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下峪故事】之——謬傳了多年的地名「唐朝疙瘩」

【下峪故事】之——謬傳了多年的地名「唐朝疙瘩」

在洛寧縣下峪鎮對九峪村子的後面,大溝河水庫下游的出口處,也就是「勝佛廟」(很久以前也叫作『孫爺廟』)對面「勝佛嶺」的上面,有一個光禿禿的、而又顯得似乎非常醜陋的山包,人們都把它叫做「唐朝疙瘩」。

提起「唐朝疙瘩」,當地的男女老幼都十分熟悉,也都為數十年前在上面發現的、在當今依然顯得十分神秘的那座唯一的「古墓」嘖嘖稱奇,但又為「古墓」中的埋葬者的身份感到迷懵不解。其實,「唐朝疙瘩」名字是一種錯誤,只不過這個名字恰好和歷史上的「唐朝」諧音罷了。

這事還要從頭說起。

在數十年前,那時的「唐朝疙瘩」,可不是今天這副光禿禿的難看樣子,那個時代的「唐朝疙瘩」整個山包從上到下,都被綠油油的柏樹簇擁著,人們從遠處看到的就是一派墨綠色的蓊鬱景象。整個大溝河所在的山坡也不像現在的這副囧樣:險峻陡峭,山脊裸露,怪石嶙峋,而是藤繞樹茂,荒草遍野,滿目蒼翠。山下面清澈碧透,歡唱雀躍的河水在不分晝夜的涓涓流淌;山上是微風拂動,起伏不定,嘩嘩作響的綠色波濤;樹木上,百鳥啁鳴,松鼠輕靈;草叢中,野豬、草鹿、狐狸、野兔以及多種野生動物時而出沒其間,構成了一幅多姿多態,輕盈靈動的山水畫卷。

據說,在很早的以前,在山下的對九峪村子裡住著一戶姓湯的殷實人家,這個姓湯的人是一個本分的農人,名字叫做湯超。湯超辛勤善良,為人誠實,又粗通文墨,樂於助人,甚為當地村民的贊道。

湯超聞雞即起,日落方歸,勤勞節儉,倒也攢下了一份不錯的家業。按道理說,湯超應該過得心得志滿。但是,世上總是有好多事不如人願。這湯超自小父母雙亡,全憑自己一人辛勞及左鄰右舍的好心幫助,所以,成年後,總是與人為善,和睦相處。但由於幼年家庭貧寒,成婚較晚,年過三十有五,婆娘方生下一子,取名湯耀宗。湯超與婆娘含辛茹苦,盼兒長大,好繼承家業。奈何這孩子什麼都好,既聰明懂事,也勤耕苦讀,就是一點,性格倔強,非常不聽話,用當地的話說,就是個「犟橛兒」。

老人傳說:這耀宗和村子裡的其他人都相處不錯,非常地和諧,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在回到家裡時,處處和老子作對,整個一個「翻臉懆」:讓其向東偏向西,讓其趕狗偏攆雞,父子兩人意見始終不能一致。湯超一生善良,從不與人紅臉,偏偏遇到這個「牛筋」脾氣的孩子,「反貼門神」,竟無法對臉!真的是無可奈何。

就在湯耀宗成婚生子的第三年,這一年湯超五十九歲。由於年幼時勞累過度,加上家庭十分彆扭,湯超抑鬱寡歡,積勞成疾,一病不起,看看不支,一個月後竟撒手歸西,嗚呼哀哉。

湯超識文斷字,粗曉地理,雖然與兒子不和,但還是為了家族大業著想,心想著讓孩子耀祖光宗,發揚光大。他早已看中了自己的那片位於村子附近的,叫做「尾巴嘟嚕」的地塊,認為這塊地「風水」還算不錯,可以作為自己百年之後的「瑩地」。

所以臨死之前,彌留之際,湯超還是非常希望把自己的墓葬選在中意的地方,但又想到自己兒子一貫和自己作對,唱反調的「犟橛兒」脾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正話反說,用最後的力氣告訴兒子:自己死後。不論如何,也要把自己埋葬到村子東頭「勝佛嶺」上面的山包上,不能把自己的墳塋建在「尾巴嘟嚕」那裡。他滿腔希望的認為兒子還是老樣子,還要和和自己對著干。但是,這次令湯超萬萬沒有想到的竟然是,從來就沒有聽話的兒子,這一次不知道咋回事,那根「犟筋」不「犟」了,而且竟一改往日的彆扭,順從了老子的意願,這次真的把墳墓修造在了這座山包上。

湯超在活著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山包所處的位置是絕地,早知道兒子這次能聽從自己的遺囑,無論如何是不會要求把自己埋到這個地方的。只知道兒子一貫「南轅北轍」,算定了死後他一定會把自己葬到「尾巴嘟嚕」上的。但千算萬算,就算錯了這最關鍵的一步。

就這樣,由於「風水」的關係,湯超的後裔們一代不如一代,日趨沒落,直到後來再也沒有看到湯家的後代出現。

由於當時對九峪村的人們,對湯超的生前為人十分思念,後來,在湯超埋葬後,人們就把那個不知名的山包,叫做「湯超疙瘩」。再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替,當時發生的一切,都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而湯超的墳墓也早已經消失並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只記得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叫「唐朝」,而「湯超疙瘩」名字中的「湯超」是和「唐朝」諧音的,所以,久而久之,就把這個山包叫成了「唐朝疙瘩」。

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個偶然的時候,人們發現了湯超的墳墓。由於當時社會盜墓成風,一些昧著良心的歹徒,就不管良知和道義,把它翻了個底朝天。但是,由於湯超雖然家庭殷實,但也不是家財萬貫,只是不缺吃少喝而已,並沒有什麼隨葬物品。所以,那些傢伙最後只挖出了一些青磚,其它就一無所獲了。

又由於在社會上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唐朝疙瘩宋朝嶺」。就是說在唐朝,人們選擇墓址一般都是在山包上的;在宋朝,人去世後一般都是埋葬在山嶺上的。這當然又是一個「巧合」了。所以,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們就認定這個墓葬為唐朝的墓葬,其實直到現在,誰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時代的。

因此上,關於墓葬斷代的問題,實在是不好把握了,因為,再後來,不但原來墓址的青磚沒了蹤跡,就連那個古墓的具體位置也被人們忘記的一乾二淨。這樣,就連最專業的考古專家恐怕也難以說清一二了。估計看起來,只有讓湯超重新復活後,才是能講明白的。不過,這自然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作者簡介:董宏偉,男,現年61歲,原為某特殊教育學校勤雜工,現在外打工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奇了,難道歷屆皇帝都愛吃這個?
唐皇城含光門遺址:看看1400年前大唐皇城的真面容!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