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中軸線之二:從天橋到正陽門

北京中軸線之二:從天橋到正陽門

北京城的中軸線舉世聞名。以永定門為始點,至鼓樓,全長7.8公里。有專家提出根據道路中心以及兩側的建築形態,這條道路,可以分為五個段落。為了介紹的方便,小編將借用這一說法為網友詳細介紹北京中軸線上的景點。今天為大家推介的就是第二段「天橋至正陽門(前門大街)」段。

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眾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今天前門大街的臨街店鋪是清代以後形成的。在明代,前門大街的東側是肉市、布巷子,西側是珠寶市與糧食店街。位於糧食店街的六必居醬園是明代的店肆,位於肉市的查樓(廣和劇場)是明代的戲樓,均面臨前門大街。這意味著,今天臨街的商店在明代均不存在,當時的前門大街西至六必居醬園沿線,東至查樓(廣和劇場)沿線,比今天寬闊許多。

前門大街是進入北京內城的重要通道,也是前門商圈的樞紐,而將大柵欄、鮮魚口、西河沿、打磨廠、廊房頭條、觀音寺街等串聯起來,構成了極具特色的重要商圈。相對永定門內的肅穆與寧靜,這裡百貨雲集,人聲鼎沸,繁華無比。

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共有私營商業基本戶800餘家。前門大街東側從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館、慶林春前門大街茶葉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廳、天成齋餑餑鋪、便宜坊烤鴨店、老正興飯莊、普蘭德洗染店、億兆棉織百貨商店、前門五金店等店鋪;西側從北往南有月盛齋醬肉鋪、華孚鐘錶店、慶頤堂藥店、一條龍羊肉館、盛錫福帽店、公興文化用品店、祥聚公餑餑鋪、龍順成木器門市部、前門大街麻繩店、前門自行車商店、前門信託商店等店鋪。1979年以後,在原有老字號商店和傳統經營特色基本保留下來的同時,又陸續開設了五金交電、服裝百貨、自行車、食品、鐘錶、化工油漆等新店。

北京坊位於大柵欄歷史文化保護區東北端,距天安門約800米,西起煤市街、東至珠寶市街、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房二條,整體呈現為「一主街、三廣場,多衚衕」的空間格局,總體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6萬平方米。毗鄰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著名文化場所。

作為首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集群設計項目,北京坊遵循街區歷史風貌,建築風格延續民國特色;恢復原有衚衕肌理,打磨城市的歷史鑲嵌。漫步其中,如置身舊時光。該項目依託謙祥益、鹽業銀行舊址、交通銀行舊址等文保和歷史建築,以百年勸業場為中心,7位著名建築師設計的沿街8棟單體建築鋪陳延展,將市民拉進歷史與現實交相融合的文化空間。

1437年形成,到清末湮沒的前門三里河水系,如今已經重見天日,恢復了昔日美景。河道曲折蜿蜒,如果是在夏季,荷花池、碾子、石橋、水榭不時躍入眼帘。兩岸古樹煥發重重新綠,河岸兩側一片花團錦簇的美景。而在樹蔭的掩映下,腳下則是石板路和木棧道交錯,古色古香的衚衕和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依著水系的走向逐漸伸展開。

位置:南接東珠市大街,西北出口與大柵欄相接,與鮮魚口商業街隔路相望

人均:免費

正乙祠前身是個明代古寺「財神廟」,「正財神」趙公明為正乙玄壇老祖,這裡最初是供奉趙公明的,故稱「正乙祠」。後來用途變了,據說由浙江商人經營,成為行業會館,距今有300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純木質會館戲樓。

走進正乙祠,小院里有幾處開放參觀,最妙是進門左手邊的琴台,如果是圓月當空,別有一番「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情境。居中便是擁有300年歷史的古戲樓,正中寫著「盛世和聲」四個大字,頗具格局。兩側聯對「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正乙祠不僅演出京劇,還有現代舞等當代藝術展演,均於每周三到周日晚7點30分開始,時長兩小時左右,最低票價280元,網上購買偶爾會有優惠。售賣的紀念品不多但挺有特點,包括書籤、鏡子等文創產品。交通便利,地鐵和平門站下車步行即到。

地址: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

前門大街悠久的歷史,也造就了這裡的許多中華老字號。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前門大街的「十大老字號」。

全聚德始自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創始人叫楊全仁(字壽山),老家在直隸(今河北)冀州。清朝咸豐年間,因家鄉鬧水災,楊全仁與父老鄉親一起背井離鄉,來到京城前門外謀生,在護城河邊餵養雞鴨,併到前門大街一帶販賣。周總理同全聚德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中曾27次在全聚德宴請外賓。1957年3月27日晚上,周總理在全聚德宴請西羅基總理率領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團,當有外賓向他詢問全聚德為何意時,他略加思索後說:「全聚德」文意尚佳,全是全而無缺;聚是聚而不散;德是仁德至上。周總理當年詮釋的「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已成為今天全聚德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發展生存的鐵律,銘刻在每個全聚德員工的心裡,並歷久彌新。

