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空天軍在敘利亞亮肌肉,向美釋放重磅信號,較量升級

俄空天軍在敘利亞亮肌肉,向美釋放重磅信號,較量升級

前言在4架蘇-35S戰鬥機、4架蘇-25攻擊機和一架A-50U預警機的陪伴下,俄羅斯兩架最新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蘇-57於21日飛抵敘利亞赫梅米姆(Khmeimim)空軍基地。

俄羅斯蘇-57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T-50,俄羅斯與印度聯合生產。該機於2010年首飛,起初被命名為T-50 PAK FA戰鬥機,與美國的F-22、中國的殲-20是同代機,性能不相上下。

去年,俄羅斯空天軍使用老邁的蘇-25以死相拼F-22讓人感覺到悲壯,另外F-22多次戲耍俄羅斯空天軍也讓俄備受屈辱。這次是拼了,蘇-57還沒有正式入役就上戰場,不過也好,用F-22檢驗蘇-57的成色,不失戰鬥民族一貫彪悍的作風。

既然說到蘇-57,就不得不提到俄羅斯的「空天軍」。

2015年8月1日,俄羅斯宣布整合空軍和航天兵力量組建「空天軍」,這一俄羅斯建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讓世界為之矚目。眾所周知,組建整合的新部門,業務工作錯綜複雜,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發揮效能更是無從談起。然而「空天軍」橫空出世剛剛兩個月,似乎立足未穩,俄羅斯便出乎意料宣布軍事介入敘利亞行動,「空天軍」更是挑起大梁,開始執行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空襲任務。並讓86%的飛行人員通過作戰行動獲得了實戰經驗,其中包括75%的遠程航空兵,79%的戰役—戰術航空兵,88%的軍事運輸航空兵和89%的陸航飛行組。

軍事介入敘利亞是近代以來俄羅斯軍隊首次被應用於遠距離的軍事行動,也是新成立的空天軍擔綱的首次戰場考驗。官方數據顯示,赫梅明空軍基地在開始的5個半月時間內完成9000餘架次飛行,戰機出動強度高達每晝夜60?80架次。從效果來看,可以說是大放異彩,有力展示了「新軍」強大能力,將非接觸作戰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敘利亞的作戰行動中,俄羅斯空天軍第一混合航空兵師駐敘傑拜勒空軍基地前方指揮所具體負責空中打擊行動。基於敘極端組織缺乏有效反空襲裝備,俄軍主要以空襲作為主要作戰方式。期間,新組建的空天軍大顯身手,大量先進武器裝備披掛上陣。

在此次對敘利亞的空襲行動中,俄空天軍出動的作戰飛機有:5架圖-160型轟炸機、6架圖-95МС型轟炸機、14架圖-22М3型轟炸機、4架蘇-35С戰鬥機、8架蘇-34殲轟機、4架蘇-30CM殲轟機、12架蘇-24М(其中部分為蘇-24М2)轟炸機、12架蘇-25攻擊機(包括蘇-25CМ、蘇-25CМ3和2架蘇-25УБ)、1架圖-214Р型偵察機、2架伊爾-20電子偵察機,以及卡-52、米-8АМТШ、米-24等型直升機。土耳其戰機擊落俄蘇-24M戰機後,俄軍又在敘土邊境部署了C-400防空導彈部隊。

2008年俄格「五日戰爭」中,佔據絕對優勢的俄羅斯空軍損失了包括圖-22M3遠程轟炸機在內的多架戰機,令人大跌眼鏡。不同於那次實戰行動備受質疑的表現,本次俄羅斯空天軍展現出良好戰力,真正鍛造成為俄武裝力量中戰鬥能力和機動能力最強的軍種。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如果不考慮被土耳其空軍擊落的蘇-24轟炸機以及搜救行動中損失的一架米-8AMTSh直升機,俄羅斯空中力量在保持不同尋常的作戰工作強度的同時,沒有發生過一起飛行事故。

「空天軍」作戰特點

作為整個作戰行動的主力,俄空天軍出鏡率最高,打擊效果最好,「練兵」意味最濃。可見針對類似海外作戰,軍方高層尤其中意於這支力量。深受「重用」,絕非偶然。相對於慣用的作戰樣式,以空天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攻防靈活,進退有餘,因此能深得俄軍「歡心」。海外利益的維護,體現著大國職責與實力。未來從戰爭的走向來看,俄空天軍建設經驗,也值得我軍加以研究借鑒。

