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煙台有這樣一種石頭,乾隆也要給它點贊

煙台有這樣一種石頭,乾隆也要給它點贊

清代乾隆皇帝用過的砣磯硯,現珍藏故宮博物院。

圖/袁克廷

長島砣磯硯,又名金星雪浪硯,是著名的魯硯之一,源於長島縣城北部的砣磯島。

硯石產於砣磯島磨石嘴村西北部懸崖下的山泉水眼處。據史志記載:砣磯石制硯始於北宋熙寧年間,興盛於明、清兩代,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砣磯硯之所以獲「金星雪浪硯」的美名,實乃奇特地質構造所賜。原為古陸地的渤海,幾億年的滄桑巨變,在整個渤海灣中,出現了砣磯西隅的一小塊獨一無二的地質構造。1983年經山東省地質研究所化驗其岩石的主要成分為絹雲母45%,硬綠泥石40%,石英10%,以及少量的白鈦礦、黃銅礦、電氣石等多種物質。正因為這一特殊結構,造就了砣磯硯的金星閃爍,雪浪翻湧,潤剛相濟,雕成硯後,發墨甚利,不滯筆、不損毫、潤不滲水,確為硯中上品。

好的石料必須具備幾個特點:沒有裂紋和夾帶雜質;石質細膩,其密度和硬度高於其他石料;金星均勻,雪浪紋勻細。開採必須看準石料的紋理,因為砣磯石是頁岩結構,有暗線,找准暗線和石紋下鑽才能成功。砣磯硯石開採不使用風機打眼,不使用液體膨脹液,因使用液體膨脹液這種方法效率高,缺點是自然邊的石料少。更是禁用炸藥放炮,因放炮打出的石料都有暗傷。為保持砣磯硯石的自然風貌,開採石料大多使用如:大鎚、手錘、鴨嘴鑽鋼釺、撬杠等原始工具。

1981年在砣磯島懸崖下運硯石 圖/王守雙

構思是雕刻硯台最難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特別是有特色的石料決不能輕易動刀,有的要經過幾個月的構思才能達到最佳創意。構思之後,在石料上設計好圖案,因材施藝。先用切割鋸把多餘的面積大約部分割掉,再用砂輪機打出一個大體的輪廓,最後用雕刻刀作細部加工。充分利用石材天然紋理、石皮、石紋、俏色、金星、金線等,寧簡勿繁,盡量少動刀,這樣雕出的硯台顯得大氣,有品味。

采硯石 圖/王守雙

砣磯硯的雕刻技法純樸、豪放,在我國眾多的制硯方法中,包括端硯、歙硯都是先把石料切割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狀,然後再進行雕刻。但是砣磯硯不同,這是因為砣磯石材有其獨特的優點,它有不同顏色的自然面。這些自然面的形成主要是石材有很多石紋,經過多年其他物質的滲透,形成了紅、黃、紫、黑等不同色彩,進行巧妙構思,因形施藝,使自然與藝術和諧統一,真正做到「天人合一」,這將是對一個藝術家的最大考驗,也是砣磯硯藝術風格的獨特之處。

中國魂

北宋時期,制硯的核心一直在砣磯島代代傳承。據《魯硯》記載:以鼉磯石制硯,始於北宋。佚名《硯品》謂:「宋時即已鼉磯石琢以為硯,色青黑,質堅細,下墨甚利,其有金星雪浪紋者最佳,極不易得。」宋唐彥猷《硯錄》云:「登州海中駝基石,發墨類歙,文理皆不逮也。」宋李之彥《硯譜》云:「鼉石質堅色黑,有雪浪紋,映日有金星,紋理類歙,下墨頗利。」採訪砣磯島北村硯雕藝人劉延亮:「聽長輩講,砣磯硯在北宋時與歙硯齊名,有金星雪浪紋的更是硯中佳品,是文人墨客的愛物。清代雍正年間,砣磯硯已成為地方官吏敬獻皇帝的貢品。」

喬旭玲雕刻的《鶴鹿同壽硯》2010年參加山東省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 榮獲:銀獎

