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來元朝皇帝上朝還要一堆翻譯官上場!其他朝代基本很少有

原來元朝皇帝上朝還要一堆翻譯官上場!其他朝代基本很少有

元朝的官員們各民族都有,所以皇帝與不同民族的大臣說話都得有通事官在場隨時用不同語言進行翻譯,有的不能直接翻譯還得幾種語言轉接,比如象馬可波羅這類歐洲官員首先他用波斯或阿拉伯語說話,通事將其譯為回鶻語,然後第二個通事才能把回鶻語譯為蒙古語,這種現象在元朝朝庭上很常見。

從歷史記載上看,沒有發現元朝強制漢族官員講蒙古語,不過漢族官員為了工作方便主動學蒙古語的可能性到是有。

忽必烈是會點漢語的,不過不一定認識漢字,他還試圖推廣將蒙古文搞成方塊字,巴思八文看上去有點像現在的韓文,漢語聽說好學些,漢字學起來不大容易,因為是有含義的,不如字母拼音學起來容易,但元朝皇帝從鐵木真開始,身邊就一直有漢人近臣,在一起呆那麼多年,要是說一點不會不大可能,很多的溝通估計會蒙漢語混雜,因為有些大的治國政策還是要反覆溝通推敲的,一些漢語描述的東西不容易準確的翻譯成蒙語,而當時漢文白話盛行也應該和溝通有關,元朝還遺留有大白話的聖旨,這些有可能是皇帝的原話,因為早期就算是蒙語轉譯,也是寫的文縐縐的,明朝早期朱元璋朱棣的口述聖旨也是經常大白話

元朝朝堂上的通事官是不可少的,其官員各民族各國家的都有,要說清楚一件事往往要翻譯幾遍,就像聯合國開會一樣

查到過元成宗就是鐵穆爾的手跡,用漢字寫的,元仁宗據說學習儒學,會書法,恢復科舉,元文宗應該是會漢文,而且有詩畫存世,元朝還出現過漢字蒙古話音譯的碑文,就是類似把THANK YOU 寫成 三客優的搞法,所以元朝實際上成了一個文化大雜燴的時期,同時也出現了關漢卿等元曲大家和趙孟這樣的書畫大家

到元後期,很多分封到南方的蒙古王族學會了漢文,其中一些後裔還至今留在河南,四川等地,已經完全漢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元朝十一位皇帝的陵墓至今為何沒有發現一個?
元朝和四個汗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