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征-11即將迎來海上發射首秀 另闢蹊徑解決諸多難題

長征-11即將迎來海上發射首秀 另闢蹊徑解決諸多難題

2018年,中國航天研製的「長征-11」型運載火箭,將走下發射場,登上發射船,執行中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2月27日,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今年將執行5次發射,包括4次陸上發射和1次海上發射。

海上發射,將在陸地上的發射場搬到了茫茫大洋之上,從而避開了由於土地問題造成的發射場位置影響,可以實現在全球任何海域中的最佳位置執行任務,讓火箭在最有利的位置點火,將衛星送入軌道。通常,海上發射的位置一般會選擇在赤道地區,由於地球自轉在赤道上達到最大的旋轉速度,在此發射能得到額外的發射速度增量。在海上執行發射任務,消除了地球靜止軌道零度傾角需要的軌道平面變化,運載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樣的火箭從北緯28.5度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能達到地球靜止軌道的載荷將減少15% -20%。

海上發射降低了在人口密集地區發射的風險,有更好的第三方安全性。由於沒有與其他發射系統的衝突,附近也幾乎完全沒有限制發射的船隻或空中交通。因此海上發射可以達成任意軌道傾角,例如「海上發射」公司的發射平台,可用軌道傾角範圍覆蓋了卡納維拉爾角和范登堡空軍基地兩個發射場合起來才能得到的軌道傾角範圍。

但是海上發射對火箭的檢測、燃料,發射平台的振動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海上發射」公司使用的「天頂」-3SL運載火箭為了確保安全,使用了液氧和煤油作為第一級發動機的燃料。同時,在執行發射任務時,用於發射火箭的「奧德賽」平台需要加註15000噸海水,使其排水量從3.1萬噸暴增至4.6萬噸,以符合海上發射時的振動要求。

在這方面,中國另闢蹊徑,走上了另一條不同的道路。中國在海上發射方面,選擇了使用固體燃料的「長征-11」型運載火箭。固體火箭所使用的固體燃料在儲存性方面,較傳統的液體燃料具有很大的優勢,同時相對較小的起飛重量,使其對發射平台的影響降低到相對容易接受的程度。起飛重量120噸的「長征-11」型運載火箭,使用一艘平板駁船類的平台即可完成發射任務,最大起飛重量高達800餘噸的「天頂」-3SL運載火箭就需要數萬噸壓艙海水才能保證發射平台的平穩。

雖然中國使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規避了一些海上發射的難點,但是「長征-11」運載火箭搭載能力相對不足的問題卻是無法規避的。目前,中國航天的海上發射,還是以積累經驗為主,同時對在海上發射更大型的運載火箭展開預研。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在海上發射方面,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殲-16VS蘇-35,誰才是中國空軍第二強戰機
可形成強大功能組合 空軍稱殲-16是殲-20好搭檔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