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冷血就代表無情?

為什麼冷血就代表無情?

我們時常聽到有人說,你這個冷血無情的傢伙,有沒有點同情心啊?

為什麼冷血和無情就劃等號了呢?

事實是什麼?有什麼科學依據?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並發現了這其實跟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因此我們就從大腦的起源開始說吧。

(一)大腦的起源

這事得從幾十億年前說起。

話說在30億年前,有個藍色的傢伙出現了,它叫藍細菌,也叫藍藻,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就叫它藍小子吧,藍小子它長這樣:

藍小子雖然沒腦子,但跟藍小子一樣的單細胞生物,居然佔據了地球生命的6/7的時間,就是直到今天,藍小子仍然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了不知道多久,有的藍小子的身體發生了變化,變成了連體的藍小子(多細胞生物),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連在一起的藍小子越來越多(生命朝著多細胞以及更複雜的方向發展),大家分也分不開,於是每次出去吃飯時,總是吵吵鬧鬧。

之後,越來越多的藍小子(細胞)連在一起,那個最奇怪的黃小子指揮不過來了,於是更多的長得跟那個奇怪的黃小子出現了,它們組成了總指揮團,負責全權指揮。

這就是大腦最初的起源。

(二)爬蟲類腦

之後過了幾十億年,得益於黃小子指揮團的高效指揮,生命朝著越來越複雜的方向演進,直到出現了爬蟲類生物。

不過話說,黃小子指揮團每次都是快到不夠用時,才重新調整指揮團,增加人力,調整分工,從來也沒有什麼長遠規劃或頂層設計,就像一個沒有設計好的軟體一樣,後面的功能實現都是修修補補,慢慢的再怎麼修修補補也就那樣了。

於是大約在2.5億年前,黃小子指揮團,也就是爬蟲類大腦,因為缺少長遠規劃和頂層設計,它再也演化不動了,而大腦進化到此時,我們可以稱之為第一階段的演化:爬蟲類大腦的演化。

但爬蟲類的大腦其實只關心控制生命的最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打架,逃命,餵食和繁殖等功能。

現代的龜、鱷魚、蜥蜴和蛇都是爬蟲類。這些爬蟲類動物所擁有的大腦不包含情感調節的行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溫,它們的體溫只能跟著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所以這類動物的兩大特點就是:

1)無情感行為;

2)體溫不恆定,即體溫不由自己身體控制,而是從周圍環境中獲取,即冷血;

所以我們就稱這類動物為冷血動物,並將冷血動物的無情感行為聯繫到一起。

所以就有了冷血就是無情的說法。

(三)我們都有一個"冷血腦"

雖然人類已經跟爬蟲類動物已經相差甚遠,但就不代表人類就可以不需要這樣的大腦。

神經學家保羅·麥克萊恩(Paul MacLean)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了一個學說:大腦三元理論。

而保羅·麥克萊恩所說的大腦三元理論里的爬蟲腦,它本質上跟爬行動物的大腦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其實都有一個冷血腦。

所以以後要是有人說你冷血無情,你可不要驚訝哦!

越來越少的公眾號還在堅持原創

「聞西說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西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怎樣加入人工智慧行業?
IPO,ICO,IFO傻傻分不清楚

TAG:聞西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