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驅逐者》:租房不但居無定所,而且心靈也在漂泊

《被驅逐者》:租房不但居無定所,而且心靈也在漂泊

《被驅逐者》外國流行這句話:買房窮十年,租房毀一生

這真是我近些年來所讀到最讓人心碎絕望的書之一。

我曾經以為起碼在閱讀里,貧窮對於我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看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所知甚少,還有極大被震撼的空間。

我一直覺得,不同人生中的艱難困苦是無法比較的,但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這本書里的人是底層中的底層,他們遭遇的一切,所反映的是這個社會最醜惡的歧視、最冷漠的忽略,和最不公的制度,在他們的遭遇面前,我所聽過的許多其他故事都顯得蒼白。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馬修.德斯蒙德對無房主義並不認同。在他看來,居無定所的不安心理和持續飆升的房租會使社會底層家庭深陷貧困的漩渦,不可自拔。 馬修在美國密爾沃基南部居住了 1 年零 7 個月,跟隨記錄了八個貧困家庭的現狀後,出版了新書《驅逐:美國城市的貧困與暴利》。

在與窮人租客共同生活的數個月里,他目睹了貧窮、暴力、絕望,也見證了溫暖、希望和奮鬥。但總的來說,後者只是前者遮天蓋地的慘淡背景上微弱的火花。

這書里有黑人,有白人,帶著孩子過活的單親媽媽,有因為吸毒而丟掉護士執照的同性戀,有雙腿殘廢的老者,有剛剛從兒童福利院出來的十九歲少女,還有兩個賺錢賺到盆滿缽盈的房東。作者是個學者,書寫得剋制,但借用文學技巧,每個人的線時而平行,時而交錯穿插,雖然最開始覺得人物蕪雜,有時聽得一頭霧水,但過了開頭以後,開始被每個人物的命運所吸引,再也難以丟開。

顧名思義,這本書的重點放在租客被房東驅逐這件事上面。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和詳實的數據,描述出底層租客動蕩的生活。研究顯示,財政穩定的家庭或個人,所支付的房租應該不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然而對於書里幾乎每一個租客來說,租金都佔到了他們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更高。一次婚禮或者葬禮,一次出行,一次頭腦發熱不明智的消費,一次由於政府失誤而寄丟的福利支票,都可能會讓租客在欠賬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最後被房東驅逐。

但如果僅僅是見證「窮人更容易交不起租金,所以容易被房東驅逐」,這本書不算出色。之所以它是令人深思的好書,是因為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被中斷租約趕出住房,不但是貧困的果,也是造成更深貧困的根。被驅逐可能帶來金錢和物質上的損失——譬如書裡帶著兩個兒子的黑人單親母親就因為數次被房東驅逐,不但住處越來越差,最後薄產盡失。驅逐還往往帶來許多多米諾骨牌一樣的繼發事件。譬如,因為需要趕忙找下一個住所,租客需要長時間地打電話、坐著公車四處找房,不能上工,丟掉工作,財政情況進一步惡化。

貧窮以及被驅逐的風險給人帶來極大的精神困擾和壓力,本身也促使人做出不理智的舉動。譬如作者指出,有的窮人月初拿著福利薪金去買龍蝦大餐、電視、化妝品,新衣新鞋,也許在普通人眼裡看來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但他替這些人算賬,由於房租高昂,就算省吃儉用,一年下來也不過省出一個月的租金,如果遇上意外,很可能就消失殆盡,咬緊牙關存錢對他們意義甚小,反正人生如此無望,不如一次揮霍,總有一點亮色。所謂通過自己努力改變命運,在長期生活在絕望的人身上,只是一句可笑的空話。

本書以大量數據為基礎,它將改變我們對極度貧窮和經濟剝削的理解。書中所描繪的希望與失去會讓我們重新認識到「家」的重要——離開了家,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是北上廣深的租房上班族,或許會有同感——工資一半用來租房,縮衣節食後基本月光。如果沒有父母資助,一旦失業,也將面臨交不起房租、流離失所的窘境。

中國人都有對「家」的渴望和歸屬感,美國人亦是如此。

馬修說:「家」不僅是一套房子,更是家庭穩定的根基,象徵著安全與溫暖。但如果房租飛漲,租戶隨時面臨被驅逐,安全感和溫暖只能是幻想。

對於中國人來說,租房,不但有現實的不便,更有心靈的漂泊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寶媽都是在家吃閑飯的懶蛋?婆婆,你啊嗚特了!
一張照片,一個凄慘的二戰《故事》,足以讓人痛恨戰爭!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