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文物,其中有一個竟然是顆白菜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文物,其中有一個竟然是顆白菜

《清明上河圖》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現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撰寫,《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司母戊鼎又稱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一家的農地中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也有人釋作「後母戊」。

《三星堆青銅神樹》由樹座和樹榦兩部分組成,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桑」 收藏於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 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 ,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利用菜心處材質的翠綠色,圓雕一對肥的大腹蟈蟈和一隻螳螂,它們好像在邊爬邊啃菜葉,栩栩如生。蔬菜和草蟲的生命活力會引起觀者的愛撫情愫。作者的巧思妙構,更使人嘆賞不已,其卓越的技藝成果,在清代玉雕中堪稱冠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就是愛旅行 的精彩文章:

華山棧道到底有何神奇之處,這麼多探險者們嚇軟了腿也一定要去冒險

TAG:就是愛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