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分鐘看懂區塊鏈

五分鐘看懂區塊鏈

最近三點鐘無眠區塊鏈群火爆整個幣圈,火爆是因為群內彙集了幣圈、鏈圈、互聯網、投資界的大佬,據說群內大佬的資產總市值約10000億,每天一個話題辯論到凌晨3點鐘,說什麼2018年要擁抱區塊鏈,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嚇得我這顆老韭菜趕緊快馬加鞭,馬不停蹄的看書學習。

從哪裡開始學習,當然是從最基礎的區塊鏈開始了,記得之前寫過一篇淺析區塊鏈,現在看來太膚淺了,不過也說明自己也在成長,如果你也準備殺進這個行業,現在開始學習也不晚,大家都是從0開始,不參與才是最大的風險。

區塊鏈是什麼?我現在的理解是:

區塊鏈是由共識機制形成的一個分散式的大賬本,分散式賬本是區塊鏈的骨架,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靈魂。

底層的技術和應用賦予了區塊鏈巨大的魔力,使之有可能顛覆現有的產業,當然,現在的發展階段還很早,相當於互聯網的97年,一切才剛剛開始。

先從賬本說起,賬本這個大家都不陌生,遠古時代開始的結繩記事就是記賬的方式,當信息量不斷增大時人們發明了文字,一定程度上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剩餘物品有記賬的需求,公元5世紀人類就發明了流水賬式的單式記賬法,而最早的複式記賬法出現在13世紀的義大利,到了19世紀,信息技術大爆炸,需要記錄的賬本就變得越來越複雜,於是有了會計這一職業,銀行系統是最典型的中心化大賬本。

這些賬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需要有一個中心化的權威機構作為中介,儲存、記錄、更改賬本的變化情況,比如,中央銀行作為銀行業的中介機構,做為各個銀行間轉賬清算的中心。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移動支付,背後是阿里和騰訊這樣的巨無霸在為我們做信用的擔保,移動互聯網解決了信息的有效轉移,卻沒有解決價值的有效轉移,所有的價值轉移都需要第三方的信任機構做擔保。

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解決了公信力的問題,做到了去中心化的價值轉移。是如何做到的呢,拿最成功的區塊鏈應用比特幣來說,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在白皮書中,這樣定義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它的幾個基本原則是:

支付雙方不需要任何中間的金融機構,通過計算機演算法能有效防止雙重支付問題,

基於哈希演算法和工作量證明機制,交易記錄具有不可篡改性,

通過點對點的傳輸和驗證機制,形成一個交易記錄鏈條。

每個人都可以申請成為記賬的節點。

模擬一個小情節來說明這個分散式的賬本的工作原理,先把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結構簡化成一個小群體,這個小群體有5個小夥伴。

他們之間相互借錢是這麼做的:假設A向B借了一塊錢,B就在人群中喊:我是B我借給了A1塊錢,A也在人權中喊:我是A,B借給了我一塊錢。此時,其他小夥伴C、D、E都聽到了消息,都拿出了手中的賬本默默的記下:某年某月,B借給了A1塊錢。

這個時候E眼疾手快最先記完賬,率先在人群中喊道:我記完了,大家驗證E記賬無誤後,都停止了手中的記賬工作,於是E有了這個區塊的記賬權,同時系統獎勵E1塊錢。有了激勵機制,一條條記錄相連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公開賬本,每一個賬本首位相連相互關聯,鏈條一直可以追溯到創世區塊。

聊完了分散式賬本,區塊鏈世界另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共識機制。現代的國家或者公司是一種中心化的共識機制,在國家和公司這種主體中,國家或者公司負責記賬、獎勵分發、調配資源,形成有效的協作,在區塊鏈的世界,人人都能成為記賬節點,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保持賬本的一致性?這就需要講到一個經典的共識機制問題「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有10個將軍要攻擊一個繁華強大的城邦,由於彼此的地理位置不同,他們要分開行軍和駐紮。這個城邦雖然沒有拜占庭強大,但也足以打敗少於半數的拜占庭聯軍。拜占庭的將軍們必須有超過半數一起攻打,不然就會失敗,因此他們需要商定,在約定的時間點攻擊。他們需要面臨的問題是,信使可能沒有到達,也可能某幾個將軍是叛徒,會發不同的決定給不同的將軍,誤導他們使得最終無法統一行動。)

