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對科學的啟迪

《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對科學的啟迪

作者簡介:趙一楠,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內分泌科住院醫師

談到中國古代哲學,似乎喚起了深深融入每個人精神底蘊的民族精髓的東西,從它形成到發展經歷了數千年漫長的歷史,因為它根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可以說它凝聚了中國人的精氣神。它的構思模型與客觀自然體原型吻合,是傳統的自然哲學,它在《易經》中有集中體現。

一、中國古代哲學的形成

中國古代哲學是樸素的自然哲學,這種哲學起源於中國氣的哲學,也可稱為陰陽的哲學,同時也造就了民族精神的個性與內涵。這種稱之為陰陽說的哲學,始於中國古代的道家,隨後被以儒家為首的諸學派所吸收,成為中國哲學的共同分母。道家儒家的經典《易經》是其在古代已經成熟的表現。

《易傳·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這裡的「道」就是指萬事萬物變化的普遍規律。氣的哲學隨後又經宋代儒學的哲學家之手,高度體系化,而成為普遍性的哲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釋氣為氣體、氣味,以及古代哲學名詞,即指構成萬物的物質性東西。《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氣而無生」。與拉丁語之spiritus具有相同含義的概念。但那以後的不久,認為所有現象皆基於氣的變化。如朱熹學說(集當時新儒學之大成)認為,氣是眼睛看不著,像空氣一樣,連續的,而且含有能量的物質,因其本性而不斷地運動著,氣的本質在於運動形態聚集與離散,氣聚為可見之物,氣散為不可見之氣,即萬物的生成與消滅,只不過是氣之聚散的循環過程。可見傳統的自然哲學與現代之科學思想中所展現的思維方法不同,可以說是與歐洲近代誕生的科學不同的另一種思維方式。

正是由與西歐社會不同的思想性和風土文化所致,這就是中國哲學與近代科學的差異吧。我們可以從這種思想和文化角度認識氣的運動,而這種氣的運動被具體分為陰和陽的運動,陰和陽的二分法原理,在《易經》中被表現為符號,即『––』代表陰,「—」代表陽,並將這兩種符號以二、三、……六組合,即構成四、八、……六十四個模式,由各個模式中的陰陽符號的位置建立起相互間關係,考察從某一模式到其它模式的變化,若將三個陰陽符號組合在一起,則形成八個模式,即八卦,這代表著二進位到三位數。電子計算機的出現,是近代二進位創造者萊布尼茲從《易經》中獲得的思維啟迪。

二、《易經》中"陰陽"變化哲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中"陰陽"變化哲學,既造就了中國哲學的性格,也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個性。陰陽的哲學即氣的哲學經後人宋代儒學的哲學家之手,高度體系化,而成為普遍性的哲學。其中朱熹的學說,認為氣若聚集則重,若離散則輕;重的氣運動慢,輕的運動快,因此,把聚集的、重的、慢的稱為陰,把離散的、輕的、運動快的稱為陽,陰若離散轉為陽,陽若聚集轉化為陰,可見氣的運動是波動性的,這與近代物理學的電場、磁場、電磁波等的運動都是類似的。

磁場

李約瑟恰當地將此稱為先驗的場的理論、原型性的波動說,可見這與西方哲學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有相似之處。氣的運動被具體為陰陽的運動,陰陽是一哲學範疇,是思維的方法,宏觀上分陰陽,微觀上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古代哲學家據此導出六十四卦,近代也有認為陰陽說是二分法原理。

陰陽學說是在氣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並在氣說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天地,日月,晝夜,晴明,水火,溫涼等運動變化中一分為二的結果,這樣就抽象出來"陰"和"陽"兩個相對的概念。陰陽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體事物,所以"陰陽者,有名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 陰代表消極、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和現象,陽代表積極、進取、剛強的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現象。"陰陽"的思想對儒家、道家都影響很大,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體現,如在《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而全本《易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道德經》

《易經》的基本思路其實就是:陰陽交感而生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這就是《易經》的科學內涵:一是思維模式與思維邏輯軌跡,這是人的精神;二是物質的宏觀與微觀的易流互動模型與軌道,這是自然物質;這就明確了精神與物質的關係。把那些文化中的閃光點凸現出來,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營養。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是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視的一個課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版權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崇尚科學 反偽破迷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科學事業最大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的精彩文章:

我是病毒,我怕誰——我們專門與其他生命作對!
用巫術讓屍體行走?聽著名科普作家講「趕屍」的故事

TAG: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