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如何「刷新」你的生活?來聽聽微軟CEO的建議

2018如何「刷新」你的生活?來聽聽微軟CEO的建議

我挺少看經管、科技類的書籍,也是機緣巧合,春節假期讀了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第三任首席執行官(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新書《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Hit Refresh)》, 今天不妨就來聊聊微軟、納德拉和這本書。

上世紀80年代,微軟、英特爾以及蘋果等公司引領了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PC)革命。

納德拉寫道,微軟的根、微軟最初存在的理由,就是「讓每個家庭、每張辦公桌上都有一台電腦」(A computer on every desk and in every home,語出比爾·蓋茨)。

GIF

我還依稀記得Windows 95的模樣,那恐怕是我關於電腦的最初記憶。如今,仔細想來,微軟已經滲透進了我們虛擬生活的方方面面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體套裝和Hotmail郵件系統,等等。

2013-2014年與諾基亞(Nokia)的交易,最終導致微軟大幅裁員,其中多數崗位來自諾基亞部門,這也成了微軟的一大痛點。

GIF

2014年2月接任CEO後,納德拉積極帶領微軟轉型。

2014年2月4日上午,作為微軟第三任首席執行官,納德拉被介紹給公司員工,同時出席的還有微軟40年歷史中僅有的另外兩位首席執行官 —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

納德拉毫不諱言微軟內部的創新阻礙。全書開篇,他就寫:

Innovation was being replaced by bureaucracy. Teamwork was being replaced by internal politics. We were falling behind.

(微軟的)創新被官僚主義所取代,團隊協作被內部政治所取代。我們落後了。

在他看來,

Every person, organization, and even society reaches a point at which they owe it to themselves tohit refresh- to reenergize, renew, reframe, and rethink their purpose.

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乃至每一個社會,在到達某一個點時,都應點擊刷新 — 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發生命力、重新組織並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句帶著雞湯味的話,我卻煲了好一會兒。

如他所說,「在時下這個持續更新和永遠在線的技術時代,點擊刷新是一個少見的創意。」

我想起人們常說的「修鋼筆」梗:以前的人,鋼筆壞了總想著怎麼修;現在的人,鋼筆壞了就再買支新的。

也想起時下人們常說「旅行的意義」在於短暫逃脫枯燥的庸常生活,可是旅行歸來,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依舊要去面對。

人生漫漫,我們時不時陷入停滯、疲態、困頓,渴望逃離。但是,顛覆性的劇變是偶然,日積月累的漸變才是尋常。因此,我很喜歡納德拉的一句話:

To be a leader in this company, your job is to find the rose petals in a field of shit.

作為這家公司的領導者,你的工作就是在狗屎堆里找到玫瑰花瓣。

它不僅適用於領導者。平庸如我們,不也是在生活的一地雞毛里尋找意義。

20多年前納德拉麵試微軟時,有如下一段對話:

面試官:如果你看到一個嬰兒躺在馬路上哭,你會怎麼做?

納德拉:撥打911。

面試官:小夥子,你需要更有同理心。如果一個嬰兒躺在馬路上哭,你應該把這個嬰兒抱起來。

以前以為淚點低是「懂了」,如今才發現恰恰是因為「不太懂」。

作為一家科技巨頭的CEO,納德拉花了大量篇幅來闡述微軟的雲業務。據媒體報道,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微軟的商業雲業務年化營收達到了204億美元,表現搶眼。

當然,納德拉所著眼的未來是「超越雲端」的(「beyond the cloud」)。 他所理解的商業與技術革新,關鍵在於發展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人工智慧以及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

MR, AI and quantum may be independent threads today, but they are going to come together. We』re betting on it.

混合現實、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機現在似乎相互獨立,但它們將會融為一體。我們對此十分看好。

比起追著看互聯網領域的各種報道、下各種新鮮的app來把玩,我更想試著去尋找和理解,那些在日新月異的潮流中更穩定持久、不那麼容易變化的東西(畢竟始終保持不變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想來人類歷史不就是解決了一些麻煩和問題、又生出另一些麻煩和問題,如此往複循環,但絕大多數人們終歸能在他們所處的時代中找到自洽的方式 。

所以其實應該更有膽量和底氣的。我依然在試圖尋找和理解那些「萬變中的相對不變」,但我開始意識到,如果不能夠更多地理解所謂的「萬變」,又該從何去尋找那些「相對不變」?

一點雜想,歡迎討論。

編輯:大臉鄰妹

資料來源:

薩提亞·納德拉《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

Satya Nadella quotes,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5424914.Satya_Nadella;

The Soul of a Tech Titan: Satya Nadella Book Review, https://medium.com/@ImpakterMag/the-soul-of-a-tech-titan-satya-nadella-book-review-9441ef2f4db1;

Nadella, the CEO and the man, https://www.thehindubusinessline.com/opinion/books/nadella-the-ceo-and-the-man/article9944131.e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鄰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麥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