圖/喬旭玲

到了明代,砣磯硯的雕刻工藝日趨精湛。明徐渭謂:「鼉石可與歙石亂真。」道出了砣磯硯的質地優良、美觀和實用。

清代,砣磯硯雕刻技藝得到長足的發展。據清代內府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監張玉桂、王常柱交來華玉木匣鼉磯硯九方,傳旨養心殿造辦處收藏著。」清乾隆皇帝所得的砣磯硯為長方形,石色青間碧,受墨處寬平,墨池深廣,中刻一蟠(即無角龍),邊刻四螭繞之。硯背刻有乾隆皇帝手書的讚譽七言絕句,此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乾隆皇帝詩中的「馬肝」,系指產於廣東省端州(今肇慶市)的端硯。端硯呈馬肝色,歷來被視為硯中的佼佼者。古人贊詩說:「端州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譽其雕琢精美。可見「何須誇馬肝」正褒揚了砣磯硯可與端硯相媲美。詩中的「島瘦」與「郊寒」,系指唐代著名的詩人賈島和孟郊。其二人詩作的風格,清真偏苦,格調優雅,在乾隆皇帝看來,砣磯硯與端硯恰似賈島、孟郊的詩風一樣,獨樹一幟,各具千秋,自有所長。

在歷史的記載中,文人墨客對砣磯硯多留下美好的讚譽。清代名士董奇廬評賞砣磯硯為:「砣磯石似歙而益墨殊勝,有枯潤二種,得之潤水中者尤佳,石家藏此硯而寶之。」史書《唐錄》譽砣磯硯為:「色青黑,羅文金星,甚發墨……」《西青硯譜》對此讚美更過:「硯雖新制而質理峰穎,佳處不減龍尾,可備硯林別品。」採訪民間藝人劉文權:「據傳,青代大畫家高風翰收硯成癖,藏有全國各地的美硯近千方。一次,他偶得一塊砣磯硯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夜間睡覺都抱在懷裡,不料將右手壓壞,後來他只好用左手作畫。」由於乾隆帝的讚譽和文人墨客的推崇,加之砣磯硯的實用性和獨特的雕刻技藝,給硯台帶來新的生機,也把砣磯硯推向歷史的巔峰。

砣磯硯石料深藏於海峽斷崖險處,資源有限,開採艱辛,成硯不易。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連年戰亂,山體塌方,硯洞被埋,從此砣磯硯淡出人們的視野。硯洞平時人跡罕至,唯有島上教書先生或攀山越嶺,或舟渡以至,零星採制,既為已用,且以饋親朋,約20世紀30年代砣磯硯幾乎停產。

王守雙鵰刻的《書魂硯2》在2010年第五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中,榮獲:金獎

圖/王麗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我國的經濟開始對外開放。因有日商訪問北京時,見到乾隆皇帝曾用過的砣磯硯垂慕不已,即四方訪詢,點名要購。

長島縣為保護砣磯硯雕刻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於1979年成立了「砣磯硯工藝美術社」,開始生產砣磯硯,使絕跡半個世紀的硯中名品又恢復了生產。產品一問世就受到國內外書畫收藏界的關注,並使產品銷往美國、日本、新加坡和東南亞各國。因資源有限,精細加工的硯台尤為珍貴。

1985年全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初試砣磯硯後譽其為「金星閃爍雪浪翻,為文發墨賽馬肝。」同年,更名為「長島縣工藝美術廠」, 2001年又改名為「長島縣砣磯金星雪浪硯廠」。長島縣砣磯金星雪浪硯廠被評為2008—2009年度山東省旅遊商品(工藝品類)十佳品牌榮譽稱號。《書魂硯》、《雙龍戲珠硯》,在「2008中國國際陳設藝術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大賽中,分別榮獲銀獎和銅獎;《書魂硯》、《海上仙山硯》、在2010年第五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中,均獲金獎。《托起明天的太陽硯》、《福祿壽硯》,在「2009首屆中國北方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分別榮獲金獎和銀獎。

長期以來,砣磯硯的雕刻技藝以其獨具特色與中國硯雕藝術共冶一爐,流芳於世,已成為漁民宣傳推介漁家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砣磯硯體現了長島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周邊民族和國家曾產生積極的影響,廣為美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文化界所珍愛,並多次作為禮品饋贈給外國貴賓,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於今,砣磯硯雕刻技藝正日趨精良,就造型而言,不乏典雅莊重、古樸自然等諸多品種。砣磯硯對周邊民族和國家曾產生積極的影響。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煙台市非遺辦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膠東在線 的精彩文章:

冬遊煙台別有味道!滑雪溫泉游獲遊客追捧
開發區「喜旺杯」首屆影視大賽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TAG:膠東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