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劃重點!香港最新財政預算案都講了啥?

劃重點!香港最新財政預算案都講了啥?

新春伊始,香港政府公布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指出,環球經濟有三大趨勢要留意和把握,包括創科浪潮席捲全球,香港絕不能落後於大形勢,必須繼續完善創科環境、吸引新經濟公司和科研機構落戶,以及培育知識型人才。

他表示,全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之勢已確立,中國連同其他發展中的亞洲地區,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六成,亞洲發展中地區仍然是環球經濟的火車頭;而中國去年經濟規模超過12萬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由1978年只有約200美元,上升至現在的超過8000美元,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和策略,對全球影響舉足輕重,肯定是香港持續繁榮的關鍵。另外,保護主義升溫,香港在捍衛多邊貿易的同時,必須爭取簽訂更多的區域和雙邊貿易協議。

陳茂波指出,預算案的各項措施有3大目標,包括多元經濟、投資未來和關愛共享。以下為智通財經APP梳理的預算案要點:

預測香港今年經濟增長3-4%

財政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表示,香港去年經濟增長3.8%,高於預期,他預測今年經濟增長3-4%。

他表示,去年香港整體通脹率1.5%,通脹壓力溫和,基本通脹率1.7%,連續6年回落,預計隨著香經濟增長,成本壓力會稍為上升,輸入性通脹壓力亦會上升,但影響不大,估計今年整體通脹率2.2%,基本通脹率2.5%。

本年度盈餘估計達1380億元 40%與市民共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本年度估計錄得盈餘達1380億元。

陳茂波說,處理年度盈餘時,會審慎考慮其來源和性質,並會因應外圍和本地經濟情況,以及社會需要和市民期望,作出平衡的分配。

他表示,今年秉承同一理念,會把預計年度盈餘中的接近4成與市民共享,其餘用於改善服務和投資未來。

大灣區可為香港提供龐大市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指出,大灣區有「雙市場」、「創新科技產業」和「土地資源」。

他表示,大灣區6000多萬人口,生產總值達1.4萬億美元,為香港金融及高端服務業提供龐大市場,香港可以和內地企業開拓市場。

陳茂波稱,大灣區有匯聚多家龍頭創科企業的深圳,亦有多個正向先進位造業轉型的城市,可以成就一個人才、科研機構與企業匯聚的國際創科中心。

他表示,大灣區的發展空間和土地資源豐富,若能在政策上有突破,香港人可以更便捷地在區內營商、學習、就業和生活。

研究將不同投資產品納入互聯互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會繼續研究將更多不同的投資產品,納入雙向互聯互通機制。

陳茂波表示,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國家財政部連續9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並在去年10月在香港發行美元國債,促進香港債券市場發展,加強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融通。

他指出,已就中央政府在香港發行的非人民幣國債,提供利得稅豁免,令香港繼續成為國家發行各種幣值國債的首選平台。

推為期3年債券資助先導計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推出為期3年的債券資助先導計劃,首次來港發債的合資格機構,每次發債可獲資助一半發行費用,上限250萬元。

同時再以年滿65歲的香港居民為對象,於今年及明兩繼續發行銀色債券。

另外,他建議推出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劃,集資所得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政府的綠色工務項目提供資金。

他認為可鼓勵更多集資者,透過香港的資本平台為綠色項目融資,政府會儘快向立法會提交決議草案,期望在2018-19年度發行首批政府綠色債券。

陳茂波又稱,品質保證局已於上月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為有意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提供第三方認證服務,政府會設立綠色債券資助計劃,向合資格的發行機構提供資助,補貼使用有關計劃的成本。

政府預留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指出,創科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香港要善用資源,聚焦具有優勢的四大範疇,即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今年預留額外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

當中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100億元,支援香港的應用研發工作;預留100億元支持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及人工智慧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為非牟利科研機構提供財政支援;另外,會向香港科技園公司撥款100億元,當中約30億元用以興建科研基建和設施,其餘會用作加強科技園對租戶和培育公司的支援,及在園內設立智慧園區等。

