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0把最美花器提梁壺,看著就養眼!

10把最美花器提梁壺,看著就養眼!

看慣了顧景舟大師的提璧壺、此樂提梁壺、鷓鴣提梁壺等光素提梁名器,今天我們來看紫砂大師們的花器提梁壺,來尊享花器提梁的雕鏤貼塑盛宴。

一、松竹梅提梁

何道洪 松竹梅提梁

此壺以松竹梅為主題,運用多種泥色和塑、貼、刻等多種技法製成。

段泥圓筒壺身,挺括雅潔。壺蓋如竹節,貼塑褐色松段作紐,上飾松果數顆,幾簇松針。針葉歷歷,兩隻刻劃細膩的小松鼠戲於其間,生動可愛。

深褐色梅干做成提梁,癭結錯落,壺身一面飾綠梅數朵,壺體另一面飾竹葉數片;以墨綠竹段為流,屈胥有致,妙不可言。

切貼地表現出翠竹沖虛簡靜,妙粹靈通,梅樹冰肌鐵骨和松的堅毅不拔,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

二、梅竹雙清提梁

何道洪 梅竹雙清提梁

此壺以梅竹為題材,整器清新自然,壺身圓潤淡雅,竹段提樑上嫁接梅段延伸至壺身,流暢自然。梅段鈕接竹葉圓鼓嵌蓋,飽滿的竹段嘴與整器極度和諧,令人心生清風。

三、竹壽提梁

何道洪 竹壽提梁

此壺用竹子和壽桃表示祝壽,做工精美,寓意更好。壺底平整,肩部圓潤,自上而下逐漸收斂,流光溢彩。

圓滑飽滿的壺蓋嵌入壺身,一顆壽桃為鈕,精美動人。兩輪竹節屈曲為流,更顯可愛自然。提梁把縱貫前後,竹節粗細過渡,大方得體。壺身上貼塑的桃花枝葉,逼真曼妙。

四、五代同堂提梁

汪寅仙 五代同堂提梁

此壺的靈感來源於「桃子」的長壽寓意,壺身呈一隻碩大豐滿的仙桃造型,桃子的尖端處理成壺嘴,壺腹塑一弧線,擬鮮桃之紋,別具生機。

提梁化作一株蒼勁的枝幹,紋理清晰,蛀孔自然,力道十足。提梁與壺身連接處,飾以別緻小巧的桃花,三隻可愛的小桃頷首欲滴,桃葉從旁舒展開來。

一顆熟桃襯於翻卷的桃葉之上,形成壺蓋,與壺融為一體。此件作品中,大桃小桃匯聚一堂,蘊含著「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五、南瓜提梁

汪寅仙 南瓜提梁

壺以優美的瓜形為壺的主體,有勁的瓜藤塑作提梁,瓜蒂為鈕,葉捲成壺嘴,別具生勢。

藤須和瓜葉纏攀自然,婀娜多姿,一隻小瓢蟲伏於瓜葉之上,生氣盎然。半個南瓜形為杯,墨綠泥制的瓜葉作托盤,格調高雅。

汪寅仙 南瓜提梁

六、斑竹提梁(1)

汪寅仙 斑竹提梁

圓竹段壺身,採用傾斜的曲線,提梁把手為雙枝交叉,又富於變化,其竹稍延長線化於壺身竹節之中,以明接手法處理,清秀挺拔。一段三節彎竹為流,似嵌於壺身。

以陶刻刻畫出斑駁竹之傷痕,以泥繪螺旋紋飾壺,跳躍出一個個紫紅色的斑點,猶如湘妃竹,不僅打破單色的沉悶,而且平添一段人文故事。

蓋面修竹以正、側、反、殘、嫩等姿態為之。壺紐為一墨綠色的鳴蟬,鳴於高枝,是為點睛之筆。整器柔中帶韌,動勢逼人,使此壺增加輕盈之感,自然之風。

七、斑竹提梁(2)

汪寅仙 斑竹提梁

八、仙桃提梁

汪寅仙 仙桃提梁

此壺通體紅潤明亮,喜氣而不俗艷。豐腴鮮熟的大桃為壺身,利落地向前延伸出流,挺秀可喜。

壺腹一溜飽滿弧線,更加生動刻畫出,桃果鮮嫩豐碩的模樣。三叉桃干提梁拙樸老練,誇張凸起的老乾結頭,不僅豐富視覺感,也產生寓於形外的延伸想像。

九、絞竹提梁

吳雲根絞竹提梁

此壺為吳雲根創新之作,也是其存世極少的傑作。

提梁以兩根竹枝纏合一起,既增加了提梁的強度,又使提梁沒有臃腫感,與身筒相配十分穩重,並且與小竹枝相絞合的壺鈕相呼應。

朱可心絞竹提梁

竹段壺身,以線條表現結構,增強了壺的層次感。三彎竹段嘴,舒展自然。

壺體量較大,十分難得。選用紫泥,泥色包漿純正,更加凸顯了絞竹提梁紫砂壺的神韻。

十、梅花提梁

周桂珍 梅花提梁

梅花提梁,手法簡凈而神韻獨富。壺身是扁圓形,右側伸出一枝梅干,左彎形成提梁,而梅稍貼於壺身,枝稍新梅綻開,朵朵飽滿,壺嘴是一枝梅干,與提梁相呼應。

老梅的雕塑,工寫結合,形神兼備,特別是那一朵朵綻開的梅花,飽滿得像有水分在流淌,令人感到整個壺都充滿勃勃生機,乃一壺在手興味無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收藏 的精彩文章:

六朝青瓷:中國陶瓷史,一部青瓷史!
老照片探秘!明清太監的養老院

TAG:懂點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