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好看的皮囊動過100多刀,有趣的靈魂只要這幾本就夠!

好看的皮囊動過100多刀,有趣的靈魂只要這幾本就夠!

Eugene

 Carrie & Lowell

Sufjan Stevens 

00:00/02:26

說起讀書,就想起一件讓我很佩服的事:幾乎每次和竹子見面,她的包里總是帶著一本讀了一大半的書。而且我觀察到一個小細節——她幾乎從來不背裝不下書和本子的包包。

我一直覺的讀書這件事,最能體現出一個人面對事物的專註度和探究世界的寬廣度。每個人讀書的口味千差萬別,所以我有不少愛讀書的朋友都不太喜歡推薦書單,總覺得讀書是一件很個人也很私密的事。

但看到今天這篇文章時,最讓我興奮的不是其中推薦了多少豐富的類目,而是竹子那一套很獨特的方法論:如何通過切分讀書的種類,來構建自己知識體系?

所以這篇文章並不僅僅是書單

而是一篇教大家如何合理分配閱讀時間

構建有趣大腦的文字

微博:@你好_竹子

前段時間我和男友討論,音樂、電影、閱讀這三樣中最不可割捨的一樣是什麼?如果人生從此不再擁有,會感到痛不欲生的一樣是什麼?他不假思索的說,音樂。我點點頭,沒有音樂的世界確實枯燥。不過與他不同,我雖喜愛音樂,但不依賴耳機和音響。在家我喜歡絕對的安靜,出門享受城市的聲音,走進自然更覺得自然本身發生出聲音便是曼妙無比。可是如果生命中沒有閱讀,我真的會抑鬱。找不到許多問題的答案,感受不到生命的重量,缺失了最純真的想像空間。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是怎麼愛上閱讀,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書單,以及我的一些書籍推薦。

Edgar Degas

很多人說,信息爆炸的時代,刷刷微博和朋友圈也可以讀到很多有趣的觀點和知識。沒錯,我不否認,可是這些知識大多是片面的、參差不齊的。人不可能在十分鐘的時間內獲得一面完整的、井井有條的知識體系。相反,若缺少批判性思維和完整的知識庫,我們得到的往往都是偏見。

一本書少則兩三百頁,多則幾冊。即使閱讀速度最快的人,在工作之餘,也需要一兩周的時間才能閱讀完一本書。所以,閱讀所獲的感受,往往比起任何媒介都要更加深入和透徹。即使是批判,也得到了深入的了解。若是喜愛,每一字能神奇般化為某種氣體,縈繞在腦中,呼吸之間,久久不能忘懷。

我記得小時候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完全看痴了,廢寢忘食的讀完,感覺妙的很。書一打開,時間就嗖的一下被收進了紙墨里,如同一條川流不息的小河,跟著三代人的故事在老北京城裡走了好久好久。

很多年後,雖然情節早已模糊,依稀記得我對木蘭的許多思想和做法留有意見,好像還真摯的寫了不少讀後感,但那書留給我的感受還留存到現在。閱讀讓你擁有昆蟲的複眼,一本書合上,就深深的經歷了一遍不曾想像的人生,你的生命好像也更廣泛了一些。

北平舊照

而且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書若是讀多了,你的朋友就變成了作者。生活中,我們與許多偉大的哲人、藝術家、作家之間的距離,不僅跨越了身份,更跨越了時空、地理。可是書一打開,閱讀時間內,便可得到這些偉人在一段歲月,乃至一生的思想、知識和體驗。

難怪有人說,閱讀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所以也怪不得很多愛讀書的熱門不喜交際,人生那麼短,有趣的人那麼少,若想娛樂,還不如打開一本書如此簡單。好像卡里埃爾說的:一批藏書就像一種陪伴,一群活生生的朋友和個體。哪天你覺得被孤立了,消沉了,你可以去找它們,他們一直都在那裡。

讀書的人都很「貪心」,對社會中各種層次的生活都富有興趣,飽含好奇。據說劍橋大學內院文物博物館裡有愛因斯坦的手記,寫的都是平常事,還有提到,某日黃昏去集市買菜,與農夫暢快的聊了很久。我覺得許多擁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如此,對凡事留有好奇,對生命充滿寬容……

提到書單,我覺得這是件非常個人的事,不因為閱讀內容,而因為閱讀需求。不過方法是可以共享的。

我的閱讀習慣

有三分之一是興趣閱讀

隨著時間和環境的影響,每個人都興趣都不一樣,所以這部分也沒法推薦。比如說最近我對宗教感興趣,所以《僧侶與哲學家》又拿出來細讀了,羅素的《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也在我的書單之內。故事類的我也會讀,這部分英文的比較多,比如說在西方大熱的 。

在尋找生活疑問解答的時候,我時常會去克里希那穆提那兒去尋找慰藉,他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名字聽起來很雞湯,觀點我不完全贊同,但是是很好的參見,其中最喜歡《學會思考》。

我還有一些惡趣味,喜歡趣說歷史,比如說講秦朝李斯的《流血的仕途》,這我大學時候看的,笑到肚痛,到現在都會偶爾拿出來再讀上兩段。之前看中國歷史就很喜歡劉秀了,之後還買了曹公子的《嗜血的皇冠》,也在我的閱讀單子之內。

