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陪著父親過大年

陪著父親過大年

陪著父親過大年

鄭應軍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的家中就有一寶——年近八旬的老父親。最近幾年,老父親的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前:昔日濃密的頭髮日見稀疏花白,原來挺拔的身軀已經彎曲,明亮的雙眸失去了往昔的光澤……但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老父親比過去「聽話」多了:帶他去醫院檢查身體,能夠積極配合;天冷了,接他到縣城或到西安妹妹家去住,雖然嘟嘟囔囔但最終還是欣然前往。只是年關將近,他又恢復了往日的倔強,非要回到白鹿原上的老家過年,還說城市的年沒味道!

有人說順從老人的心愿,讓他高興,就是最大的孝,我們兄妹也只能如此。原計劃大年初一中午上原,但父親還惦記著藍田燈展,想看看灞河兩岸燈火輝煌的夜景。其實,燈展現場我帶他看過,不過都是在白天,就是怕晚上冷,父親身體不適應,且今年燈展地點比較分散,如果想要多看幾個景點就要多走好多路,這對於年輕人來說無所謂,但對父親而言確實還得費點體力!

迫於父親的執拗和倔強,我們答應陪父親看燈展。夜幕降臨之時,由侄子開車,我們從藍田新城慢行,過信天游橋,繞河堤路,直至白鹿原民俗村,一路燈火輝煌,遊人如織,彩燈高照,霓虹閃爍,父親看得很開心,尤其是與藍田人文歷史有關的燈飾,看得很仔細,甚至還能津津有味地講出一些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來。父親六十年代當過民辦教師,愛看書,懂政治,一直認為他掌握的才是正宗的歷史,他的政治觀點就是權威,讓我這個從事歷史教育多年的兒子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辯駁,只能認同!

大年初二,氣溫驟降,白鹿原上顯得益發寒冷,父親起的很早,但沒有出門,這和往年相比有點意外,看來他對醫生的話很在意。醫生說:老年人血管硬化,血壓高,冬天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這些我們姊妹幾個經常念叨的話,他從來不聽,而醫生這麼隨便一說,就記住了,而且很上心,這令我們欣喜,但更多的是隱隱的擔憂。

吃過早飯,父親穿上新棉襖,收拾得利利索索,精神抖擻的出門了,從村東到村西,從村南到村北,逢人就熱情的打招呼,似乎在向鄉黨們展示他雖然半年沒在家,但身體好著呢!不是傳說的病很重,只是兒女有孝心,讓他在城裡享福呢。哎!這就是老父親,從來不放棄任何一次宣傳自己兒女的機會。

其實父親生病住院的事情,在村裡鄉黨中、親戚朋友圈都不是秘密。父親姊妹六個,健在的只有兩個七十多歲的姑姑和他三人,出於對父親身體的牽掛,打破了往年的規矩——大年初二出現了多年未有的情況,三個老姊妹,一幫表兄妹難得又聚在了一起。午飯後,不知誰提議到溝里的老村莊看看老宅子,於是大家摻著老姑扶著老舅一起出發了。

我的老家位於白鹿原腹地,鯨魚溝末端,溝深坡陡,父輩當年勞動、生活環境之艱辛一目了然。我十九歲時,母親離開了我們,二十多年來,父親為操持這個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直到去年還堅持耕種著三畝地,說農民嘛,不種地幹啥!我作為農家子弟,也沒有完全理解父輩對土地、家鄉的那一份濃濃深情。

一行人下到溝底,看著荒蕪了的老宅,聽著叮咚的泉水,想著童年的往事,我頓生感慨:河水清清,荒草凄凄;穿越灌木,尋夢故鄉;家中老宅,滿臉滄桑;徘徊許久,多次徜徉,這裡就是我兒時的樂園,也是我夢想起航的地方!感慨之餘,我看了一下步履蹣跚的父親,面容滄桑的兩個姑姑,有點心酸。他們這一代人,為生活經歷的付出的太多,現在到了享福的時候而歲月不待人,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的念叨:你們養我們小,我們陪你們一起慢慢的變老!

作者簡介

鄭應軍 ,藍田白鹿原人,高中歷史教師,熱愛生活,喜歡閱讀和戶外活動,對乒乓運動情有獨鍾,偶發靈感,也有零星文字作品見諸於多個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約一程時光 的精彩文章:

叫你如何「一路走好」

TAG:約一程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