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有哪些古怪罕見的姓氏?看完驚呆了!

我國有哪些古怪罕見的姓氏?看完驚呆了!

原標題:我國有哪些古怪罕見的姓氏?看完驚呆了!


曾經一部熱播的《羋月傳》讓不少網友表示,又學到了一個新詞:羋。確實,羋這個姓氏非常少見,已經隨著時間的留逝慢慢消失了,大家沒有見過不知道讀很正常。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波看著古怪,但又罕見有趣的姓氏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字姓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兆均是姓。


五是罕見姓氏,萬是最常見姓氏。除去這兩個姓氏,其他數字系列的姓氏都是稀有姓氏,人數大多在數千人。十姓最少,據2007年統計,全國僅有530人。


一姓


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屬一那婁氏之後,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來。今天安徽准南仍有此姓存在。在姓氏誕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因種種緣由改姓的事件並不鮮見,但通常改後亦能延續幾百年。


二姓


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河東、南陽為郡望。


主要來源:


1.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2.源於姬姓,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拾姓

最早可見於《姓苑》。江蘇、台灣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簡寫為「十」姓。不過,十姓源出不詳,據統計資料稱安徽青陽有。


千姓


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百頃王楊千里入蜀,而後有千氏。現在四川、台灣、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人倫親屬姓氏


表示人倫、親屬的姓氏有祖、宗、父、兒、公、孫、叔、伯、姥、娘、舅、姑、姐等。



兒姓


有兩個讀音:


一讀ér。相傳楚漢時期,吳郡有一小兒生下來就能說話。他的後代就改用兒作為姓氏。


二讀ní,是以封邑名為氏。東周邾國君把第二個兒子友封在郳。後代就用封邑名「郳」,作為自己的姓氏。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郳氏子孫為了避仇,就去掉邑字旁,改為兒氏。戰國時期有辯士兒說(樂),西漢時期有兒寬。

姐姓


《姓氏考略》稱音「紫」,如今讀作姐妹的姐。早在漢代時,西羌人中就有姐姓,今北京和山西太原、打通,四川成都等地都有姐姓。


娘姓


2010年10月,台灣內務部門出版《台灣姓名探討》一書,搜羅台灣稀有古怪姓氏,書中並整理了台灣不超過20人的姓氏與特殊關聯姓氏。「娘」姓為台灣罕見姓氏之一。


舅姓


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晉國大夫狐偃乙晉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在即位前曾奔走於各國之間尋求支持舅舅,狐偃是他的得力臂膀,稱他為舅犯。為了紀念這位舅舅,後來就有了舅姓。


色彩姓氏


赤、橙、黃、綠、青、藍、紫……生活中常見的13種顏色,也全都是姓。其中,朱、黃、白屬最常見姓氏,黑和烏是罕見姓氏,而赤、橙、綠、紫、灰和褐都是稀有姓氏。



綠姓

綠姓的記載最早見於清朝《姓氏尋源》。其姓源主要有二:


一為以水名為姓。據《玉篇》記載,綠作淥,水名,在綠水旁居住著以水名綠為姓。


二位綠圖之後。據《姓名尋源》記載,上古帝顓頊的師傅綠圖的後裔有以綠為姓者。


青姓


青姓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以祖為姓,據《路史》記載:「齊太公之後有青氏。或云:青陽氏之後」。


二,蒙古人改姓而來,青姓起源於元代,先祖為鐵木真的後裔。


紫姓


姓氏淵源有三:


一,西羌人姓,即姊氏,見《漢書·馮奉世傳》。

二,指色為姓,如馮氏、赤氏之類。


三,出自柴姓,避難改姓。唐朝時期,平陽郡柴氏,為避禍改紫姓。


橙姓


「橙」讀音作chéng,亦可讀作dèng,得姓始祖是揭陽橙女。


橙氏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多以廬州為郡望,人口稀少,分別散居在今安徽省合肥市逍遙津、湖北省武漢市、廣東省的汕頭市、海南省瓊中苗族黎族自治縣、日本國等地。


古南越國滅亡後,末代南越王趙建德被押解到長安,漢武帝念故南越王之情面,仍封他為術陽侯,扣押在長安直至逝世。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母名號「揭陽橙女」為姓氏者,稱橙氏,讀音作chéng。該支橙氏世代相傳至今,後有融入黎族中者。


生活用品姓氏


柴、米、油、鹽、茶在人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也都是姓,而醬姓據說台灣有。



柴姓和米姓早已收錄於宋代《百家姓》中,目前仍是常見姓氏,而油、鹽、茶三姓在全國範圍內較為少見,尤其是鹽姓,屬稀有姓氏。

油姓


油姓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姓氏,油姓的具體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據了解,唐代時已有人以油為姓。


