村民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發展,這其中肯定是有矛盾的。」

他說,好在現在,國家開展了振興鄉村的計劃,讓鄉民就地致富,過上好生活。只有鄉村變得可以讓人養老,年輕人願意回鄉創業之後,鄉村才能真正煥發出生命力。

十點讀書X劉亮程

1. 談談在菜籽溝令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去年冬天,我們書院後邊的一位老太太不見了。我還一直想著哪天去跟她聊聊天,去年冬天突然就不在了。

那天,我看到路邊都是積雪。上百輛車停在路邊,有當地的,烏魯木齊的,甚至是其他地區的。原來她和這世界上的這麼多人有著關聯。然而在她在世的時候,這次來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來看她。只有到她死的時候,這才變成了一件大事情。

在村莊里,一個人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不驚動任何人,只有死亡變成一個大事情。

我們的漢民族文化,是一個向死而生的民族,是死為大,生為小,一生中經歷了多少禮儀,到最後,那些禮已經無人知曉,沒有動靜,也沒有人去過,但最後,她的葬禮卻如此宏大。她一生中經歷的其他禮儀,彷彿就是這場葬禮的預演,一生也就這樣過去了。

2. 如今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什麼事兒都能在群里說,如菜籽溝這樣的村莊也無法避免。您如何看待有了手機之後生活的變化?

它瞬間可以讓你把東西傳出去。讓人的心態變快了,得到響應太容易了。

但是太容易是不是一件好事呢?那也說不清楚。

我們小時候,寄出一封信,那封信會在路上跑很久,收件人收到信可能會是兩三個月之後,那我們就等,等待是沒關係的。

現在一切都不能等了。但是我們還是需要等的,特別是鄉下的生活。

我們的農業文明,是在等待穀物成熟的過程中,慢慢熬出來的味道、情懷和文化。種子播下去,你需要等禾苗長出來,等苗抽穗,等開花,等結果,等成熟,這一等就是大半年。

陪伴你的許多事物都是慢的,都需要你等。等孩子長大、懂事,等自己一年年地變老,農業文化是等待的文化,你不需要著急,回到自然之間,什麼東西都自在其間。

3. 您覺得,現代人忙於玩手機,會影響到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嗎?

我們從小都好玩,手機也確實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倒是無所謂它對生活的好壞感知。

因為我們小時候打陀螺,整個村子的人都在玩陀螺,它會影響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嗎?不會的。它讓你獲得很多知識,很多有智慧的東西,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就是當下最好玩的玩具了。你拒絕手機,你也會拒絕更多東西,反而不好玩了。

我也在手機上看書,訂閱一些微信號,看看它們的詩歌或者短一點的小說,因為畢竟方便。因為看書有專門的時間,零碎的時間用零碎的方式去消磨,大塊的時間有大部頭的閱讀去填充。

4. 也會有說法,過於碎片化的信息影響了很多人的深度閱讀和結構化的思維模式。

我是這樣理解的,以前不讀書的人,因為手機的關係,多了很多機會碰到書。哪怕是一個小短文,一個跟生活有關的小信息,一個別人網上發的轉發的段子等等,它都是書。

手機讓一個之前一輩子根本不會看書的人,躲不開書了。因為那些文字時時刻刻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讓人去閱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手機讓人們的閱讀量變大了。

同時,手機里也有很多我們認為是「垃圾」的信息。但是,這些「垃圾」信息是由誰定義的?任何一種信息,我相信它都有它的價值。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正是因為一篇小短文,他因此跟閱讀發生了聯繫。

但是,對讀書人來說,過於碎片化的閱讀可能是有害的。

作為一個作家,我會對年輕人說,哪怕你讀多少碎片,都組合不成一個完整的世界。我們需要在年輕的時候讀幾個大部頭。

一部長篇小說的存在價值就是因為它裡邊蘊藏著一個完整的時代,一個完整的世界的整體運作,整體情感,你可以跟主人公的成長去經歷他的成長,經歷他所經歷的悲歡離合,受他的苦,隨著他的經歷,跟隨他的腳步去走到一個終點。

但碎片化閱讀里,一萬個句子也難以成就一個飽滿的世界,這就是碎片化閱讀之害。

5. 可否麻煩您向我們的讀者推薦一本書?

《山海經》。

對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大家可能都對《山海經》有了一定了解。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故事,都是來自於它。

抽空去看一看原書,讀一讀《山海經》,看看我們上古時代的古人是如何書寫山河的。這是一部「山河之作」。那時候的古人,面對山河的時候是有精神的,所以《山海經》寫的全是那些山河中的精神,而我們現在的旅遊者看到的僅僅是空山空水。

內容簡介

自然文學大師劉亮程,帶每個人回歸自然、認領故鄉。自然哲理不輸《瓦爾登湖》,魔幻氣質堪比馬爾克斯。中國人的自然文學經典。

-背景音樂-

周柏豪《宏願》

-作者-

-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離開家之前,這件事一定要做
曾國藩: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就是家庭的風水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