我有可能因為對某個人感興趣而讀他翻譯的書,比如說傅雷。我真心崇敬傅雷,《約翰克里斯朵夫》四大厚本,我都看了,並且我覺得這套古典真的一點也不晦澀,就是花時間。

還有我提過我很喜歡大腦科學,這方面讀過很多書,不過大多數是英文。大熱的不說了,中文版也有。特別喜歡David Eagleman寫的大腦書,其中最推薦

,這書我一星期看完,讀的如痴如醉。

心理學的書也愛看,大學就看過《烏合之眾》,當時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前兩天翻開來看,可能是年代已久,真的看兩頁就看不下去了,實在是偏見太多。社會心理學讀起來就是聰明版的社會觀察,《影響力》《社會心理學》《異類》都是上學時候看的,有些理論還記得,對現在玩兒社交媒體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二個三分之一

是為了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

這裡面要求涉獵廣泛,儘可能的看大家之作。文學、藝術、科學、哲學、歷史、政治,都可以涉及。最重要的是,在腦中建立一個時間線,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一併放進去理解。

Paul Gauguin

當歐洲藝術和科學大發展的時候,我們不但丟失了唐宋的開放,還會到了一個黑暗壓抑的時期,許多美好的傳統都沉沉的睡去,直到民國才慢慢蘇醒。對比來看,整個世界在腦子裡都變的立體了,好像一張地圖被點亮。回味起來,更是唏噓。

我是一個酷愛收集時間線的人

前段時間流行的電影《摯愛梵高》,讓很多人對梵高有了更多了解。我之前去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溜達了一圈也甚是喜愛,可是對這個畫家的了解,記住他的時間很重要。梵高生於1853,死於1890。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段時間歐洲具體發生了什麼,梵高那時候受誰影響最大,他聽什麼音樂,看什麼書,那時代人的主流思想大致是什麼樣子的。把這個人,放在腦子裡已經建立好的時間線上去理解,一下就生動有意思了。

關於建立知識庫,我推薦幾本有點捷徑的書,像是導覽,大凡都有時間線,看感興趣了再深入買別的書看。

這樣的書我看過的有:

《人類簡史》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老問題:西方哲學的經典議題》

《哲學家都幹了什麼》

《藝術的故事》

《音樂的歷史》

《東亞大歷史》

《全球帝國史》

《英文新聞史》等等

這方面書很容易忘,很多我都還在反覆看。受男友影響逐漸擺脫對數學的陰影,突然對科學有了興趣,所以也買了《時間地圖》,決定好好看。

最後一個三分之一,就是看小說了。

小說最大的發揮了閱讀的想像力。想學講故事,就去看小說。

我還記得人生第一本小說是小學時候讀的《紅頭髮安妮:綠山牆的安妮》,當時讀了很久很久,可是那時候就很喜歡閱讀帶來的慢條斯理的沉浸感,十分享受。之後就看多了,如果非要我挑兩個最喜歡的小說家出來,我就說村上春樹和馬爾克斯。

我不覺得村上春樹很日本,他自己也摯愛西方小說。我覺得村上是世界的,於我而言,是最貼近我感情的一位作家。所以當初和男友交往沒多久,我就問他看過村上么?他沒有,不過受我影響也開始讀。

村上在某種意義上是我的少女啟蒙,他教會了我聽各種上乘的音樂,從披頭士到海灘男孩,從爵士到古典,看他的書聽他的音樂,慢慢成長為大女孩兒。

除了村上眾多小說,我跟他也分享很多相似的愛好,比如說他寫跑步寫了一本書,這書我還送給我爸爸,我倆都熱愛跑步。《和小澤征爾談音樂》我也看了,看了之後很佩服,小說家真的是雜學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應該是世界公認的近代最會寫小說的人吧?因為他,我瘋狂的想去哥倫比亞和墨西哥。除了舉世聞名的《百年孤獨》,我覺得要是想搞懂愛情的也可以去讀讀馬爾克斯,就讀《霍亂中的愛情》吧,琢磨一下讓人迷戀五十年的真女神到底什麼姿態。《愛情和其他魔鬼》也是有魔力的,我的心讀碎了,影響我情緒很久。《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讓人看清什麼是寫作天才。

談到閱讀,真的覺得很難剎車,可以一直講下去。很多書和作家都沒機會提到,這次當作開篇,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聊。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據說是普林斯頓大學兩位學者展開的快樂與金錢之聯繫的調研,最後的結論是,人一旦賺過了年薪7萬五美元(人民幣五十萬),快樂與金錢的關聯就越來越小。

我想了想,覺得很對。積累財富,無非就是為了把人從柴米油鹽中解救出來,所以才有閒情逸緻去讀書畫畫、雲遊四方、了解世界、懂得藝術,去追求生命中更有價值的可能。人生漫漫,我想在旅行和閱讀上盡情浪費時間。

想來特別喜歡跟竹子聊天的原因,也是因為她在書本吸取的知識里快速更新著自己。每次也能給我的世界帶來一些擴充和啟發。

其實我自己不是個讀書很快的人,因為讀書時的感受太跌宕起伏,總要消化很久。但拿出來分享的一定是一些給我留下過烙印的,如果這個書單沒看過癮,可以去我的微博@原來是西門大嫂 搜索:書/故事/作者等關鍵詞,查看更多我推薦過的書和摘錄。

想看更多書單、影單的推薦,點 催我多看多推薦吧!!希望閱讀能為你的生活帶來平靜和快樂。

沒看夠?這裡一定有你不知道的!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是西門大嫂 的精彩文章:

如何用Iphone拍出INS博主的感覺?

TAG:原來是西門大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