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子講官給崇禎上一道奏疏,保南京免受戰火波及,延續了明朝壽命

太子講官給崇禎上一道奏疏,保南京免受戰火波及,延續了明朝壽命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建都南京,金陵之地龍盤虎踞,商貿繁華。後來朱棣取得了政權,遷都北京。到晚明崇禎朝,北方到處是戰火紛紛,可地處江南的南京城依舊是歌舞昇平。農民軍雖然肆虐北方和中原地區,甚至連朱元璋的老家鳳陽都被攻破,但是南京卻一直無戰亂之憂,甚至在崇禎皇帝弔死煤山後,南京依然沒有感受到戰爭的緊張氣氛,東宮講官汪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以一人之力,保全南京等地和平數年,為南明政權奠定了基礎。

南京城門

汪偉,休寧人,祖籍上元,字叔度,崇禎元年考中進士。此時的明朝已經處於毀滅的邊緣,崇禎皇帝很焦急,便鼓勵大臣進言,選拔優秀地方官員進京。當時北京朝廷中雖然有很多官員,但是他們只會寫詩,精通程朱理學,但對地方治理和政務處理幾乎一竅不通。崇禎只好改變舊體制,讓地方上一些治理政績卓越的官員得到選拔,升遷到翰林院,作為帝國的政治儲備人才進行培養和任用。崇禎十一年,汪偉就在這種背景下,從慈溪知縣升任京官,充當東宮太子的老師,擁有參政的資格。

崇禎太子劇照

崇禎十六年,農民軍攻陷承天府、湖北和湖南一些戰略要地,汪偉根據全國形勢演變,認為南京等地是大明皇朝的根本,因此上了一道《江防綢繆疏》。據史料記載,在這道奏疏中汪偉認為,南京城周圍幾百里,即便用十萬之眾的守城士兵,也不一定能守得住。汪偉認為簡單固守南京城不是明智的做法,最好的辦法是利用長江天險來防禦。

如果農民軍從北方進攻,淮安這個地方是戰略交通要道,必須重視。如果農民軍從長江上游進攻,鎮守九江等地,就顯得極為重要,要想守住南京城及周邊,就必須能鎮守住九江等地。換而言之,守得住九江,就等於守住了南京城。現在淮安有軍隊堅守,可以保證淮安牢牢掌控在明朝手中。九江的話,應該派遣重兵鎮守。只有這樣做,才可以確保從上游武昌到太平、採石、浦口的安全。在奏疏中,他懇請崇禎能任命南京兵部大臣帶領兵丁分守,以方便進行支援,如此這番方能確保南京的門戶萬無一失。如今現狀是南京兵部擁有重兵而不派遣,長江一帶急需用兵卻沒有。朝廷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加快部署。現在府尹、府丞等官員,應給予其更多的權力,讓他們能長久治理當地,聯合百姓,共同來分擔兵部鎮守長江等地的責任。

明末形勢圖

崇禎皇帝非常欣賞汪偉的建議,便欣然採納,專門設立九江總督。汪偉又提議說,現在兵力不足,應該對鎮守南京城的兵丁進行訓練,修建兵船,花重金來加強防守。如果糧餉不足的話,暫時可以用鹽稅、漕糧替代。汪偉奏議的內容,可以說很好的契合了當時明朝朝局的現狀和未來走向。

崇禎皇帝像

南京城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得以避免被戰火波及,正是由於汪偉的理念得到崇禎的採納,從而拖延了帝國的滅亡過程,保證了江南半壁的安寧,這也為後來南明能夠憑藉南方抵抗清朝打下了基礎,可惜卻沒有一個穩定的領導集團,當然這是後話。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鄭成功叔叔兩次撤退,丟掉長江天險和浙江要地,斷送南明兩個政權
這個明朝皇帝起用閹黨,視東林黨為禍水,卻不被看作是昏君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