區塊鏈中解決共識的方法來自於公開的演算法,這種共識演算法是建立在數學、分散式系統、密碼學、博弈論、網路協議等基礎之上的,起初這些並不是為區塊鏈專門設計的,但區塊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共識演算法的應用場景。在眾多節點和數據傳輸中,節點共識主要有三種:

POW(工作量證明)

Pos(權益證明)

DPos(股份授權證明)

比特幣採用的就是POW工作量證明機制,POW(Proof of Work),比特幣整個系統中,每個節點為整個系統提供計算能力(簡稱算力),通過一個競爭機制,完成最出色的節點獲得系統的獎勵,完成比特幣的供應和分配。簡單的表述可以理解為,每個節點都在搶著解答一個超級難的數學題,誰先給出正確答案,誰就能獲得獎勵,這道題的答案通過密碼學的加密演算法,每個節點都可以驗證其正確性。

Pos也叫股權證明,簡單說就是誰擁有的股份(代幣)多,誰就有權獲得記賬權同時獲得獎勵。

D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類似於董事會投票,持幣者投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理他們進行驗證和記賬。

三種共識機制各有利弊,區塊鏈的這種共識機制大大降低了信任的成本,使得更大規模的分工協作成為可能。

區塊鏈是源於演算法的共識,從更廣義的角度看一切價值的源泉都是共識,說到共識一樣很古老。

在原始的狩獵採集時代,作為自然界很弱小的人類,要生存下去與兇猛的野獸搏鬥,靠的是集體協作的力量,這裡面就有共識存在,發展到原始的部落時代,為了維護部落的穩定,最簡單的圖騰就出現了,圖騰就是一種共識,再後來到了農耕時代,群體間要完成更大規模的協作,於是國家出現了,這種共識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共識,共識的約束機制(或者說成本)是政治、宗教、法律、風俗習慣、道德這些表現形式。

日常使用的法幣也是更大範圍內的共識,有了共識才有了價值。傳統的共識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而任何共識都是需要成本維護的,區塊鏈的共識是自下而上的成本最小,形成一個基於共識的分散式協作關係,它重新定義了產權、分工、協作的基礎。

產權是分工的開始,分工是交換的源泉,交換產生了共識和價值。在區塊鏈這個網路中,每個節在共識下每個節點即使生產者、又是投資者、股東、同時也是應用和消費者,區塊鏈解決了信息和價值的有效傳遞,從這個意義上說,區塊鏈技術重新塑造了產權、交換、分工、協作的完整商業閉環。

說了那麼多,那咱們從另一個維度做一個總結,分散式賬本是區塊鏈的骨架,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靈魂,這是從宏觀上來看,如果從模型架構來看,區塊鏈的基礎架構可分為6層,包括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每一層分別完成一項核心功能,各層相互配合,實現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

數據層,屬於技術的物理形式,每一個區塊都運用哈希函數,非對稱加密方法構成的鏈式結構。

網路層,包括P2P網路傳播機制,是信息的交流層,節點之間相互驗證共同維護一個區塊,保持節點間的通訊。

共識層,幾種共識機制,包括,Pow,Pos,Dpos等等

激勵層,提供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節點參與區塊的生產及安全驗證工作。

合約層,主要是各種腳本代碼,演算法機制及智能合約等。

應用層,比特幣就是最成功的一個金融創新和應用,比如,可以用在跨境支付,以太仿的智能合約可以用在證券分發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陋室隱 的精彩文章:

TAG:陋室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