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在說龍脊的時候,我在說什麼

當我在說龍脊的時候,我在說什麼

要相信我

真的不逼你吃螺螄粉

就單純看看

廣西 龍脊

廣西在我國的西南一角靜靜沉睡,偏安一隅,除了「臭名昭著」的螺螄粉和名揚天下桂林山水,似乎再沒有別的能令世人矚目的地方了。

就連古代的官員調到廣西做官都稱為「貶」。

但正是這個地方,沒有東邊廣東的富有,沒有南邊雲南的熱鬧,就這麼安靜的、與世無爭的、不顯山不露水的將很多奇美景色和民族文化完整保留了下來。

而龍脊,在廣西南嶺的大山深處,用700多年的梯田歷史和少數民族的多樣文化沉澱驚艷世界。

梯田

翻越崇山峻岭,望著延綿無盡的山林,似乎這世界只剩下起伏的山丘與縱橫的溝壑。

但是在這南嶺群山的褶皺里,跨過層層天然的屏障,卻藏著一番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色,柳暗花明,別有洞天。

這深山裡的秀麗驚艷便是龍脊梯田了。

在龍脊梯田景區內,分布著許多壯族和瑤族的寨子,從金坑大寨出來不遠處便是金坑梯田。

遊人如果住在大寨的客棧里,也能從窗戶看到金坑梯田的景色。

金坑梯田形似一個大個大坑,梯田修在四周的山上,層層疊疊,順著山勢蜿蜒變化,曲線優美。

從山腳到山腰,從遠看像是上山的千級台階懸于山坡之上,修葺整齊,大氣磅礴。半山腰的梯田中間偶有壯瑤的寨子點綴,金坑梯田在2007年被譽為「中國經典村落景觀」。

在三月份春耕,寨子的村民們就要準備插秧了,插秧之前的重要工作就是給梯田灌水。

梯田灌了水便成了山上的海。

站在金坑梯田的田埂上,四周灌滿了水的梯田倒映出藍天白雲和旁邊的山峰,明晃晃的水面在陽光底下閃閃發光,宛如一幅絕美的油畫,大自然才是天才的藝術家。

一陣春風拂過,梯田的水面起了漣漪,漣漪一直從山腳一層一層泛到山頂上來,一路上也驚動了田埂淺草里的蛐蛐。吹面不寒楊柳風,正是最舒適的時候。

等到水稻成熟,閉上眼睛就能聞到撲面而來的稻香,彷彿躲在新收稻穀的糧倉裡面,豐收的香氣總能讓人心安。

坐索道上山,來到金佛頂觀景台,開闊的視野能俯瞰到整個金坑梯田,將金秋時節梯田的壯美盡收眼底。

山坡的梯田上長著滿山滿谷的水稻,飽滿的稻穗掩蓋住了田間的小路,眼前都是大片綿延的金黃色,與遠方蒼翠的山林形成強烈對比,令人震撼。

稻穀豐收的季節,梯田裡就常常能看到村民勞作的身影了、

「我們這裡都是梯田,用不了收割機,穀子只能自己慢慢割。」在田間忙碌著的老潘本來在外務工,這次農忙回來幫忙收穀子。

夕陽為金黃色的稻田灑下最後一縷光,便帶著似火的雲霞慢慢沉下去了。

傍晚的稻田也似乎沒那麼灼熱,熱氣退散,這山谷慢慢寂靜了。

長發村

第一批九零後已經禿了。

一個一個的,天天熬夜修仙,還指望脫貧脫單不脫髮?

脫單可以想想,不脫髮也有方法試一試。脫貧?你想都不要想。

至於怎麼脫單,那就看緣分了。

但是在氣死人的防脫髮的這個問題上,似乎有那麼一群人從來沒有出現困擾,也從來不擔心頭髮掉的比頭皮屑還多。

在壯瑤民族聚集的龍脊十三寨裡頭就有這麼一個酷到炸裂的村子——黃洛瑤寨。

黃洛瑤寨是一個民族風味十分濃郁的瑤族村寨,寨子至今還保留瑤族傳統的民居樣式和生活習慣。

在黃洛瑤寨隨意散步走動都能聽到雞鴨的叫聲,甚至還有豬在哼哼叫,但是並沒有看到雞籠和豬圈。

「我們這裡的吊腳樓啊,都是木頭搭的,一住好多年了。最底下那層就養雞餵豬,二樓上就放著收下來的糧食,三樓自己住。」一位剛從河邊洗完衣服回來的瑤家奶奶說罷放下手裡的木盆。

