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是人才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是人才

之前大熱的一篇文章《上海是怎麼錯失這些年的互聯網機遇的》,題目也戳到了上海的痛點。確實,曾經的上海老大哥,沒有趕上任何一輪互聯網浪潮,如今只能守著金融業和貿易苟延殘喘。

文章先描述了上海本土互聯網企業幾近陣亡的事實,之後從客觀原因、歷史原因和當下城市現狀分析了上海錯失互聯網機遇的原因。雖然文章乍看很嚇人,頭頭是道,但是細讀下來可能還需推敲。

開頭列舉了幾家上海本土互聯網企業,如易迅、一號店、大眾點評確實是上海本土企業,沒能做大做強相信有包括企業發展方向和競爭對手強大等諸多原因。土豆視頻算是流媒體開山鼻祖,錯過了電視劇版權爭奪戰的機會。說是要另闢蹊徑,但估計不小心選了斷頭路,所以被收購不能說不是善終。而作者肥肥貓列舉的安居客和德祐就有點牽強了,這兩個房地產中介,本身算不上互聯網企業。其次德祐作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房屋中介應該也絕對算不上是上海本土企業。

1

觀點贊同部分

對作者提出的政府支持及精細化管理等原因是贊同的。

在通過九十年代招商引資成為全國經濟發展老大哥的上海眼裡,一群窮小子,閉門不出實現的互聯網經濟確實不是那麼「上檯面」,沒有引起重視和熱情是正常的。畢竟還有各種外資500強大腿可以抱。而上海作為老牌金融之都,在金融監管方面也必須是求穩策略,不然盤子大,流動快,稍有不慎就會被中央請去喝茶。所以也不能說是政府不支持,只能說上當年海對產業改革的需求,不像曾經只能靠旅遊業和手工小作坊為生的其他省市來的迫切。

上海作為中國第二大城市,沒有帝都的歷史積澱,沒有前人的指導綱領,在城市規划上,每一步其實都是如履薄冰的。再加上目前上海已經趕超全球其他大型城市的消費水平,在有了三十年自由發展的經驗後,為了保證「體面」,精細化管理也勢在必行。

2

觀點不贊同部分

互聯網行業不是野蠻生長,只是正常的發展速度。

相信任何一個商人看到商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緊抓不放,總不能讓到手的鴨子飛了吧。就好像我們看到精彩的小說,不也是廢寢忘食,哪裡容得下吃飯睡覺這些瑣事。而現今本來就是快速化發展的社會,商業圈地的快,加之社會演化的快,才讓大家有了驚嘆的感受。

互聯網行業的成功也不是因為滿足了屌絲心理。

只是行業發展抓住了大多數人的訴求和痛點,你不能說看視頻就low,不能說海淘就low,甚至不能說打車也low吧?作為商人,不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有越多的人願意購買你的產品,你才能賺的越多呀。這也沒毛病。

互聯網行業的崛起依靠的法律的擦邊球?

也許你可以說淘寶是賣假貨起家的,但是在淘寶起家的年代,中國的物質水平遠沒有達到可以盤查產品出身的程度。就好像在非洲缺水地區,你甚至都難以找到水源,你又如何去質疑水源的營養含量呢?

3

不同看法

買辦文化

這裡我十分佩服作者肥肥貓,「崇洋媚外」四個字就可以完整概括事實,作者非但沒有使用,並且還用買辦文化這個好聽又精緻的詞語,將上海人的勢力和面子闡述的精準透徹。

不過買辦文化並不是主要原因,九十年代初期,在有了深圳做榜樣之後,基本上中國所有城市都在「招商引資」,而上海因為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響應國家政策上也是成果顯著。而這種驕傲,更應該說是全國人民給的

學習香港,發展房地產經濟

當我們個人迫切想要發展的時候,一般怎麼辦?當然是找附近的朋友們做參照,學學當時距離最近的「亞洲四小龍」,也是無可厚非。另外房地產經濟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香港,其他歐美國家的大城市也存在同樣的房產問題,不然也不會有2008年的經融危機。所以,並不是上海政府有意讓上海房地產變成搖錢樹,這應該是所有大型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人口增長與城市土地資源分配的必然結果。

最痛的痛點,金融支持

北京有依靠人脈起來的百度,深圳有依靠用戶起來的騰訊,杭州有依靠自己和政府起來的阿里。那麼上海有什麼呢?沒有外資的規模和稅收,沒有任何政府願意拿目前漂亮的業績打水漂。雖然上海是金融之都,但是個人想要融資難於登天。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熱錢遍地,但是頭上有央行嚴密管控,借貸、負債決不能踩線的情況下,通融人情也是不可能的。 不僅是創業者,這在全國的中小經營者中,貸款融資都是難題。所以上海的創業者只是在全國貸款難的大背景下,不小心生活在了融資更加嚴格的上海。