相傳唐朝時期,一位牛姓高官在朝廷上得罪了皇帝,被斬首,而他的子孫為逃脫牢籠之災就紛紛改姓為「油」。目前,油姓主要分布在山東、黑龍江、山西。


鹽姓


鹽姓,現行較罕見姓氏。源自春秋時齊毋鹽大夫之後。


淵源有二:


一、春秋時期的賴國,是周武王之弟叔穎所建,為當時的一個侯爵之國。於公元前538年,被楚國所滅之後,賴國子孫逃難受一鹽商救濟,為感謝他的救助,而開始了鹽姓。


二、據史料記載,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子的人,非常善於製鹽。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製鹽,結果製鹽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賜他鹽姓,後人們以其從事的職業而承襲了鹽姓,於是鹽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柴姓


柴姓部分源於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時期齊文公十八世孫高柴,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米姓


源自羋姓,北宋書畫家米芾自稱是先秦時楚國後裔,本姓羋,後改為同音字米。


另外,隋唐時,西域有一個米國,當時常有米國人來中原定居,他們以國名為姓氏,後來就形成米氏。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醋姓


醋姓淵源一是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饋食禮祭司醋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二是源於地名,出自隋、唐時期新鄭醋溝,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三是源於世稱,出自古代文人俗稱醋大,屬於以社會世稱為氏。新鄭古稱有熊,軒轅黃帝在此建都,秦時改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方向姓氏


表示方向、方位的姓氏有: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後、高、低、東方、西門、北宮、南郭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國家地理也做過專題。



北姓


北姓的來源有3種:

一種是以地名為姓,據記載,在遠古有個叫有北的地方,相傳黃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遷到了這裡,其後人就以「北」為姓;


也有記載說,北姓還是高句麗的一個姓氏,高句麗姓氏中不但有北姓,還有東姓,由此推斷,應該是以方位為姓;


還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門、北宮、北郭、北人、北野這些複姓改過來的。


東姓


東姓有5種來源:


一種相傳是舜的七友之一東不訾之後;一種相傳是伏羲的後裔東蒙氏之後;


另外,高句麗姓氏中也有東姓,後代遷到中原後仍姓東;也有些東姓是由土族的「什東加」這個姓改過來的;在台灣土著,滿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都有東這個姓。


西姓


西姓有3種來源:


第一種是以國為姓,相傳古代有個西國,也有說是西陵古國,後來人們就把西當作姓。

第二種說法,是說戰國魏國時鄴縣的縣令叫西門豹,他的後代把「西門」這個複姓改成了「西」姓。



第三種是由滿族姓氏改過來的,清朝滿洲八旗中的錫克特哩氏後來改成了西姓。


此外,關於西姓來源,在河北、山東交界一帶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明孝宗孝康張皇后為人機智賢明,曾輔佐孝、武兩帝成政事,而其兩兄弟張延齡、張鶴齡卻仗皇親橫行鄉里。張皇后死後,在位的明世宗將其全家抄斬,部分子孫四散逃跑,為便於以後相認,他們按逃跑的方向由張姓分成了東、南、習、北四個姓氏,所以,也有「東南西北本姓張」之說。


南姓


南姓的來源較為複雜,據《史記》記載,夏禹的後代有以南為姓的;


第二種來源,是說商王盤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南赤龍,其曾孫南仲在周宣王時為大夫,他的後代就以南為姓;


第三種說法認為,春秋時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後代就把南當成姓;



第四種來源,也是說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高士隱於南鄉這個地方,他的後裔就改姓南;


另外,清滿洲八旗的那木都魯氏、納喇氏等後來都有改成南姓的;朝鮮族當中也有南姓。南姓在我國分布較廣,河南的南姓尤其多,約佔全國漢族南姓人口的75%。


其他


表示各個歷史朝代的姓氏有:夏、商、周、秦、漢、晉、魏、蜀、吳、梁、齊、陳、隋、唐、宋、元、明、金、清等。


表示時令、節氣、氣象的姓氏有:春、夏、秋、冬、陰、陽、日、月、年、歲、季、時、分、秒、風、雲、雷、電、雨、雪、冰等。


表示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地名簡稱的姓氏有:京、津、滬、冀、魯、豫、蘇、皖、晉、桂、湘、鄂、閩、川、浙、甘、寧、陝、吉、遼、黑、台等。


表示中國各民族稱謂的姓氏有:漢、滿、蒙、回、藏、苗、彝、侗、瑤、白、黎、土、羌、怒、壯等。



表示各行業的姓氏有:工、農、商、學、兵、藝、師、陶、鐵、醫、干、戰、葯、屠等。


表示天干地支的姓氏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


你還知道哪些少見的姓氏,快在評論區和大家說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2018新春祝福語大全,新年送祝福必備,高雅又實用!
倖存老人回憶:日本人強迫他們做「四腳牛」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