都一處燒麥館始建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相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除夕,乾隆皇帝到通州微服私訪,回宮途經前門大街,腹中饑渴,此時所有商鋪都已打烊,惟王記酒鋪仍掌燈營業,乾隆便帶隨從進店用餐,因酒醇菜香,便龍心大悅。當聽掌柜說此店還沒字型大小時,乾隆帝感慨道:「這個時候,京都只有你一家營業,就叫『都一處』吧!」回宮後,乾隆御筆親書「都一處」,並派人精製成蝠頭匾,由太監送到店裡。天子臨駕,又賜牌匾,都一處便名聲大震,從此名人雅士、官府要員紛紛前來聚宴,生意日漸興隆。在近三百年的經營中,都一處不僅因乾隆帝賜匾而馳名,更有技藝絕活「都一處燒麥」吸引著五洲四海的賓朋佳客,還曾東渡扶桑,在日本傳授。2008年「都一處燒麥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月盛齋是馬慶瑞於清乾隆40年創辦的。乾隆40年,馬慶瑞在前戶部街租了三間房把攤子變成了店鋪,取名月盛齋,意在「月月興盛」。因其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月盛齋的經營對象,大多是宮廷內侍及衙署官吏,就連慈禧也對月盛齋的燒羊肉偏愛有加。為方便月盛齋肉食進宮,慈禧太后恩准,特賜月盛齋四道腰牌,作為出入宮之憑證。每隔一日,月盛齋傳人便親自引領挑夫,送特製醬肉於景運宮外御膳房,以供慈禧及皇室成員享用。四道腰牌,也就成了月盛齋深得大清皇室喜愛的證明。月盛齋在口傳心授中傳承發展,不斷完善、提高肉製品的輔料配方和加工技術。經過幾代人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食品製作技藝,蘊含著濃濃的京味和傳奇的掌故。月盛齋有代表性的「兩燒、兩醬」——「燒羊肉、燒牛肉、醬羊肉、醬牛肉」,被人稱作了「月新食精湛,盛世品一絕」。

1952年初,鄭振鐸、齊燕銘等人民代表提議建店,張友漁、吳晗命名,郭沫若題寫店招,葛治安任經理,聘請趙萬里、侯諤協助工作。1958年與北京全部111家私營古舊書店合營,自此北京延續了八百餘年的古舊書行業全部併入中國書店。中國書店的主要任務是搶救性地發掘收集散失在民間的歷朝歷代古籍文物,經過整理和修復供應給收藏單位;採取固定門市收購零售、大型書市及拍賣等形式廣泛流通古今中外舊書刊和相關資料;整理出版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版圖書;發行全國各地出版的文學、歷史、哲學、美術、書法圖書及相關工具圖書;經營中國傳統書畫用品;承辦圖書出口貿易。服務對象是北京各大圖書收藏單位及研究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和文學、歷史、藝術等學科的廣大愛好者,全國學術單位,東南亞、歐美漢學研究機構和個人。

壹條龍飯莊始創於 1785 年,是京城經營清真菜肴的老字號飯莊。飯莊創建初期只是個賣羊肉並代賣燒餅和羊肉雜麵的小鋪子,名叫「南恆順羊肉館」。1897 年,光緒皇帝微服到此用餐後,消息傳開,人們紛紛稱此店鋪為「壹條龍」。1921 年,飯莊正式掛匾「壹條龍羊肉館」。1956年公私合營後,正式掛匾「壹條龍飯莊」。

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張一元茶莊」是京城著名的老字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名取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寓意茶莊「開業大吉,不斷發展創新」。直到1952年,才修復重張。同年,張家關了觀音寺的張一元,與大柵欄的文記合併,統稱張一元茶莊。1956年張一元茶莊公私合營。同時,張玉元的字型大小取消。這樣「張一元」這個字型大小便延用至今。

同仁堂始創於1669年,至今已有345年的歷史。「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同仁堂,葯食同心,同人同心。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北京慶豐包子鋪是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所屬的以經營包子為主的餐飲品牌店,開業於1948年,有近70年的歷史,當時的字型大小叫「萬興居」,經營包子、小吃、米飯、炒菜等。因包子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純正,生意十分紅火。1956年公私合營後,以經營包子、炒肝為主,並正式更名為「慶豐包子鋪」。由於質量上乘,又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自然成為了京城百姓認可的著名快餐品牌。1991年由著名書法家徐柏濤為「慶豐包子鋪」題寫了牌匾。

北京王麻子剪刀網隸屬於北京春曉明媚商貿有限公司是聞名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王麻子刀剪鍛制技藝已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刀剪的代表,中華刀剪文化的象徵,是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的刀剪名牌。1956年12月7日,毛澤東主席在《加快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文中強調指出:「王麻子的刀剪一萬年也不要搞掉,要永遠保存下去。」

內聯升始建於公元 1853年(清咸豐三年),創始人趙廷--武清縣人。他早年在京城一家製鞋作坊學做鞋,由於悟性極高,很快便學得一身好手藝。在積累了豐富的客戶人脈和一定的管理經驗後,趙廷決定自立門戶。很快,在京城一位人稱丁大將軍的萬兩白銀入股資助下,資助趙廷創辦內聯升靴鞋店。1956年至1958年,鞋店完成了它經營方向上的轉變,進入轉變--發展時期,鞋店也由 "私方"變成了國有企業,此時,內聯升千層底布鞋成了北京名牌產品,並且走向全國各地。

乘車線路:

地鐵:2號線前門站公交:快速公交1線、特2路、奧林匹克2路、特4路、5路、特7路、8路、9路、17路、20路、22路、44路外環、44路內環、48路、59路、66路、67路、69路、71路、120路、126路、201路(夜)、203路(夜)、209路(夜)、212路(夜)、301路、337路、646路、673路、690路、692路、723路、729路、803路、808路、826路前門站下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市旅遊政務網 的精彩文章:

「年味」為什麼這樣濃
精細管理 海淀107處文物補「履歷」

TAG:北京市旅遊政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