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你的書法為什麼整不好,歸根結底就是缺少「私人空間」

你的書法為什麼整不好,歸根結底就是缺少「私人空間」

書法原本是文人把玩,在書齋里揮灑閒情逸緻的餘事。留心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墨跡,特別是從魏晉宋元直至近代民國的很多手札,適合於在案頭把玩,體現了書人的個人情懷,可名之曰「私人空間」。晚明及清代時期的書法擴張成巨幅形式,不再局限於案牘之形,逐漸演化成當代的「展廳文化」,書法的「私人空間」也隨之萎縮。目前鋪天蓋地的展覽輪番轟炸,已使書家身心疲憊。在這樣的形式下,回歸書法的「私人空間」是大勢所趨,書法創作必須回到自然狀態。

當代社會信息傳媒十分發達,千里之遙也是近在咫尺,不可能再出現象徐生翁、陶博吾這樣被埋沒多年的書家,反過來說,如今觀照這些「野逸派」書家,他們的成功無一不是構築了自身心靈的私人空間。徐生翁一輩子未出紹興,完全是一種閉門造車式的學書方式,當然,這主要指心態——而非學識,從而使他具備了超然物外的心態,完全按照自己喜好來演繹化裁自己的書風,這是一種心靈上的絕對自由,其書法最終形成空冷孤寂的格調,這是他個人情懷的濃縮。陶博吾年輕時曾有求學滬上的經歷,學藝有成之後擇「匡廬」而居,頗有先祖五柳先生之風,心無掛礙,自運機杼,書風也獨樹一幟。留心當代書壇,如今六十歲左右的書家,大部分具有相當的實力,原因在哪裡呢?

近四十年前,正當他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在萬馬齊喑的年代,書法以一種艱難而又非正常的方式生存著。當時有志於書道翰墨而如今成為書壇執牛耳者,心無旁鶩,根本考慮不到今後的書法展覽和成名,沒有任何出人頭地的夢想,由此造就了他們對於書法藝術的執著和虔誠,紮實地錘鍊基本功,厚積薄發。當今書壇學子,在二十歲左右即要面對功利和名聲的追求,一心想攀高枝,哪裡還會有心思在書齋里閉門苦練?頻繁的展覽、過度的交流,無疑消解了書法的私人空間。試想一個人懷著虛浮心態,只有一心想跳龍門的創作動機,能寫出精彩的作品嗎?

書法筆墨語言所展示出的個性特徵,是書法私人空間的表層。如果將書法風格看成一個氣場的話,必然具有強烈的排他性。顏真卿的楷書,鄧石如的隸書,吳昌碩的篆書和沈曾植的章草等,都呈現出獨立狀態,為他人所無法取代。必須指出,個性特徵根本上取決於書家本身的審美意識,而非取法對象,如吳昌碩和黃士陵篆刻取法幾乎相同,不外鄧石如、趙之謙、吳熙載、秦漢印封泥和瓦當等,風格卻截然對立,即在於各自獨立審美意識發揮了作用,吳昌碩是「既雕且琢,復歸於朴」,而黃士陵則認為「奈何要效西子之顰」。留心先賢便不難看出,即使在書風相近的書家中,也存在著細微差別,這種差別即是一個書家畢生所追求塑造的私人空間之所在,如鄧石如和吳讓之的篆書,吳讓之更為嚴謹流利;趙之謙和莫友芝的魏楷書,同是宗法顏真卿和魏碑,但趙之謙精熟而莫友芝古樸;鄭簠和金農的隸書,金農受鄭簠影響,撇畫誇張,但各有不同;再如民國時期的李瑞清和曾熙,同習北碑,美學觀點相近,甚至是用筆方法都酷似,但一方一圓,還是有差別的。從這些事例不難看出,在這些傑出書家的心目中,確立「私人空間」首當其衝。

從情感體驗方面來說,私人化空間追求自由的心態,這是書法創作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穩定的私人空間中,人的情感體驗才能呈現出一種無拘無束的充分流露狀態,由此進入創作的最佳契機,是不可模仿的,也是不能重複的。留心從古至今的書法,所謂的扛鼎大作未必是宏幅巨制,而是一些殘紙、手卷和題跋等,在不經意間創作出來。以趙之謙為例,他的手札藝術水準遠勝過他的一些篆隸書創作,這就是私人空間意識問題。因而,所謂的私人空間實質上是一種獨立甚至是極端化個人審美意識,不盲從,不跟風,不隨波逐流,追求自我個性,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書寫自身情感,表明自我存在的方式。

今人所能見的碑帖和學書條件比起古人要優越何止千萬倍,但書法成就卻不能相提並論,原因即在於「私人空間」意識的喪失,缺少一種精神和信念,也就失卻了超越時空的力量。像何紹基這樣身份地位的人所能見到的碑帖種類並沒有如今一般的學書者多,在碑帖選擇上是被動的,僅有數本,學習反而更深入透徹,依此而建立私人空間。當今人面對眾多碑帖弄花眼,浮光掠影,再加上急功近利,自然不具備構建私人化空間的能力。就目前來說,「私人空間」意識喪失有兩個最主要原因,一是表現自我的慾望過於膨脹。在筆者看來,書法應該是一種自我陶醉式的藝術,首先是自我滿足,其次才是愉悅他人,而非以取悅他人為第一要旨。如果順序顛倒,勢必本末倒置,書法創作必定變得虛偽矯飾乃至做作。二是從眾心理泛濫。展廳效應的擴張使當代書人從眾心理不斷被強化,認為凡是評委的作品都是好的,凡是展出的作品都是好的,大多數人這樣寫肯定是好的,在這樣的盲從心理作祟下,造成了書人的跟風心態,書風雷同,泯滅個性,私人空間徹底解構。

當代是極為注重張揚個性的時代,書法亦然。但目前的書法創作上卻近親繁殖,在追求個性的同時喪失了個性,需要多元卻沒有多元,因為風格雷同實質上已談不上風格。只有每個書家都能努力構建自己的「私人空間」,才能真正形成整個書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在當今書壇陷入雷同和炒作旋渦的淪落邊緣,必須大力提倡建立書法的「私人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當代書法家中,所謂的「個人風格」就是個毛線
中國書法發展到今天,準確的說已經被現代人「玩」壞了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