再加上杭州為了拉動經濟對阿里巴巴的大力支持,以及本來就是小本買賣起家江浙商賈的歷史原因,在金融支持上,要堅挺的多,實在不濟,還有溫州私人借貸可以周轉一下。

而深圳作為改革開放新區,一直都是敢於嘗鮮。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有騰訊這顆大樹,為啥不能再多降點甘霖,讓大樹變森林呢?

4

上海的互聯網機遇說起來也沒有那麼背

2014~2016年,三年海淘風。上海作為老牌貿易港口,吃喝玩樂城市,當然精準踩到了點上,各種海淘電商層出不窮。上海又是一個既有消費能力,又有購買需求的一線城市。

各種海淘公司,甚至私人代購都賺的盆滿缽滿。然而稅收一紙文件,加上今年GDP增速放緩,以及美元貶值問題,一次性把賣方和買方的利潤都吃掉了。之前還大張旗鼓的海淘公司,現在也只能悄悄偃旗息鼓,唯有靠著逢年過節偷偷給用戶塞優惠券維持生計。

再有專門為吃喝玩樂城市量身定做的餓了么,這就是抓准用戶需求。當外賣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大概躺著也能來錢了。

5

缺人才

而上海作為一個高人口密度城市,滿足本城需求,就已經富可敵國,為何沒有大型的互聯網公司?說到底,還是沒人。

回想一下,你當年上學的時候,班級里家世好,經濟好的同學都和你一樣上了本地學校還是出國留學了?甚至更有資源的家庭也都早早移民了,所以目前在上海苦苦奮鬥的,都是當年既沒出國,又沒移民,熱愛祖國的一批人。這批人既沒北漂的決心,也沒深厚的家底。大家都只為了能在家鄉生存下去苦苦掙扎,早就把各種白日夢和創業衝動扼殺在搖籃里了。

再從人口結構來說,一般大型城市都是多女少男,這個原因尚不清楚,但你看看身邊同事發的喜糖就知道。而一般讀書的時候,又有幾個女孩子喜歡鑽研計算機,甚至以後投身程序員行列呢?如果妹子們都是計算機大拿了,相信也就不會有修電腦還是約會的段子了。

而留在上海讀書的本地人,十有八九不是學了外貿就是金融。記得當年選專業的時候,都是扎堆報外貿和金融,計算機專業只是用來調劑的。雖然上海高校雲集,但是估計當年乃至今日的熱門學校,不過是復旦金融專業、財大、對外貿易、最差也是立信會計,一水的金融院校我真是一點也不吃驚。學了外貿出來的一般是進了快消,而學了金融的現在不是股票基金就是銀行業。

作為一個沒有互聯網人才儲備的城市,要如何能抓住互聯網機遇呢?撞上了,不認識,玩不轉才是正常。

6

還有救

雖然上海錯過了之前各種互聯網浪潮,但是畢竟作為一個高人口密度的特大型城市,並且按照作者所說,時下專註於吃喝玩樂,相信並不會繼續錯過後面的浪潮。畢竟前有餓了么做示範,後有各種遊戲工作室雨後春筍,再不濟靠著各路明星還能模仿一下好萊塢。

但這都是後話,你也許會說互聯網企業不需要在上海紮根也能玩轉,但是如果比照工業革命的趨勢,互聯網革命必將席捲所有行業。人們行為方式的改變,會迫使所有商業網路化。互聯網經濟的紅利不再僅存於購物消費,金融、保險、尤其是醫療都在努力互聯網化。甚至連上海圖書館的借還書都已經自動化、聯網化了。還有什麼行業不可以呢?

既然有這麼多民生行業都需要互聯網的灌溉,相信不久上海的互聯網工作者也會越來越多。

更好的消息是隨著中國經濟日益繁盛,當年留學國外的、移民的朋友們都在爭相恐後回潮勞金。他們的回潮不僅是技術人員的增加,同時也帶來了雄厚的資金支持。而上海作為一線城市,良好的物質及服務水平和城市生活配套,又是曾經的故土,高精尖人世又有什麼不來安營紮寨的道理呢?

所以,上海作為老牌經濟都市,藉助互聯網浪潮,老樹發新芽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拭目以待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吃喝玩樂也是學問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西路房產查詢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西路房產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