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和張綉有殺子之仇,為何卻能對他既往不咎?一切都是因為利益

曹操和張綉有殺子之仇,為何卻能對他既往不咎?一切都是因為利益

曹操征戰生涯中,損失比較大的一次是公元197年的宛城之戰,戰前沒開打張綉就率眾投降,雙方皆大歡喜。可是在曹操強納了張綉族叔張濟的遺孀鄒夫人為姬妾,以及送金銀拉攏張綉部將胡車兒後,張綉深感憤恨和不安,於是復叛曹操。這一戰曹操損失慘重,不僅麾下最勇猛的大將典韋戰死,自己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也死於亂軍之中。

可是兩年之後的199年,張綉在賈詡的勸說下重新又投降曹操,曹操對張繡的再次來投表示了極大的歡迎,不僅不提兩年前的那場大戰,對張綉殺其大將和子侄也不提,反而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兩人結成了兒女親家,還封張綉為楊武將軍,官渡之戰後升為破羌將軍。曹操也許真的很大度,但是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兩個字,那就是利益,一切都是因為利益,為什麼這麼說?有幾點原因

第一,張綉佔據和屯兵的地方是南陽的宛城,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過重要。宛城屬於荊州南陽郡,但卻不在劉表手中,之前被袁術佔據,袁術敗亡後,曹操也沒拿到手,而是被劉表支持的張綉搶先一步佔據了宛城。劉表支持張綉也是有原因,反正南陽之前也不是自己的,與其出兵和張綉爭鬥直接面對北方的曹操和袁紹,不如支持張綉替他做個緩衝。

宛城南抵荊州的襄陽和樊城,西北就是關中,北方不遠就是洛陽,東北就是曹操大本營許都,東面離日後劉備駐守的汝南很近,除了離長安遠一點,離洛陽,許都和汝南都不遠,可以說既是四戰之地,又是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咽喉之地。曹操得到此地,一方面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後方,可以大大緩解對許都和洛陽的壓力,另外一方面有了宛城,曹操面對袁紹的壓力可以更加遊刃有餘。

第二,當時正是曹操和袁紹北方兩強決戰的前夕,曹操實力比起袁紹來說要差不少,得到張綉和南陽,對曹操來說不僅平添一員虎將,而且南陽和洛陽許都連成了一片,戰略縱深大大加強,日後決戰袁紹從南陽方向出兵更是多了份勝算。退一步說,如果張綉投降的是袁紹,那麼可以預見的是,曹操將會大大的不妙,不僅要正面和袁紹交戰,還要時刻防備來自西南宛城方向張繡的壓力。所以張綉來投對曹操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後面張綉在官渡之戰中立功不少)。

第三,正是因為和張綉有仇,曹操才更需要展示他的大度,這和千金買馬骨和劉邦封仇人雍齒為侯是同一個道理,目的在於告訴天下人說:你看,我曹操連對和自己有殺子之仇的張綉都能重用,何況是別人?曹操要推行唯才是舉的政策,要普天之下的人才都來投奔他,實在需要張綉這樣一個很好的榜樣。

「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話其實真的很有道理,為了迫在眉睫的壓力和唾手可得的利益,曹操放下仇恨對張綉來投表示歡迎就不難理解了。不過對於張綉來說還不好說他的選擇是對是錯:207年張綉在隨同曹操出征烏桓的途中死去,也有一種說法張綉是被曹丕逼死的,其實就算張綉在曹操在世時無恙,但是等到曹丕繼位後他的日子一定也不好過(當然前提是他能活到那個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三國十大最強大哥,曹操劉備孫策位居前三
此人是天才的戰略家,一生獻一策:殺了一位名將,滅了兩個強國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