感覺這樣的房屋,不只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搞建築設計的同學也應該來多看看。

在這吊腳樓的前後,常常能看到在忙碌或者閑聊的「紅瑤女」。

因為穿著綉有瑤族圖騰和各色花紋的紅色上衣,黃洛瑤寨的女人們被稱為「紅瑤女」。

「紅瑤女」們根據年齡和婚嫁情況梳著形狀不一的髮髻,在陽光下頭髮烏黑油亮。

除了出生時剃一次胎毛,「紅瑤女」們一生只剪一次頭髮,就是等到成年禮的時候在族長和長輩的主持下,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阿婆用剪刀將長發剪掉。

一位大嬸散開她的髮髻,綢緞般絲滑柔軟的頭髮如黑瀑瀉下,足足有一米六。大嬸隨後又從頭上取了兩把頭髮下來說:「這一把是成年的時候剪下的,還一把是平時梳頭掉落的。要把這兩把頭髮和現在的頭髮盤在一起打理。」

大嬸把她的「頭髮們」很仔細的養護,因為在黃洛瑤寨,頭髮是富貴吉祥長長久久的象徵,所以女人們都希望頭上的頭髮能更多一些能更長一些。

而關於頭髮的秘密,都藏在淘米水裡。

紅瑤女在做飯之前,淘米的時候把淘米水留下來密封在一個陶罐里,在土灶邊放兩天,等淘米水發酵就用它來洗髮護髮。

這樣純天然的洗髮水,看來養護效果不錯呀,不知道有沒有防脫髮的效果。

最開始是驚訝於人類居然可以留這麼長的頭髮,後來覺得女人們為了變美也太拼了吧。

但是,這是別人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肯定有超乎想像的地方。

你們真的厲害。

怎麼吃?

作為能把小龍蝦這樣的外來入侵物種吃到需要依靠人工養殖才能繁衍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遍地開花。

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想方設法的搞吃的才是正經事。

不管哪個地方哪個民族都一樣。

所以在這南嶺深處,智慧的人民就因地制宜,為了可持續發展,砍了竹子做竹筒飯。

啊不,以上部分內容是鬼扯,請大家選擇性相信。

不過來廣西,不吃一下正宗的竹筒飯真的是要抱憾千古的。

可不是平時在某某美食城看到的假冒偽劣的「竹筒飯」,瑤族的竹筒飯是實打實的將飯塞在竹筒中燒出來的。

瑤族的祖先需要進山打獵或者下河捕魚,經常在外風餐露宿,經常會餓著肚子。後來就有族人在山上砍下竹子,生一堆火在河邊,將竹筒塞上稻米和水,用泥土封上口之後烤制,等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

現在的竹筒飯依舊是這樣的燒制方法,不過竹筒裡面放的就不止稻米了,還增加了五穀雜糧與碎肉。烤制完成的竹筒飯帶著竹子的清香,軟糯滑嫩,咸香可口。

而在瑤族村寨,除了這竹筒飯,還有一種極為特色的早飯——「爽神湯」。

現在人們吃早飯就是包子豆漿什麼的,但是瑤族人的早飯卻吃的特別講究,每天都要喝「爽神湯」,就是俗稱的打油茶。

製作打油茶的工序十分複雜,將花生碎、生薑等調味品和茶葉放在油鍋中炒制,加入開水,煮製成香濃的茶湯。茶湯過濾後呈薑黃色,盛出放炒米和麻袋果泡上,一碗醇香的打油茶就完成了。

打油茶的口味可以隨個人喜好添加咸甜辣和泡上其他的吃食。

「我每天早上都要做這個打油茶,我這老太婆牙口不好,把硬的脆的到油茶裡頭一泡,熱乎的一碗,又香又甜,早上喝著舒服。」這寨子里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奶奶在早飯上倒是很堅持。

這個打油茶可以說是瑤族人民「賴以生存」的食物了,日常或待客都離不開它。

泡炒米,泡撒子,泡油條...一碗打油茶可以泡下一個世界啊。

這麼包容的食物以前可是被乾隆皇帝品嘗過的,山珍海味吃膩了,來碗山裡的打油茶,頓時神清氣爽啊,不要爽到飛起,於是乎,賜名「爽神湯」。

對於廣西人民的這些奇思妙想也是服氣的,腦洞大開哦,居然把生薑和茶葉放一起煮。

哎...還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美食」,啊不,是嘆為觀止...大家留言給小編吧。

寫在最後

你要好好睡覺

好好吃飯

不要熬夜

不聽話的話

就把你賣到廣西的山裡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信用可以東山再起 別讓徵信記錄卡住你的脖子
我的2017華語電影清單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