陳茂波又指出,會向數碼港分別撥款2億及1億元,分別加強支援初創企業及促進數碼科技生態的發展,及電子競技產業發展。

預計香港政府未來5年收支將錄得盈餘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預期,政府未來5年的收支會錄得盈餘。他預計,香港在2019-2022年間,平均每年實質經濟增長3%,較過去10年2.7%稍高,基本通脹率則預計平均為2.5%。他指出,雖然已考慮到人口老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假設期內沒有重大外來衝擊,但環球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可能為金融市場帶來波動,影響資產價格及經濟氣氛。

陳茂波估計,政府2019年度至2022年度期間,基建開支將突破每年1000億元,但並未全面反映所有正在規劃的土地發展、公路和鐵路工程可能帶來的支出。他又預期,2019年度至2022年度期間,政府經常開支增長介乎每年6.1-9.7%,高於同期平均每年5%的名義經濟增長。

收入方面,陳茂波表示,本年度的地價收入主要以來年的賣地計劃和土地供應目標為依據,而下年度起則以過往10年地價收入占本地生產總值的平均水平,即本地生產總值3.6%計算,又假設利得稅和其他稅項的增長率,與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率相若,他估計經營賬目在這5個年度每年都會錄得盈餘,但非經營帳目則會在2021年度出現輕微赤字。而在2023年3月底,他預計,財政儲備會有1.2226萬億元,相當於21個月的政府開支。

預計下年度地價收入1210億元

政府這個財政年度地價收入遠高於原先預期,本年度預計有1635.69億元, 再創新高,較原預算的1010億元,大幅高出62%,即625.69億元。

當中,來自公開拍賣及招標方式的收入,有1145.89億元,較去年的953.41億元,上升20%;私人協約方式批地收入9400萬元;修訂現行土地契約,換地及續訂土地契約的收入,有480.91億元,較去年的193.93億元,大幅增加1.48倍;就短期豁免書而收到的費用,有7.95億元。

政府預計,下年度地價收入1210億元,較今年度修訂預算少35%。

政府下年度預算盈利466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政府下一年度的總收入預計為6045億元,當中入息及利得稅預計為2184億元,地價收入預算為1210億元,印花稅收入預計為1000億元。

另外,下年度政府總開支預計達到5579億元,按年增加17.6%,經營開支預計為4415億元,經常開支4065億元,按年增加11.8%,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衛生超過2300億元,佔比約60%,過去5年3個經常開支範疇的累積增幅達42.8%。

陳茂波指出,政府會增加人手,配合推行各項新政策和措施,下年度公務員編製將增6700個,至18.8451萬個職位,增幅是回歸以來最高,另外,也會一筆過向政策局調撥資源,相等於各政策局經常開支非薪酬部份3%。

他預計,下年度會錄得466億元綜合盈餘,明年3月底財政儲備預計為1.1386萬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40.3%。

導致樓價急升的基本因素已起變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過去數年,在住宅單位供應偏緊、利率超低及資金流入的疊加因素影響下,樓價已非一般市民所能負擔,不過過去幾年導致樓市急升的基本因素已慢慢起了根本變化。首先,住宅單位供應量將會上升,未來5年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落成量將達到每年約2.08萬個,比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50%。

另外,未來3-4年供應市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維持在約9.7萬個的高水平。可以預期,樓市供應偏緊的情況將會緩和。另外,美國利率正常化繼續推進,過去幾年香港超低利率的情況將不復再。這些基本因素的轉變會為樓市帶來壓力。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樓市的變化,同時呼籲市民置業前必須小心衡量風險。

未來5年預料建約1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未來5年公營房屋預計建屋量約為10萬個單位,包括約7.5萬個公屋單位和約2.5萬個資助出售單位。他又預計,未來5年,私人住宅單位的落成量,每年平均約2.8萬個,比過去5年增加約50%。