整個空襲行動共分為三個階段:初期,大量使用現役前線轟炸機和攻擊機,以極端組織為重點打擊對象。在這個時期,空天軍「專心致志」對極端組織有生力量和軍事潛力進行殺傷,效果突出,同時也創造了戰機「零傷亡」的紀錄。中期,俄客機遭極端組織襲擊。期間,俄軍大幅補充航空兵兵力,以遠程奔襲和防區外打擊方式實施打擊,確保對敵實施戰略威脅。後期,俄戰機遭土耳其「暗算」,迫使俄軍連續增派新型戰機強化重要目標防空,同時藉機檢驗新裝備作戰效果。縱觀整個作戰行動,空天軍打擊有力,防身有道,既可實施重點打擊,又能進行戰略威脅,集「靈活」「強力」於一體。

此次作戰,俄羅斯幾乎動用了所有現役主力戰機。其中,戰機之間任務分配各得其所,分工明確:基於突擊縱深等因素的考量,蘇-24M主要負責打擊敵指揮所、炮兵陣地、坦克集群和武器彈藥庫等目標;蘇-25主要負責打擊敵前指、軍隊集群、軍事據點、防空陣地等目標;而蘇-34擔任指揮機,負責對前兩型戰機的戰術補充;蘇-30則提供護航及值班任務。同時,軍隊航空兵米-24、米-8和卡-52等直升機主要負責保衛機場和周邊安全,以及飛機墜毀後的人員搜救任務,卡-52和米-24也可執行近距空中突擊特種作戰任務。圖-160、圖-95MC和圖-22M3等則重點擔負對敵重要戰略目標的防區外精確打擊任務,旨在摧毀敵方抵抗的意志。伊爾-20、圖-214和無人機重點擔負戰場偵察、通信中繼、打擊效果評估等任務。

靈活多樣的戰法變換是此次俄空天軍作戰特色之一

「遠近」結合,突出重點。對敘作戰初期,空天軍以近距空中支援作戰為主,共出動蘇-24M、蘇-34前線轟炸機、蘇-25攻擊機、蘇-30CM、蘇-27CM、蘇-35C多功能殲擊機共45架,在明確分工和密切配合下對敘利亞政府軍的地面作戰進行支援,作戰效果卓著。中期,在俄羅斯客機遭襲之後,俄羅斯決定加強對極端組織的打擊力度。為此,25架遠程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從俄境內起飛遠程奔襲作戰。

空海互補,多維聯合。本次作戰,俄軍以黑海和裏海艦隊對空天軍進行輔助和掩護,聯合作戰效果突出。如2015年11月17日、18日,俄羅斯連續出動圖-160、圖-95MC、圖-22M3、蘇-34、蘇-24、蘇-25等戰機對約400個目標實施持續打擊。而為遠程航空兵提供掩護的,則是部署在地中海的「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11月20日,俄裏海區艦隊艦艇同時對拉卡、伊德利卜和阿勒頗省七個陣地的恐怖分子進行打擊,而戰術上的密切協同顯然提升了打擊力度。

戰法創新,實戰檢驗。在敘利亞「試水」的不只有新型裝備,更有新出爐的新型作戰理論。其中,分散式殺傷就是一例。所謂分散式殺傷,就是通過分布配置火力,使敵人難以進行瞄準,從而提升攻擊效果。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俄軍除利用海軍裏海區艦隊和黑海艦隊艦艇和潛艇發射「口徑」巡航導彈實施分散式殺傷外,還使用遠程航空兵圖-160、圖-95MC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遠程轟炸機進行檢驗。而俄羅斯利用此次戰爭檢驗新型裝備及戰法的行為,突顯出俄軍推動空天軍整體建設和提升作戰能力的意圖。同樣的,此次出動蘇-57也是這個道理。

本文摘自《敘利亞戰爭啟示錄》 馬建光 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的衝突 的精彩文章:

從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看美國:冒險意識、尚武精神與大國外交思維
歐洲之父之一:愛政治不愛女人的舒曼

TAG:文明的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