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賀龍為何在晉綏地區三次慟哭?

抗戰時期,賀龍為何在晉綏地區三次慟哭?

賀龍是鐵骨錚錚的英雄,為革命全家七口人被國民黨殺害,他沒有落淚;賀龍是威震華夏的元帥,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闖槍林,冒彈雨,吃過千回苦,歷盡萬般難,他也沒有落淚。可在創建和發展晉綏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他曾三次極度悲痛,慟哭不已。

為120師傷亡慘重傷心落淚

1938年春,從2月到3月,歷時45天的收復晉西北七城的戰鬥結束後,賀龍手執一份統計表,看著120師在10餘次戰鬥中的傷亡數目:358旅580人,359旅897人,宋支隊47人,警6團39人,總計1563人。717團政委及6名營級幹部英勇捐軀……

賀龍傷心地哭了,這些中國窮苦百姓的子弟,這些和自己生死戰鬥的將士,為革命,為抗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賀龍眼眶濕潤,一滴滴渾濁的淚水從那深深垂下的臉龐滾落,他走出大門,走向山頭。眼望著戰士們挖著深深的土坑,背的背,抬的抬,抱的抱……把犧牲了的同志運來,並把一捆捆乾草、玉米桿鋪在坑底用腳踩實,然後,把烈士們的遺體一具具放在上面。由於坑小人多,只好一個擠一個,一層壓一層。

4月10日,毛澤東來電慰問:9日電悉。努力奮戰擊破敵人整個進攻,取得偉大勝利,中央諸同志聞之,極為興奮。傷亡頗大,補充整訓極為必要。抗大受訓幹部,雖因各方需要調出頗多,然月底畢業時,當可分配一個可觀數目補充你們。望鞏固內部團結,加緊整理訓練,爭取新的勝利,配合友軍,造成鞏固的根據地,堅持華北抗戰,在全國抗日戰爭中完成自己的戰略任務。賀龍看著毛澤東的電文,又看著遠處烈士們的新墳,邁開沉重的步履,又投入了新的戰鬥。

為「四八」空難悲聲痛哭

1946年4月9日,賀龍早晨起床以後,心情格外激動。因為這一天,參加重慶國共談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飛、新近被國民黨釋放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夫婦及其子女、王若飛舅父黃齊生等,將由重慶乘機飛抵延安。對於這些老戰友,特別是葉挺,從南昌起義以來,賀龍與他18年還未見過一面。而今,久別重逢,他很激動!賀龍急匆匆趕到機場,隨即其他中央領導也抵機場迎候。雨一直下個不停,寶塔山完全被雨幔遮蓋。等了一天,到了傍晚,飛機還沒影兒。人們在議論,在傳言,在猜疑……10日一大早,賀龍又急忙趕到機場。他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一起等,但始終等不來葉挺他們所在的飛機。

到了11日晚,晉綏軍區發來電報,報告了飛機在黑茶山失事以及王若飛、葉挺等同志全部遇難的情況。噩耗傳出,像是霹靂在賀龍的心頭震響,他的心一陣顫抖,隨之,熱淚奪眶而出。

為了隆重悼念這些革命同志,中共中央與延安各界組成了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賀龍等26人的治喪委員會。4月21日,延安各界3萬人追悼公葬死難烈士,賀龍作為陪祭人之一,他眼望戰友亡靈,悲聲大慟。

為戰友關嚮應病逝失聲痛哭

關嚮應和賀龍是我軍高級將領中一對很好的搭檔。1931年歲末,受中共中央委派,關嚮應在湘鄂西根據地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湘鄂西軍委分會主席團委員和紅三軍政委,從此與賀龍成了並肩作戰的戰友,兩人當時誰也沒想到,他們這一組合,竟成了同生死、共患難並一起渡過漫長歲月的開端。

賀龍與關嚮應搭班子後,關係一直很融洽。平日里,關嚮應教育部隊官兵與地方黨取得聯繫,並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賀龍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知道自己南征北戰、戰功赫赫,關嚮應政委在中間所起著巨大的作用。賀龍對關嚮應十分尊敬,他要求他的部下對政委不能有絲毫的怠慢。

關嚮應是個極明事理的人。賀龍為人豪爽,性格剛烈,是我軍難得的將才。為此,軍事上並不外行的關嚮應卻極少干預賀龍的指揮。每當制訂計劃,方案研究完畢,關嚮應便默默地退到一邊,踏踏實實地做起了協調、輔助工作。

抗戰爆發以後,關嚮應和賀龍率領120師挺進晉西北,後又轉戰冀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可是,在1940年冬,120師剛從冀中返回晉西北不久,長年征戰的關嚮應終於被病魔擊倒,肺病使他吐血不止。黨中央和毛澤東得知此事後,立即決定讓其回延安養病。而賀龍更關心政委的病情,得知關嚮應要去延安時,專程從前線策馬返回軍區醫院,親自為關嚮應送行。

1941年初,關嚮應病情稍有好轉,便又返回了前線。此刻晉西北正是危難之際。關嚮應回來後,又沒日沒夜地投入了工作。不久,他再次吐血不止。在賀龍和黨中央的再三催促下,關嚮應才不得不重返陝北,從此,便再沒能從病榻上起來。1946年7月21日,關嚮應終於閉上了他那痛苦而流淚的雙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1938年黃河決堤策劃者的人生結局
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艱苦歲月

TAG:老六家 |