他表示,土地和房屋供應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當局會務求增加房屋供應。他指出,過去數年透過檢討土地用途,物色超過210幅具短中期房屋發展潛力的土地,合共可提供超過31萬個單位,當中約70%為公營房屋。大部分仍有待完成規劃、諮詢、收地、清拆及地盤平整等可行性研究及程序,才能用作建屋。

下年度賣27幅住宅地可建約1.52萬單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表示,計及本財政年度滾存的15幅用地,新一年度賣地計劃共有27幅住宅用地,可供興建約1.52萬個單位。加上鐵路物業發展、市區重建局、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預計全年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2萬5500個單位,發展局將於明天公布下一年度賣地計劃。

預留3000億配合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指出,由大學教資會資助的醫科學士課程學額,已由250個增至470個,政府正與教資會商討在未來3年,進一步增加醫生、牙醫、護士和相關專職醫療人員的資助學額,並邀請相關大學和菲臘牙科醫院研究再提升及增加教學設施。

他指出,未來5年會有超過2000名醫科畢業生,政府會確保醫管局有足夠資源聘請所有本地醫科畢業生,每年額外撥款約2億元,加強醫管局提供相關培訓。

另外,陳茂波稱,已預留3000億元作為初步預算,配合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改善衛生署診所設施,提升並增加醫療教學設施。他稱,已邀請醫管局籌備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包括研究現址重建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在伊利沙伯醫院現址興建新醫院,並擴建北大嶼山醫院,預計可加設3000-4000張病床,增加多項設施及診症名額。

來年公共醫療開支為712億元增長13.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指出,2018/19年度的公共醫療開支為712億元,增長為13.3%,佔整體經常開支的17.5%。

陳茂波指出,醫管局在2018/19年度的經常資助會提高近60億元,以增加病床數目、手術室節數、普通科和專科門診名額和相關人手等,以3年為一周期,按人口增長及人口結構變動,逐步增加醫管局的經常撥款。

陳茂波又稱,為應對流感高峰,醫管局已動用5億元推行紓緩措施,減輕前線醫護壓力,並會研究取消相關新入職員工首2年不設增薪點的做法,以提升士氣,挽留人才,強調會於資源上予以支持。

政府向多個中小企資助計劃注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表示,香港約有33萬家中小企業,佔全港企業總數超過98%,為協助中小企業,包括初創企業,把握經濟機遇和提升競爭力,會改善現有的政府資助計劃。

他表示,會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15億元,企業支援計劃的資助地域範圍由內地擴大至東盟,資助企業推行拓展內地和東盟市場項目,累計上限各自為100萬元;向「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和發展支援基金」注資10億元,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由20萬元增至40萬元,取消現時最後5萬元資助額的使用條件限制。

另外,他稱,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划下特別優惠措施的申請期,至明年2月28日,並在下年度起,向貿發局增撥合共2.5億元,協助香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把握「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機遇,推動電子商貿,並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高端會議展覽及採購中心的地位。

向旅遊業撥款近4億,發展香港成世界級首選旅遊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會向旅遊業額外撥款3.96億元,當中2.26億元會撥予旅發局,落實旅遊事務署在去年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

陳茂波表示,政府致力發展香港成為世界級的首選旅遊目的地,旅發局的發展藍圖會涵蓋開拓多元化客源市場,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培育及拓展具香港及國際特色的旅遊產品及項目;推動智慧旅遊和提升旅遊業服務質素等4大發展策略。

另外,當局會支援業界開拓「一帶一路」、大灣區、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帶來的旅遊商機,包括與旅發局合辦「一帶一路」和大灣區雙主題旅遊論壇及商業配對會議。又會推廣綠色旅遊,會向旅遊業議會額外撥款3000萬元,優化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先導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股挖掘機 的精彩文章:

原油價格觸頂了嗎?這幾張圖或給你答案
花旗:預測長和(00001)全年基本盈利升5%增派息 目標價122元

TAG:港股挖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